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灾减灾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防灾减灾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5 18:25:20

文档简介

第三节 防灾减灾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防灾减灾手段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洪灾  
C.旱灾  D.泥石流
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有(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救灾物资的数量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组二 自救与互救
  2021年6月14日,有五名旅游爱好者在广东韶关天池山登山时,突遇山洪暴发,由于出门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几个人手足无措。之后他们报了警,警方赶到之后发现五人中有一人已经死亡,另外有三人失踪,等救援人员找到失踪的三人时,三人均已不幸遇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4.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使自己漂浮不下沉
  我国南方某山区采矿后形成一条植被极少、堆满废渣的矿沟,每年雨季,当地都会发布某自然灾害预警。为减轻该自然灾害,沟谷中建设了一种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状坝体(如下图),减灾效果良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该坝体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台风  
C.滑坡  D.洪涝
6.野外遇到该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B.向沟谷下方转移
C.向沟谷两侧高地跑  
D.抓住漂浮物漂浮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节 防灾减灾
基础过关练
1.B 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其所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该基地的救生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都是在发生洪灾时会用到的物品,据此可判断出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灾,B正确。
2.C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时间指的是将储备应急物资运送到灾区的时间。应急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和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①③符合题意,C正确。
3.A 雨季时,暴雨和山洪多发,出行前务必关注天气变化,且应该避免去灾害多发地旅游。这是最简单的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防洪准备,A正确。
4.C 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C正确。
5—6.A C
1(共3张PPT)
第三节 防灾减灾
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工作的内容
(1)灾害监测:我国建成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
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
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防灾减灾手段
1.灾前准备
(1)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2)在地震多发区,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
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2.灾中救助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1)洪涝来袭,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2)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3)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4)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
知识点 2 自救与互救
他人求救。
(5)如对别人进行救助,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
3.灾后自我保护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1)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
燥后再使用。
(2)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