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5 21: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含答案)
选择题
1. 如图的文明发展轨迹适合用来解说(  )
A. 古代希腊 B. 罗马城邦
C. 罗马共和国 D. 罗马帝国
2.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上述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
C.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3. 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 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D.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 原本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罗马经济发展的障碍。屋大维考虑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对政治制度进行了革新。屋大维在罗马帝国开创了“元首制”,对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这说明(  )
A. 罗马实行民主政治
B. 罗马帝国走向衰落
C. 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D. 罗马对外侵略扩张
5.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这一历史事件应标于(  )
A B. B C. C D. D
6.有学者说: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这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C.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侧重维护平民利益
7.他攫取了罗马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繁荣与和平”。他是(  )
A.汉谟拉比 B.罗慕洛斯
C.屋大维 D.凯撒
8.375年,大举侵入罗马帝国并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  )
A.阿拉伯人 B.波斯人
C.印度人 D.日耳曼人
9.公元2世纪时,有一个国家的居民不出国,就可以游览地中海沿岸各地的风光,你知道他是哪国人(  )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罗马帝国 D.罗马共和国
10.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
A.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的决议
B.元老院主持日常事务
C.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D.决策权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
11.从“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希腊文明的繁荣
B.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D.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12.下列属于古代罗马政治体制的有(  )
①元首制 ②共和制 ③君主立宪制 ④城邦民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
A.五百人会议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元老院
14.“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15.“这次战争使迦太基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受到实质性的削弱……罗马则成了地中海西部的霸主。”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是指(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特洛伊战争 D.布匿战争
16. 公元2世纪的演说家阿里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都在这里汇合。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
B. 西罗马帝国达到强盛
C. 陆上丝绸之路的阻断
D. 地中海成为帝国内湖
17. 罗马的经济主要依靠奴隶,帝国晚期,由于奴隶处境日益悲惨,丧失生产的兴趣,且奴隶人口不断减少,劳动力严重短缺。由于长期的依赖,公民成为寄生阶级。这表明罗马帝国的危机是(  )
18. 条条大路通罗马。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假如走④号通道到达的是(  )
A. 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东罗马帝国
19.“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糊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
B. 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 全面反映了雅典社会的民主政治
D.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20. 罗马从城邦逐步崛起并不断扩张,形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面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  )
拉丁语原为意大利中部的方言,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而成为罗马帝国境内通行的语言。 *罗马法灵活地运用于帝国境内不同民族的管理,适应了各民族的需要。
A. 热衷于对外扩张 B.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 工商业日益衰落 D. 存在着奴隶制危机
21.右面雕塑蕴含着一个国家早期历史的传说,该国诞生于台伯河畔,它是(  )
A.迦太基
B.罗马城邦
C.雅典城邦
D.斯巴达
22.“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陶片放逐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法学概要》
23.王玉参加某报刊举办的“有奖竞答”活动,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
A.布匿战争的失败给罗马共和国带来了危机
B.罗马平民要求民主、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高涨
C.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斯巴达克起义
D.日耳曼民族的入侵
24.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的是(  )
A.罗马战胜迦太基
B.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C.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
D.《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25、“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通过战争确立了地中海的霸权。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奴隶人数也不断激增。内战和独裁反而更促成了古罗马的扩张,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共和国体制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后被罗马帝国代替。
材料二:下面是关于罗马法的图示。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罗马经历的政体变化,并分析政体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
有人说:“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27、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一城到三洲】
(1)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罗马是怎样从罗马城一步一步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
【从共和到专制】
(2)古罗马的“共和”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请结合图A,简单介绍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3)专制是指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的统治制度。请结合图B,谈谈对该制度的认识。
(4)罗马帝国仍没有摆脱专制王朝盛极而衰的规律,最终罗马帝国的命运如何?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5CBBCB 6-10CCDCA 11-15BADCD 16-20DACDB 21-25BACCA
26、(1)变化:由共和制变为帝制。原因:版图不断扩张、奴隶制的发展、内战和军事独裁。
(2)变化: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适用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意义: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为后世法律的发展奠定基础。
(3)【示例一】赞同。理由:罗马设立了平民选出的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所以说罗马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示例二】不赞同。理由:罗马贵族享有特权,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古罗马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不赞同。
27、(1)①自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②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③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④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2)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3)该制度的确立,意味着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4)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