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诗词三首
诗词三首
行路难
李白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整体感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樽
盛酒的器具。
直
同“值”,价值。
斗十千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箸
筷子。
茫然
若有所失的样子。
珍羞
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译文
金酒杯里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夸张手法
停 投 拔 顾
动词使用:内心抑郁,心情激荡
整体感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塞
堵塞。
太行
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用典故来表达自己期待能像姜尚、伊尹一样早受君命,一朝平步青云,实现“济苍生”的宏愿。
译文
想渡过黄河,可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山,但大雪盖满了山。闲时坐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想象在梦中乘船从日边经过。
冰塞川 雪满山
比喻人生道路艰难和仕途坎坷
整体感知
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歧路
岔路,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
今安在
如今身在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会
一定,必然。
云帆
高高的帆。。
济
渡。
行路难,行路难
译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那时)我将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
课文分析
宴饮场景
欢乐
停杯投箸
苦闷
拔剑四顾
苦闷
展望未来
失望
希望
神游千古
自信
乘风破浪
迷惘
回到现实
复杂的心理历程 情感的起伏变化
课文分析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嗜酒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此中包含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
课文分析
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课文分析
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课文分析
本诗艺术手法
用典精当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想象雄奇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细节描写
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杯投箸不能食
比兴象征手法
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
诗歌结构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
行路难
苦恼
艰难
希望
追求
冰塞黄河,大雪满山
垂钓碧溪,乘舟日边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
坚信理想
积极乐观
诗歌结构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
作者简介
诗歌朗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歌学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巴山楚水
诗人曾贬谪四川夔州,湖南朗州,故称巴山楚水。
弃置身
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
巴山楚水这片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我被弃置(在这里)安身。怀念朋友只能独自吟诵《思旧赋》 ,回到家乡,好像隔世之人。
译文
二十三年
被贬时间之长
烂柯人
闻笛赋
借典抒情
诗歌朗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歌一曲
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
增长,振作。
沉船旁边有千万条船驶过,枯树前头有万木争春。今天听你赠歌一曲,暂且借酒来振作起精神吧。
译文
课文学习
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点明被贬的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
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
课文学习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试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
特点:用典。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课文学习
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课文学习
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课文学习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词结构
首联:回顾贬谪生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颔联:感慨世事变迁
颈联:预示发展前景
尾联:与友乐观共勉
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文章主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被长期贬谪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表现出作者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
水调歌头
苏轼
诗歌学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
端起酒杯。
宫阙
宫殿。
归去
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
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
经不住。
弄清影
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
哪比得上。
诗歌学习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我欲乘风归去”
诗歌学习
上阕:问月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起笔突兀
想象奇特
心情矛盾
热爱生活
诗歌学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
不该。
何事
为什么。
别时圆
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
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
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共婵娟
相隔千里的人。
诗歌学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诗歌学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诗歌学习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学习
下阕:问人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衔接上阕
转入抒情
胸襟博大
美好祝愿
诗词结构
上阙
望月问天(写景)
水调
歌头
想象:明月→宫阙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怀人问月(抒情)
热爱生活
乐观旷达
联想:月圆→人合
议论升华 富有哲理
下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