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5 18:25:20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概念: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
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优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能够实现地
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遥感技术

4.应用
(1)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
强有力的支持。
3.卫星遥感技术原理示意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2.组成
(1)空间部分:卫星星座;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3)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
3.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
4.特点: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5.主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知识点 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6.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
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
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35颗轨道卫星组成卫星星座,集卫星定位、
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
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
统。
2.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
析。
3.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
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
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知识点 3 地理信息系统
1.区分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从“点”与“面”上区分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
②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对象是“面”。若突出监测方面,则是遥感技术;若突出
处理、计算得出结果,且可以制定预案、评估损失的,则是地理信息系统。
(2)从“想”与“看”上区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想”就是对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计算、思考等,凡是需要“想”的
都是地理信息系统;只需“看”不用“想”的是遥感技术。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分与实际应用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1)遥感技术:主要是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变化过程。通过卫星云图,不仅可以及时了解阴晴
雨雪等天气状况,还可以预测台风、沙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发展轨迹等,有
利于防灾减灾;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速发现一些初期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
灾、赤潮等;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千里眼”的优越性;在灾害发
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可以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等进行监测。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测量等。在防灾减灾中,可以快速确定受灾人员位置,发
出求救信号,可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3)地理信息系统:用途最为广泛,可以对灾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查询、检索空间信息,对自
然灾害进行评估、预测。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成因与规律分析、损失调
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有效转移受灾人
员和物资,进行灾害统计和评估等。
情境探究
“轰然地陷,山间巨石滚滚,大地裂缝惨惨;砰然天惊,空中阴霾沉沉,鬼神悲泪淋淋。轰雷闪
电,啸啸猛虎泥石流;凄风苦雨,森森黑雾鬼门关。”这是对可怕的泥石流灾害的描述。2008
年11月2日云南楚雄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根据所学
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学科素养 情境破
素养 为何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问题1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有哪些关联性
提示 可从主灾、次灾,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
问题2 为何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
提示 将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综合起来分析。
讲解分析
1.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地质构造不稳定诱发地震,影响地貌;地震诱发滑坡;地质、地貌对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有直接影响;气象灾害(暴雨)诱发泥石流;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破坏地质稳定性,诱发滑坡、泥
石流。其关联性如下图所示:
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
①自然原因
a.地质构造: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剧烈,地质构造复杂,易发生地震。
b.地形: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势高差大,山高谷深,易发生滑坡。
c.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山区易发生泥石流。
②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违规开矿、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和岩层的稳定性,易诱发或加
剧滑坡、泥石流。
(2)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威胁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安全;破坏生态环境。
典例呈现
例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及山区自然灾害链图。读图,完成下面两
题。

(1)在山区自然灾害链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
A.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
D.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2)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最有可能是 (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A
D
素养解读 本题组以我国某地区地质灾害链为背景,考查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
灾害之间的关联性,考查同学们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思
维素养。并通过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各地质灾害的成因,判断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的地点,培养了同学们的地理观察能力,即地理实践力。
解题思路 (1)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是做题的关键,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明
确影响某一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是做出判断的基础。如地震直接引发的地质灾害是崩塌和
滑坡,地震不会直接引发泥石流。(2)滑坡多发生在地势较陡的地区,依据所学知识,观察等高
线地形图中的信息,对四个村落周边地势条件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遥感技术
  研究人员在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一千多个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数据。下图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1984年和2015年同期卫星影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图示四地中,地势较低平的两地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青藏高原环境调查应用遥感技术的优势有(  )
①遥感光学成像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②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
③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信息
④可以取代研究人员的地面调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组二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14年5月2日,一场暴雨过后,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害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造成2 700多人死亡。下图为此次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在当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村落遭受的自然灾害为(  )
A.雪崩  B.泥石流
C.滑坡  D.沙尘暴
4.应对上述自然灾害,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
A.管理灾情数据
B.引导灾害救援
C.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
D.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
题组三 地理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图示意GIS分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
A.滑坡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  D.地震
6.一位研究员不小心把甲图层弄丢了,甲图层最可能表示(  )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
C.坡面侵蚀状况  
D.地层厚度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
  下图为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GIS
C.RS
D.虚拟现实
2.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农作物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RS—GIS—GNSS  B.GNSS—RS—GIS
C.GIS—RS—GNSS  D.RS—GNSS—GIS
题组二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2023年7月8日16时许,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月山村突发一起山体滑坡。该滑坡体滑向宜来高速一标段二工区工地(位于滑坡山体半山腰,见下图),预估现场滑坡体达50万方,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救援中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RS确定救援车的位置
B.运用GNSS估算滑坡体的体积
C.运用GIS确定失踪人口数量
D.运用RS对比滑坡前后的山体
6.下列可以降低滑坡灾害发生频率的措施是(  )
A.修建大型水库  B.山区开矿采石
C.保护坡地植被  D.陡坡开辟梯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基础过关练
1.A 对比两幅图可知,该湖泊在2015年的面积比1984年大,说明湖泊的水位上涨。图示四地中,①②两地在2015年已经被水淹没,而③④两地未被淹没,说明①②两地地势低平,而③④两地地势较高,A正确。
2.B 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③正确;遥感光学成像会受到天气状况如云量的影响,①错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地面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②正确;由于遥感技术获得影像时距离地物较远,其精度尚不能和地面调查获取的信息相比,因此其无法取代研究人员地面调查,④错误。综上,应选B。
3.C 图中显示,该地区山地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沿着滑动面整体下滑,故该自然灾害为滑坡,C正确。
4.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快速确定滑坡所处的准确位置,引导灾害救援。管理灾情数据应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应用的是遥感技术;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不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5—6.A B
能力提升练
1.B 地表干旱状况数据的获取主要借助遥感技术(RS),然后将所获得的各地的干旱数据录入电脑,最后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相关数据绘制成图,故选B。
2.A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农作物长势的影像资料(获取地表资料用RS),再经过系统分析(分析数据用GIS),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精准施肥需要用GNSS),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RS—GIS—GNSS,A正确。
易混辨析 几种主要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
  遥感技术(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导航;定“点”的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存储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
3.C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给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故选C。
4.D 
易混辨析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别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仅两字之差,但概念截然不同,稍不注意就会混为一谈。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的统称;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中的一种。
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RS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影像,可以运用其对比滑坡前后的山体,A错误、D正确;估算滑坡体的体积主要用到GIS,但无法运用GIS确定失踪人口数量,B、C均错误。
6.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护坡地植被等都可以减少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C正确;水库建设、陡坡开辟梯田、山区开矿采石等活动均会对植被和地表岩层造成破坏,增大滑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A、B、D均错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