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能说出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意识到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能说出酸雨的危害。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激发更强的求知欲,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4.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重点: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赠送)
一、情景导入
导语:人类原本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突然发现天不再那么湛蓝,水不再那么碧绿,空气不再那么清新。请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 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图片,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燃料和燃烧,使用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3~174页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投影展示】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造成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④腐蚀金属及建筑物
防治措施 ①减少向大气中排放SO2、NO2等气体;②开发新能源;③使用脱硫煤或天然气替代煤
【讨论交流】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呢?
【归纳总结】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④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
⑤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讲解】介绍车用乙醇汽油的相关知识(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提出问题】除了乙醇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新型的燃料或能源?
【讲解】氢能源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它作为未来能源的优点如下:
①制取原料来源广泛,可由水分解制得;②热值高;③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特别提醒】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故暂时还未能广泛应用。
【过渡】我们知道,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实验室中,我们如何制取氢气呢?(结合前面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知识)
【归纳总结】(1)制取原理:Zn+H2SO4===ZnSO4+H2↑。
(2)制取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讲解】根据课前学生收集的资料,介绍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比较适合学生自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认识并掌握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配合并帮助学生完成自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
教学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未把化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要充分联系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1课时 化石能源的利用
1.知道化石能源的用途;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阅读、自主学习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增强节约使用能源的观念。
重点:化石燃料的类型及其主要成分,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赠送)
一、情景导入
导语:自热火锅是一种简单方便的食品,你知道它发热的原理吗?
二、合作探究
煤
【投影展示】讲解煤的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1)煤是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H、N、S、O等元素。
(2)煤可用作燃料,隔绝空气加强热后可制得煤气、煤焦油等,此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石油
【投影展示】讲解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1)石油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2)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此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CH4)。
天然气
【阅读课文】了解天然气。
(1)组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他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2)甲烷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小。
②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前必须验纯。
【演示实验】点燃甲烷。
【现象】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如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交流】这些现象说明甲烷含有哪些元素?
【归纳总结】①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生成水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3)天然气的用途:燃料和工业原料。
(4)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它是由秸秆、柴草、人畜粪便等放在封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5)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开发难度大。
【知识拓展】煤矿的矿井坑、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要注意安全。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1课时 化石能源的利用
1.煤:工业的粮食
2.石油:工业的血液
3.天然气:清洁能源
4.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资源)
完成课件中随堂练习。
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视频和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其特点是传授少,活动多;文字少,图片多。让学生利用其具备的网络知识和课余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分组收集有关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完成学习目标。
本节课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内容通俗易懂,知识难度不大,因此主要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培养学生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归纳、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师适当的启发、补充和总结,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