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大象版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5单元《小小机械师》
单元主题 机械工程师训练营——解密简单机械的智慧
课时安排 6课时
一、单元主题
“机械工程师训练营——解密简单机械的智慧”
围绕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四种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如何优化人力,培养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单元大情景
“古机械博物馆的修复挑战”
学生化身“机械修复工程师”,接受馆长任务——修复古埃及金字塔建造模型中的机械装置。通过五关挑战:
1.工具库探秘(《工具的妙用》)→ 2. 杠杆机关(《杠杆》)→ 3. 滑轮吊桥(《滑轮》)→ 4. 轮轴水车(《轮轴》)→ 5. 斜面运石(《斜面》)
最终设计“金字塔运输系统”模型,参加“古机械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13. 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13.2 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13.3 设计与制作简单机械模型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 描述杠杆、滑轮等机械的作用;
② 设计实验验证机械省力原理;
③ 制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工具的妙用》、《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这5课。
《工具的妙用》通过生活场景(如拧螺丝、折铁丝)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价值,探究“特定任务需特定工具”的核心概念。通过观察工具结构(如钳子、扳手)分析其工作原理,并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如古埃及金字塔建造中的机械猜想)。
《杠杆》以跷跷板为切入点,学习杠杆的三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省力条件(动力臂 > 阻力臂),分析生活中杠杆应用(如撬棍、指甲剪)。
《滑轮》对比定滑轮(改变方向)与动滑轮(省力)的功能差异,通过实验验证滑轮作用(如旗杆定滑轮改变方向,起重机动滑轮省力),并引入滑轮组(如升降机)的复合应用。
《轮轴》通过方向盘、水龙头等实物,揭示轮轴本质(轮带动轴省力,轴带动轮不省力)。实验探究轮大小与省力关系(大轮更省力),解释自行车踏板、门把手等设计原理。
《斜面》验证斜面省力作用(如斜坡推车),探究坡度与省力关系(坡度越小越省力)。分析斜面变形应用(如螺丝、盘山公路),强调机械组合提升效率(如斜面和轮轴组合的螺旋千斤顶)。
五课之间按照知识的递进关系排列。《工具的妙用》作为总起课,引入“机械优化人力”的核心思想;后续四课分别深入四种简单机械原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形成“分项探究→综合应用”的知识脉络。
单元终局指向“机械组合设计”(如自行车=轮轴+杠杆+滑轮),呼应课标“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简单机械如何通过组合解决复杂问题。
五、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解释杠杆、滑轮等机械的省力原理,列举生活应用(如起重机含滑轮+杠杆)。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数据归纳“轮大小与省力关系”等规律,用类比推理说明机械组合优势(如自行车=轮轴+杠杆)。
探究实践 设计控制变量的斜面坡度实验,制作“金字塔运输系统”模型(含杠杆+斜面)。
态度责任 遵守工具安全操作规范(如戴护目镜),树立“机械优化人力”的工程价值观。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知“推拉产生力”,但对“力臂”“机械效率”等抽象概念需借助实验理解。
2.学习难点:理解动滑轮省力原理(易混淆“省力”与“省距离”)。
3.兴趣点:角色扮演(工程师)、动手制作(杠杆模型)、解决历史谜题(金字塔建造)。
七、活动设置
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含跨学科融合)
1 工具侦探社 分析工具结构与功能匹配性 拆解核桃夹/瓶起子,绘制结构图(美术+工程制图)。
2 杠杆挑战赛 验证杠杆省力条件 用杠杆尺+钩码测力,记录“动力臂/阻力臂”比值(数学:比例计算)。
3 滑轮吊桥修复 对比定/动滑轮功能差异 用滑轮组吊起“金字塔石块”(重物),测拉力大小(物理+历史)。
4 轮轴提水器 探究轮大小与省力关系 制作不同轮径的提水装置,对比提水用力大小(技术与工程)。
5 斜面运石方案 优化斜面坡度省力效果 用木板搭斜坡运重物,测坡度与拉力关系(数学:数据折线图)。
总结 金字塔运输系统 综合应用机械原理 设计含杠杆+斜面的运输模型,测试承重能力(STEM项目)。
八、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
抛出历史问题:“金字塔巨石如何运输?” → 引导学生用机械原理提出方案。
2.实验探究法
斜面实验:控制变量(坡度、物重),记录拉力数据 → 分析坡度与省力规律。
3.工程模型制作
提供材料(木棍、滑轮、黏土)→ 小组合作制作“杠杆+滑轮”起重装置 → 测试承重并优化。
九、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4人小组分工(设计师、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轮换角色。
2.思维可视化:用双气泡图对比“定滑轮 vs 动滑轮”功能差异。
3.迁移应用:家庭任务“寻找家中机械工具”(如门把手-轮轴),拍照记录原理。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类型 内容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模型设计图、安全操作规范
终结性评价(40%) 金字塔运输模型的功能性、创意性、团队协作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工具侦探社(《工具的妙用》)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工具分析 识别1种工具功能(如钳子夹物) 分析3种工具结构与功能匹配性 提出工具改进方案(如防滑手柄)
跨学科应用 绘制简单工具草图 标注工具关键部件名称(美术+工程) 用比例图展示工具尺寸(数学)
问题解决 复述古埃及杠杆应用 解释“特定工具解决特定问题” 设计“巨石运输工具包”(杠杆+轮轴)
活动2:杠杆挑战赛(《杠杆》)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实验操作 完成杠杆平衡基础实验 设计2种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创新组合杠杆(如剪刀式杠杆)
数据记录 记录1组“力臂/拉力”数据 对比3组数据并总结规律 建立数学模型(力臂比=省力比)
科学推理 复述“杠杆三要素” 解释跷跷板省力原理 分析指甲剪的双杠杆结构
活动3:滑轮吊桥修复(《滑轮》)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功能验证 区分定/动滑轮作用 用动滑轮省力提起重物 设计滑轮组(省力+改方向)
工程实践 组装单滑轮吊桥模型 修复含2滑轮的吊桥 优化吊桥承重结构(如加固支架)
数据分析 记录定滑轮拉力=物重 对比动滑轮省力50% 计算滑轮组省力比例(如2滑轮省力75%)
活动4:轮轴提水器(《轮轴》)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实验探究 验证轮轴省力(轮>轴) 测试不同轮径的省力效果 发现“轮径比=省力比”规律
创新应用 复述方向盘省力原理 设计省力水龙头改进方案 制作“脚踏式提水器”(轮轴+杠杆)
迁移能力 列举1种轮轴工具(如门把手) 分析自行车踏板轮轴结构 解释螺丝刀=轮轴的变形
活动5:斜面运石方案(《斜面》)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实验设计 完成斜面坡度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坡度、物重) 创新设计可调坡度装置
结论归纳 说出“坡度小更省力” 用数据证明坡度与拉力反比 推导斜面公式(拉力=物重×sinθ)
工程思维 复述盘山公路应用 设计“Z字形”运石路径 优化斜面+轮轴组合运输系统
作业设计
活动1:工具侦探社(《工具的妙用》)分层作业设计及评价标准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星级对应)
基础作业 列举3种家庭工具功能(如螺丝刀拧螺丝) ★:1种工具; ★★:3种工具+用途; ★★★:标注结构名称
提升作业 拍摄工具使用视频,分析工作原理 ★:描述1种原理; ★★:对比2种工具差异; ★★★:提出创新点
拓展作业 设计“多功能工具箱”(含3种组合工具) ★:草图设计; ★★:标注功能; ★★★:制作原型并演示
活动2:杠杆挑战赛(《杠杆》)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星级对应)
基础作业 标注跷跷板三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标对1处; ★★:标对3处; ★★★:用箭头标注力方向
提升作业 用筷子+橡皮泥制作省力杠杆,测试承重 ★:完成制作; ★★:抬起100g重物; ★★★:优化支点位置
拓展作业 调研中国古代杠杆应用(如桔槔提水),制作模型 ★:手绘原理图; ★★:简易模型; ★★★:动态演示+省力分析
活动3:滑轮吊桥修复(《滑轮》)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星级对应)
基础作业 画出旗杆定滑轮改变方向的示意图 ★:简单图示; ★★:标注拉力方向; ★★★:添加受力分析
提升作业 用线轴+棉线制作简易动滑轮,测试省力效果 ★:完成制作; ★★:省力效果明显; ★★★:测量省力比例
拓展作业 设计“金字塔吊装系统”(含定滑轮+动滑轮) ★:设计草图; ★★:标注滑轮类型; ★★★:制作模型并测试
活动4:轮轴提水器(《轮轴》)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星级对应)
基础作业 标注方向盘轮轴结构(轮=外圈,轴=转向柱) ★:标对1处; ★★:标对2处; ★★★:用箭头标注施力点
提升作业 用瓶盖+竹签制作轮轴提水器,测试轮径与拉力关系 ★:完成制作; ★★:记录3组数据; ★★★:绘制轮径-拉力曲线图
拓展作业 调研古代水车工作原理,制作动态模型 ★:收集资料;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省力分析
活动5:斜面运石方案(《斜面》)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星级对应)
基础作业 记录斜坡推车用力感受(陡坡vs缓坡) ★:描述感受; ★★:对比差异; ★★★:用“省力”术语解释
提升作业 用木板搭不同坡度斜面,测拉力并记录数据 ★:1组数据; ★★:3组数据+折线图; ★★★:分析坡度与拉力关系
拓展作业 研究螺丝钉的斜面原理,制作“省力螺丝刀模型” ★:手绘原理图; ★★:标注斜面螺旋; ★★★:测试不同螺距省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