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貌观察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的次序观察地貌。暑假期间某学校组织地理研学团队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活动。图1是该团队成员拍摄的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图2为该研学团队绘制的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1中观察视野较广阔的地点是( )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公交
2.图2中最适合建窑洞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新疆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下图为开都河上的九个落日倒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九曲十八弯”河段上( )
A.雪山环抱,水流较为湍急
B.易裁弯取直,易形成牛轭湖
C.河道蜿蜒,河谷多呈“V”形
D.地形平坦,冲积扇连片分布
4.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
A.槽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
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
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
D.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题组二 地貌观察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决定周末到学校附近山区进行野外考察,下面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假如在图中某地宿营,一般不能选择甲处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鞍部,地形复杂
B.位于陡崖下方,山石崩塌威胁大
C.位于河谷,山洪威胁大
D.位于山脊,风力强劲
6.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山顶的海拔在900米以上
B.乙处可能会发育河流
C.甲处陡崖相对高度小于100 m
D.丙处位于山谷,坡度大能力提升练
题组 地貌的观察
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为世界上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转山活动(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0.5千米/时)。读冈仁波齐及其周边区域等高线图,完成下面两题。
1.出发点塔尔钦与冈仁波齐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 756米 B.1 956米
C.2 256米 D.2 356米
2.转山途中( )
A.磕长头转山一圈至少需要50天
B.c、f、g三地均能看到冈仁波齐
C.a—e均在山谷中行走
D.f—g段有饮用水源,适宜宿营
国庆期间,王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山东省某地进行实地考察研学。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通过考察可知( )
A.该地地形以高原为主
B.山峰目测高度915米
C.在甲地不能观测到乙地植被
D.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4.图中( )
A.乙坡为可种植的缓坡
B.甲地径流流速小于丙地
C.丁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D.桥梁海拔可能是320米
5.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最接近( )
A.555米 B.585米 C.615米 D.655米
2023年8月,青岛某中学高二学生到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进行研学旅行。研学成员查询当地水文资料,得知M地上游有一瀑布,其落差为35米。研学成员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附近山坡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如图示意该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河流干流流向(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7.山峰与M地的最小高差可能是( )
A.480米 B.510米
C.540米 D.570米
8.(经典题)光伏发电站最可能布置在( )
A.H山坡 B.K山坡
C.P山坡 D.Q山坡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基础过关练
1.B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或很少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无遮挡,B正确。
2.C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
推理过程 结论
甲位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不适合
乙处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应为山谷,雨季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 不适合
丙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小;海拔相对较高,说明黄土层厚;位于南坡,向阳,光照条件好 适合
丁处等高线密集且向高值处凸出,为山谷,在雨季时易发洪水,且坡度较大,可能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不适合
综上,选C。
3.B “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势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容易发育河曲,随着流水对河流凹岸的冲刷与侵蚀、对凸岸的堆积,河道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所以“九曲十八弯”河段上容易发生裁弯取直,进而形成牛轭湖,故B正确。
4.D 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所以材料所示地区地貌观察顺序是天山→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槽形河谷)→凹凸河岸,D正确。
5.B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附近有多条等高线重合,位于陡崖下方,在陡崖下方露营可能会有山石崩塌的危险,故选B。
6.B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
能力提升练
1.B 由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0米,据此可推算出塔尔钦的海拔范围为4 400~4 800米,而冈仁波齐的海拔为6 656米,故两者相对高度为1 856~2 256米,B符合题意。
2.C 由材料可知,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每小时0.5千米,若按照每天行进12小时计算,每天行进约6千米,1个月行进约180千米。结合图中比例尺可推知,转山线路的总长度不到180千米,因此磕长头转山时间应该在1个月以内,A错误;f地受地形阻挡看不到冈仁波齐,B错误;f—g段有沼泽,不适宜宿营,D错误;由图可知,a—e段等高线向高值区凸出,且等高线稀疏,应为平缓的山谷,C正确。
3.C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推理过程 结论
该地海拔大多在500~1 000米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应以低山、丘陵为主 A错误
仅通过目测无法得出山峰精确的海拔 B错误
甲与乙之间等高线有向低值处凸出,故存在山脊的阻挡,所以在甲地无法观测到乙地植被 C正确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与河流流向可知,该地地势整体西北、东南高,中间低 D错误
知识拓展 五大基本地形的划分
五大基本地形主要指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这五大地形主要是依据海拔和地势起伏状况两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划分的,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1)平原:是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较小的一类地形。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2)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一般海拔在200~5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主要特点是高低起伏,坡度较缓。
(3)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的地形。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
(4)高原:是中间地表平坦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整体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域。主要特点是海拔高、地势平,海拔通常在1 000米以上。
(5)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
4.A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5.C 图中瀑布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但瀑布的高差约为52米,所以图示区域最低海拔为300~348米,该区域最高海拔为915米,故区域内的最大高差为567~615米,最大高差接近615米,故选C。
6.D 依据图中等高线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的干流应向图中的右上角方向流动,再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河流干流流向西北,故选D。
关键点拨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C 由图可知,山峰的高度为900~1 000米;依据材料“M地上游有一瀑布,其落差为35米”可判断M地的海拔范围应为300~365米,所以山峰与M地的高差为535~700米,结合题干及四个选项可判断,最符合题意的是540米,C选项正确。
8.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伏发电站应建在阳坡。考察地位于黄土高原,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定,H位于山峰西北侧的山谷中,P位于其附近山顶西北侧的山脊上,K位于山地东北侧的山坡上,都为阴坡;而Q位于河谷的北侧,山峰的西南侧,为阳坡,光照条件好,最适宜布局光伏发电站。故选D。
易错分析 本题极易因忽略指向标,只根据日常地图方向判断原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方位判定而错选C项。
1(共16张PPT)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1.地貌的等级: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
成。
2.地貌观察的原则: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
行观察。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3.地貌观察的顺序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地貌观察的顺序
步骤 内容 举例
第一步 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山地、平原等
第二步 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山岭、河谷等
第三步 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 河岸、陡崖等
1.高度
(1)绝对高度:即海拔,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知识点 2 地貌观察的内容
2.坡度和坡向
(1)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①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
②山区铁路线、公路线通过“人”字形或“之”字形设计,来降低线路坡度。
知识拓展 坡的划分
依据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委员会关于地貌详图应用的坡地分类来划
分坡度等级,具体规定为:0°~0.5°为平原,0.5°~2°为微斜坡,2°~5°为缓斜坡,5°~15°为斜坡,15°~35°为陡坡,35°~55°为峭坡,55°~90°为垂直壁。
(2)坡向: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前者主要影响光照、热量,后者则主要影响
降水,而光照和降水等的差异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3.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1)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
(2)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4.其他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地形图上的通视问题,是地貌观察中经常考查且难度较大的问题,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
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看两点之间有无山岭或山脊遮挡,若无山岭或山脊遮挡,则可以通视。两点之间有无遮挡,
要根据具体的等高线地形图,观察两点之间是山谷还是山脊。当然,最准确的办法是画出两
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2)若一点位于山顶上,一点位于山谷中,两点能否通视则要看两点间的山坡是凸坡还是凹
坡。
图1中显示,A、C之间存在凸坡,会阻挡两点间的视线,因此A、C两点不能通视;B、C
之间存在凹坡,两点间的视线不会受到阻挡,因此B、C两点可以通视。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地形图上的通视问题
①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该山坡上陡下缓,为凹坡,可以通视。
②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该山坡上缓下陡,为凸坡,不能通视。
回答这类问题时,直接观察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即可,当然,最准确的办法还是画出两点之
间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借助下面的例子分析理解:
从高处向低处,等高线先密后疏的为凹坡,如图2中AB坡,因此A、B两点之间可以通视;从高
处向低处,等高线先疏后密的为凸坡,如图2中AC坡,因此A、C两点之间不能通视。
情境探究
“乌梁素海水波清,绿苇连天百鸟鸣。红鲤逐舟冲细浪,码头美食味含情。”该诗句描
述了乌梁素海“芦苇片片,鸟类众多,草绿水蓝,渔产丰富”的景象。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的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总面积约300平方千米,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其实这个湖
泊是河流“偷懒抄近道”形成的,叫牛轭湖。人们不禁要问,在干旱少雨的内蒙古大草原上,
为何会有这样一个湖泊呢 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科素养 情境破
素养 牛轭湖的演变与分布(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问题1 何为牛轭湖 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阅读课本第70页内容,结合河曲的形成原因分析即可。
问题2 牛轭湖的分布有何规律
提示 结合其形成原因,即可总结出其分布规律。
讲解分析
1.牛轭湖的概念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
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
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2.牛轭湖的形成原因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河流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
湖泊。在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区,由于水流速度很慢,河水以侧向侵蚀为主,河流侧向自由发展
逐渐形成河曲。河曲受到流水的作用,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由于河水不断冲刷河岸,河
流变得越来越弯曲,两个弯曲的部分距离也越来越近,一旦河水上涨,河流又取直道前进,河水
就会从裁弯的地方流走,这样就留下了一个被隔绝的弧形河道,形成牛轭湖。其形成过程也
可用下图表示:
3.牛轭湖的分布规律
由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首先,在地势平缓的地区,河流的侧蚀作用明显;其次,河流
的径流量大,才能使得河流的侧蚀作用较强。故牛轭湖一般分布在地势平缓、河流密布,且
河流径流量较大的地区。所以,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是牛轭湖分布较多的地
区。
4.判断规律总结
(1)河道的曲流发育是自然界的常态,地势平坦的地方,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曲流发育处,凹岸
侵蚀,凸岸堆积。
(2)地势平坦处,河流纯自然的发育过程一般是“直—弯—直—弯”循环进行——该自然演
化的时间尺度较大。
(3)在“直—弯—直—弯”的漫长循环过程中,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
弃,会形成“牛轭湖”,简图如下:
典例呈现
例题 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
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
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顺序为①②③④
B.牛轭湖湖水较深
C.与河流下切侵蚀强有关
D.牛轭湖在山区也较多
(2)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行里程。
但现在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以下不属于其主要目的的是 ( )
A.降低河流流速
B.增加生物多样性
C.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D.减轻洪涝灾害
A
D
素养解读 本题组以牛轭湖形成过程为情境,考查牛轭湖的形成和影响。考查了学生运用综
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综合思维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观察图中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最终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即地理实践力。
解题思路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
的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
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由此可以判断出牛轭湖的形成顺序为①②③④,A正确。牛
轭湖淤积作用强,湖水较浅,B错误。河道不断弯曲与河流的侧蚀强有关,C错误。牛轭湖多形
成于地势平坦地区,D错误。(2)恢复河流的弯道,能降低河流流速;湿地范围再次增加,增加生
物多样性;水流速度减慢,利于泥沙淤积,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这些都
是恢复河流弯道的主要目的,即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A、B、C不符合题意。恢复河流
弯道,使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河道可能变浅,不利于减轻洪涝灾害,D不属于其主要目的,符
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