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5 17: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作者背景
整体感知
文本研读
拓展延伸






contents

作者背景
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了解创作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整体感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ài
fán
yìn

zhuō
朗读课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应,迎合
气质,本性
笼中鸟
愚拙
遮盖
昏暗模糊
轻柔缓慢的上升
空寂的屋子
疏通文意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没有迎合世俗的气质,天性热爱山川田园。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陷落在尘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归 园 田 居 陶渊明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罗列在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室里自有余暇清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我曾长久地被困在笼子里,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文本研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何归?
尘网:官场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官场的厌倦?
“误落”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 其五》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 十六》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读山海经》
“陶渊明虽然是一个本性恬静的人,但毕竟也像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一样,怀有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壮志。”——袁行霈《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一)初入世,温饱不足
公元393年,陶渊明(29岁)任江州祭酒,这是他初次为官。此次为官以“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告终。告别田园生活步入官,本是为了“稻、粱”等俗物,“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不久之后,陶渊明就辞官归家。虽闲居在家,但他仍存有建功立业的念头。
(二)再为官,失望而归
大约在公元398年,陶渊明再次为官,成为桓玄的幕僚,他想实现大济天下的心愿。但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桓玄,并没有安定社会的想法,反而滥杀无辜,忙于培养亲信,扫清夺权路上的障碍。陶渊明对此深恶痛绝,适逢其母去世,他便借服丧的机会结束了再次为官。
(三)三为官,无奈而归
公元404年2月,刘裕等人反对桓玄称帝并对其进行讨伐,40岁的陶渊明任镇军参军。陶渊明相信在铲除桓玄势力后,自己有机会实现济世安民的抱负。可世事难料,刘裕稍稍取得成绩就沾沾自喜,耀武扬威,陶渊明隐隐担心刘裕日后会走上桓玄的老路,于是动了辞官念头。
(四)四为官,被迫卸任
公元405年,陶渊明投奔刘敬宜,并担任参军。此次任期约四个月,后因刘敬宜被皇帝撤职,只得自动解职回家,第四次短暂的官场生活就此落幕。
(五)不违己志,决裂官场
返乡后,陶渊明又恢复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后来在叔父陶夔的推荐下,陶渊明做了彭泽县令。当时社会风气浮躁,利益至上,上级官员讲排场,下层官员忙奉承。虽然出任彭泽县令的主要目的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可他还是无法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愤然辞官。自此陶渊明彻底退出官场舞台。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为何归?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含义、特点、情感。
羁鸟:笼中的鸟 池鱼:池中的鱼
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的生活环境。暗示诗人在官场中如同“羁鸟”、“池鱼”一样失去自由。
“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挂冠归田是诗人基于对自我本性的深刻体认而做出的人生选择。
自从自然淳朴的风尚消失,虚伪之风盛行。廉洁谦让的操行在民间渐被淡忘,追逐高官厚禄的投机之心在官场上日益泛滥。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向何处?
守拙:持守愚拙本性,摆脱尘世束缚
“真想”、“素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来去兮辞》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什么特点?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间,鸡鸣桑树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学而优则仕”,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什么特点?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白描

语言清新质朴
恬淡、清幽的环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
晋宋间诗,以俳偶雕刻为工;靖节则真率自然,倾倒所有,当时人初不知尚也。”“靖节诗直写己怀,自然成文。”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工笔描写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后如何?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归园田居》(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
轻松悠闲
遗世绝尘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后如何?
想象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返璞归真
(【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
这种生活方式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小结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陶渊明的选择是否值得赞赏?为什么?联系背景分析,陶渊明的选择是偶然的吗?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讨论: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陶渊明的影响
李白: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