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29 11: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大象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遗传和变异》
单元主题 生命的密码:遗传与变异的探索之旅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命的密码:遗传与变异的探索之旅"
围绕生物特征的传递与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生命观念。
二、单元大情景
"小小遗传侦探团"
学生化身“遗传侦探”,通过四项任务破解生命密码:
1.任务1:家族特征大调查(《我像谁》)——分析人类遗传现象;
2.任务2:动物王国探秘(《动物的遗传和变异》)——验证动物遗传规律;
3.任务3:植物实验室(《植物的遗传和变异》)——探究植物特征传递;
4.任务4:进化档案馆(《追根溯源》)——揭示遗传与环境的互动。
最终成果:制作《生命密码解密手册》,举办“遗传科学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 8.1 生物通过繁殖延续生命; 8.5 生物的遗传变异导致多样性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描述动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 ②解释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③设计实验验证特征传递规律。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我像谁》、《动物的遗传和变异》、《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和《追根溯源》这4课内容。
(一)第1课《我像谁》
1.核心内容:通过观察家族成员特征(如肤色、脸型、发际线等),引导学生发现亲子间的相似与差异,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概念。
2.关键活动:
(1)绘制家族特征对比图(如维恩图),标注共同点和差异点。
(2)讨论“隔代遗传”现象(如祖父母特征跳过父母出现在孙辈)。
3.科学观念:生物特征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遗传),但子代与亲代并非完全相同(变异)。
(二)第2课《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1.核心内容:探究动物界的遗传变异现象,如狗毛色遗传、猫的耳朵形状差异等,验证遗传变异在生物界的普遍性。
2.关键活动:
(1)分析动物亲子照片(如狗妈妈与幼崽的毛色对比)。
(2)设计实验:模拟“孟德尔豌豆实验”简化版(如用不同颜色豆子模拟基因组合)。
3.科学思维:归纳动物遗传规律(显性/隐性特征),理解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三)第1课《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1.核心内容:聚焦植物特征传递(如豌豆花色、果实大小),通过种植实验观察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2.关键活动:
(1)种植豌豆或凤仙花,记录花色、株高等特征在亲代与子代间的变化。
(2)对比野生植物与栽培品种(如野草莓VS草莓),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变异改良作物。
3.探究实践:通过长期观察记录,培养实证研究能力。
(四)第4课《追根溯源》
1.核心内容:揭示遗传变异的本质(基因传递与环境影响),探讨生物进化与适应环境的关系。
2.关键活动:
(1)案例分析:桦尺蠖工业黑化现象(环境变化导致体色变异)。
(2)模拟实验:用彩色纸片模拟“自然选择”(捕食者更容易发现与环境反差大的个体)。
3.态度责任: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四课共同构建“遗传变异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基础”这一核心观念,解释生物多样性成因:
1.认知递进:
(1)现象层(《我像谁》)→ 拓展验证(动、植物案例)→ 本质探究(遗传机制与进化意义)。
(2)从人类自身经验出发,逐步延伸至生物界普遍规律,最终上升到进化论高度。
2.能力进阶:
(1)观察描述(课1)→ 实验分析(课2-3)→ 抽象推理(课4)。
(2)贯穿“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流程。
五、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解释遗传变异现象,理解其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遗传规律,用模型解释基因传递(如显性/隐性)
探究实践 设计种植实验记录特征变化;模拟自然选择过程
态度责任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批判性看待“基因决定论”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初具,但对“基因”“自然选择”等概念需借助可视化实验理解。
2.认知基础:已知“子女像父母”,但对遗传机制(如隔代遗传)和变异原因(环境作用)缺乏系统认知。
3.兴趣点:角色扮演(侦探)、动手实验(种植豌豆)、解决争议性问题(“先天vs后天”)。
七、活动设置
课程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
《我像谁》 家族特征侦探社 分析人类遗传规律 数学:统计家族耳垂性状比例;美术:绘制特征遗传漫画
《动物遗传》 毛色遗传解密 验证显性/隐性特征传递 科学实验:用黑白豆子模拟基因组合;信息技术:制作遗传概率动画
《植物遗传》 豌豆实验室 探究环境对植物特征的影响 劳动:种植记录豌豆花色变化;语文:撰写《豌豆生长日记》
《追根溯源》 进化档案馆 理解自然选择机制 社会:辩论“桦尺蠖黑化是否算进化”;工程:设计抗虫作物模型
八、教学方法
1.5E教学法
(1)Engage(引入):用“明星父子照”引发对人类遗传的兴趣(《我像谁》)。
(2)Explore(探究):通过豆子组合实验模拟基因传递(《动物遗传》)。
(3)Explain(解释):用动画演示“显性基因压倒隐性”(《动物遗传》)。
(4)Elaborate(迁移):对比干旱/湿润环境对豌豆株高影响(《植物遗传》)。
(5)Evaluate(评价):设计“未来生物”模型并答辩(《追根溯源》)。
2.争议性问题驱动
辩论:“聪明是天生的吗?”(关联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九、学习方法
1.类比学习
将基因组合类比“卡牌游戏”:显性基因如“大王”可覆盖隐性基因“小王”。
2.项目式学习(PBL)
分组完成《抗虫作物设计书》:结合遗传规律与环境适应性(如转抗虫基因玉米)。
3.反思迁移
撰写《假如没有变异》:推演生物灭绝风险,强化多样性保护意识。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类型 占比 内容
过程性评价 60% 实验记录单、辩论表现、模型设计稿
终结性评价 40% 《生命密码解密手册》内容完整性与创新性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我像谁》(人类遗传)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特征观察 列举自身与父母1个相似特征 对比3组特征(如耳垂、发际线) 分析隔代遗传案例(如像祖父母)
数据统计 记录家庭3人特征数据 绘制特征比例饼图 计算显性性状遗传概率(如75%卷舌)
科学表达 用“遗传”解释1个现象 结合“显性/隐性”描述特征传递 制作《人类遗传漫画》解释复杂案例
活动2:《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实验操作 完成豆子组合实验(黑白模拟基因) 控制变量(如固定豆子比例) 设计新实验验证多基因遗传(如斑马纹路)
数据分析 记录2组动物特征数据(如狗毛色) 绘制遗传概率柱状图 用软件模拟1000次基因组合并总结规律
结论创新 描述显性基因作用(如黑毛压倒白毛) 解释“返祖现象”(如白猫生花猫) 提出动物育种方案(如抗病犬种培育)
活动3:《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观察记录 记录豌豆花色变化(连续2周) 对比野生/栽培草莓差异(3组数据) 分析环境对株高的影响(光照/水分变量)
科学推理 说出“子代花色与亲代相似” 解释人工选育的作用(如更大果实) 预测杂交后代特征(如红花+白花=粉花)
迁移应用 列举1种利用变异的作物(如无籽西瓜) 设计实验验证肥料对果实大小的影响 撰写《未来作物设计书》包含遗传原理
活动4:《追根溯源》
评价维度 ★(基础) ★★(良好) ★★★(优秀)
案例分析 复述桦尺蠖黑化现象 分析环境变化(污染)与适应的关系 对比其他自然选择案例(如长颈鹿脖子)
模拟实验 完成“捕食者-环境”基础模拟(彩色纸片) 记录不同环境下的“幸存率”数据 设计对比实验(如浅色/深色环境差异)
社会责任 说出1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提出校园生物保护方案(如昆虫旅馆) 撰写倡议书呼吁基因技术合理应用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我像谁》分层作业
作业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列出自身与父母的3个相似特征 ★:1个特征; ★★:2个+简单描述; ★★★:3个+科学术语(如“显性性状”)
提升作业 统计家族10人耳垂性状(离/连)比例 ★:记录数据; ★★:计算比例+作图; ★★★:分析隔代遗传案例
拓展作业 制作《人类遗传漫画》 ★:1个案例; ★★:2个案例+插图; ★★★:3个案例+科学原理解释
活动2:《动物的遗传和变异》分层作业
作业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画出狗幼崽与父母的毛色遗传关系图 ★:画出1组配对; ★★:标注显性/隐性基因; ★★★:预测第三代毛色概率
提升作业 用豆子模拟猫耳朵形状遗传(立耳/折耳) ★:完成1次实验; ★★:统计10次结果+计算概率; ★★★:分析多基因组合(如折耳+蓝眼)
拓展作业 设计“理想宠物”育种方案 ★:描述1种特征; ★★:结合2种遗传规律; ★★★:评估可行性(如基因技术伦理)
活动3:《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分层作业
作业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记录豌豆种植日记(株高+花色) ★:记录3次; ★★:记录5次+折线图; ★★★:分析环境对特征的影响
提升作业 对比野生/栽培草莓果实大小差异 ★:描述差异; ★★:测量3组数据+对比; ★★★:设计实验验证人工选育作用
拓展作业 撰写《未来作物设计书》 ★:1种设想(如抗虫玉米); ★★:2种+遗传原理; ★★★:3种+可持续性评估
活动4:《追根溯源》分层作业
作业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制作桦尺蠖进化时间轴(1850-2000年) ★:标注2个时间点; ★★:标注4个+环境变化; ★★★:分析现代工业区新变化
提升作业 模拟“鸟类捕食昆虫”实验(彩色纸片) ★:记录1组数据; ★★:3组数据+计算幸存率; ★★★:提出濒危物种保护方案
拓展作业 撰写《假如没有变异》科幻短文 ★:200字描述; ★★:400字+生物灭绝案例; ★★★:600字+科学依据(基因库枯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