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读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读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5 20: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童年乐园
铺就心灵亮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读
七上第三单元——成长之路
岁月如歌,童年为曲;人生如画,童年为色;青春如梦,童年为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家的童年记忆,有的童年思来治愈人心,有的童年想来有些伤怀。我们曾学过不少描写童年生活的诗句,你能想到哪些?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宋·杨万里《稚子弄冰》
情境导入
“回眸童年——成长中的故事和启示”阅读讨论活动第一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起这些熟悉的句子,一些过去的回忆是否浮上你的心头。不过,在讲述你的故事前,我们要先走进一位名人的童年世界,看看他是怎么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的。他就是,鲁迅。
情境导入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3
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人物。
2
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1
通过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达成哪些目标呢?
预习回顾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被誉为民族魂。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周树人
豫才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你能把作者的关键信息补充完整吗?
预习回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你能简要的介绍一下《朝花夕拾》吗?
确凿( ) 轻捷( ) 云霄( ) 倘若( )
鉴赏( ) 啄食( ) 和蔼( ) 恭敬( )
质朴( ) 博学( ) 渊博( ) 倜傥( )
淋漓( ) 盔甲( ) 绅士( )
预习回顾
窜( ) 觅( ) 跪( ) 拗( )
cuàn
què záo
jiàn shǎng
hé ǎi
gōng jìng
ǎo

zhuó shí
tǎng ruò
qīng jié
guì
yún xiāo
zhì pǔ
yuān bó
tì tǎng
bó xué
lín lí
kuī jiǎ
shēn shì
人迹罕至( ) 人声鼎沸( )
rén jì hǎn zhì
rén shēng dǐng fèi
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形容一个人的天真自然,心无旁念。
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举止优雅、待人谦和、谈吐得当的男士。
窜:
乱跑,逃走。
觅:
找,寻求。
拗:
弯曲,弯转。
质朴:
说说这些字、词语的含义吧!
鉴赏:
确凿:
确实。
云霄:
云块飘浮的高空。
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指偏僻荒凉的地方。
人声鼎沸: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轻捷:
摆弄;修理。
倘若:
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
啄食:
指鸟用嘴取食。
和蔼: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恭敬:
指严肃、端庄有礼貌。
渊博:
精深而广博。
倜傥:
形容洒脱,不拘束。
淋漓:
绅士:
预习回顾
任务一:默读课文,分享内容
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两个问题完善思维导图:
问题一: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题,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问题二: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尝试着提升阅读速度,尽量做到每分钟的阅读量不少于500字。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
(认清文字,不能一目十行,边读边想,随手勾画。三到是理解的前提。)
默读指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关键信息:
1至 段
至结束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任务一:默读课文,分享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8
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段
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关键信息:
1至 段
至结束
10段
任务二:研读课文,“畅游”百草园,体会百草园之“乐”
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鲁迅先生是怎样描绘“我”的“乐园”的?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观察角度、观察顺序、描写手法等角度展开分析。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说说写了哪几件事情。
活动1:梳理百草园之乐
赏美好景物
(第2段)
不必说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色味都
比桑椹要好得远。
听“美女蛇”的故事(第3-6段)
雪地捕鸟
(第7-8段)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
结末的教训是……
这故事很使我
觉得做人之险……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原……
这是闰土的父
亲所传授的……
默读第2段,思考:鲁迅先生是怎样描绘百草园美景的?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
观察角度 提示 角度 文本内容
好看的
好听的
好玩的
好吃的
活动2:欣赏百草园美景
碧绿、紫红……(颜色)
高大、肥胖……(形态)
长吟、低唱、弹琴……
光滑、“用手指按住……”
又酸又甜
视觉
听觉
触觉
味觉
默读第2段,思考:鲁迅先生是怎样描绘百草园美景的?并回答以下问题。
2.本段用了哪些修辞?
活动2:欣赏百草园美景
修辞手法 手法 文本内容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比喻
拟人
排比
3.本段层次井然。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局部部分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到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到“鸣蝉、黄蜂、叫天子”。
从植物写到动物
从动物写到植物
从高到低写动物
从低到高写静物
活动2:欣赏百草园美景
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结合资料链接,简要说明理由。
活动3:品读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
资料链接
插叙
文章为了主题的需要或是人物、情节的补充在叙述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重要内容相关的内容,这一插入的部分内容就是插叙。
①交代/补充说明……,丰富了文章内容/解释了……的原因。
内容上
作用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③突出表现……主旨。
①补充衬托主要情节,使故事情节和文章结构更完整。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③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故事情节曲折多变。
结构上
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结合资料链接,简要说明理由。
活动3:品读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
内容上:补充了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是从赤练蛇引发的联想,深深地吸引着“我”,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
结构上:①承接上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语段内容看似闲笔,却富有情趣,写出了儿童的心理,赋予了百草园神秘色彩。
点拨
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对此段文字进行赏析。
活动4:体会雪地捕鸟之乐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动作描写
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任务二:研读课文,“畅游”百草园,体会百草园之“乐”
任务三:研读课文,重访“三味书屋”
寿镜吾说,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平民,“布衣暖”就是做平民足矣;“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内容获得深长的滋味。
鲁迅在三味书屋中度过了一段宝贵的童年时光,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围绕三味书屋,鲁迅着重描写了哪几件事情?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第10自然段至第24自然段并展开思考:这部分写了发生在三味书屋里的哪些事情?
活动1:梳理主要事件
入学见闻;行礼拜师
(第10-11段)
问“怪哉”虫
(第12-16段)
课间玩耍
(第17-20段)
师生共同读书
(第21-24段)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
……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几天……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
……
……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
人物 文本内容 人物描写手法 特点
寿镜吾先生


作者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先生”,“我”又是一位怎样的学生?细读描写“先生”的部分,“我”的部分,完成表格。
活动2:品味人物形象
方正、质朴、博学
宽容、和蔼、严而不厉
热爱读书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普通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外貌描写
语言、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人物 具体事件 特点
“我”





活动2:品味人物形象
好奇心强
努力认真
贪玩
有天赋才情
问“怪哉”虫的事件、拔何首乌根
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
在后园中折梅花、寻蝉蜕
描绣像
作者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先生”,“我”又是一位怎样的学生?细读描写“先生”的部分,“我”的部分,完成表格。
阅读资料链接,你认为“我”是否喜欢寿镜吾先生呢?为什么?
活动2:品味人物形象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甘于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资料链接
喜欢,寿镜吾先生比较开明,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鲁迅先生在叙写寿镜吾时,也对老先生充满敬意。也正是因为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才成为了“我”童年的“乐”。
点拨
任务四:读后有思,表达交流
学习完整篇文章后,请你将文章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百草园之“乐”与三味书屋之“乐” 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再说说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特点 百草园 三味书屋
异 快乐来源不同
人生阶段不同
空间形式不同
个人情感不同
同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和大自然亲密无间
在拘束的天地中觅得一些快乐
学前儿童
学龄儿童
广阔的自然空间
封闭的教育空间
自由自在、无比快乐
无奈与快乐相交杂
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花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自由快乐的追求等。
任务四:读后有思,表达交流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说法一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说法二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说法三
鲁迅不止在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
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任务五:仿写练习,妙笔生花
请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利用整体与部分相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表现手法和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依据一定的描写顺序,描绘一个画面。(不必所有手法都用到。)
可选择以下情景,或自拟情景:秋日出游、春节盛况、校园美景……




春节到了,不必说家家户户贴春联、换春装,满街满巷的喜气洋洋,也不必说大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年货,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单是那争奇斗艳、多姿多彩的各色烟花爆竹就让我们这些小孩欢呼雀跃了!
不必说碧绿的爬山虎,高大的杨树,粉红的桃花,纯白的樱花;也不必说夏蝉在树干上长鸣,调皮的蜻蜓让荷花池荡起圈圈涟漪,勤劳的蜜蜂在花园里翩翩起舞。单是学校周围的小小的花园就有无限乐趣。
梳理总结
赏美好景物
有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
听“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
神秘
快乐
提问受斥
严厉
读书生活
枯燥
课间玩耍
自由
偷偷画画
快乐
行礼拜师
威严
欢乐有趣
恋恋不舍
有苦有乐
难以忘怀
成长的乐园
快乐的回忆
布置作业
1.本文运用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词语,请你摘抄到积累本上。
2.请模仿“雪地捕鸟”,用五个以上动词描写一种活动,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如快上课了值日生上台擦黑板)
3.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解,并分享给你的同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冰心《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