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说课稿(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说课稿(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7 12: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 社会生活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 说学习目标
二 说评价任务
三 说教学活动设计
说课思路
教学活动设计
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
“ 教学评一致性” 原则为指导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者是紧密结合,不能割裂的,教学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确保三者的一致性,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学习目标
第一单元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时序编排内容,
第1课:世界各地农业各具特色,人类文明呈现多样性;
第2课: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第3课:现代农业技术对人类文明影响的双重性。
本课在第一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逻辑关系的理顺。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的学习,已经熟悉了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但是缺乏对历史问题的系统、深入分析能力;本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通过精选史料和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进一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理论依据
教材分析
依据课标
依据学情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互鉴而发展。 (主线) (主题)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时空定位下,依据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复述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的历程,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全面、客观地论述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征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增强自己解读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辩证思维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总结物种交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能够形成广阔的世界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强化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学习难点: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重大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概况
设计意图:按照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顺序制定,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突出重难点知识,确保价值观方向正确性,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评价任务
任务一:(对应学习目标1)
同学们自主学习,根据课本内容用表格形式梳理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的概况,并能运用地图概述交流的大体方向;
设计意图: 通过绘制表格、运用地图等形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基本史实,增强时空观念。
任务二:(对应学习目标2)
熟练运用各种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物种交流的特征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设计意图: 增强自己的辩证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强化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
任务三:(对应学习目标3)
情境体验:以记者的身份,就“物种交流与世界文明”的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小组内交流合作,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开放性设问,引导学生结合现实进行合作探究,思考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 ,感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突破本课重难点。
品味中国,感受世界!
舌尖上中国,
味道里的世界!
设计意图:视频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思考,感知本课主题:味道调和的背后是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人类文明多彩与共生。
1.导入
三、教学活动设计
东方美食世界味
五味调和世界心
主题:交流与共生
壹 “漂洋过海”——美洲物种的外传
贰 “礼尚往来”——其他地区的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叁 “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确立主题,梳理线索,构建整体框架,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脉络。
2.主题与整体框架
壹 “漂洋过海”——美洲物种的外传
学习活动1.知识梳理:同学们根据课本自主完成美洲物种外传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并进行表述,同时通过地图定位时空,涵养时空观念。
壹 “漂洋过海”——美洲物种的外传
学习活动2.史料研习:这些材料涉及哪些史料类型 它们对于研究玉米在欧洲的传播有哪些价值
材料 1 是壁画,属于实物史料,据此可知,玉米已经出现在意大利的画作中;
材料2 是当时人的信件,表明玉米在 1494 年已经传入了欧洲。
学习活动2.史料研习:这些材料涉及哪些史料类型 它们对于研究玉米在欧洲的传播有哪些价值
材料 3 是植物学家的学术著作,属于官方文献史料,可以用来说明玉米已经在德国的庭院中广泛种植。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得出相关答案,强化史料实证素养。
总结归纳,史料分类:
1.按载体可分为四类: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片和影像史料;
2.按可信度可分为两类: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学习活动3.时空观念:根据教材并结合所学,按照时序在空白地图上绘制玉米传入中国的路线图;并谈谈玉米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强化时空观念,贯彻唯物史观。
贰 “礼尚往来”:其它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学习活动1.知识梳理:根据课本完成“其它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内容。
设计意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时空观念。
类别 作物或物种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类
牲畜家禽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史
(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走进高考,品味真题
(1)图1: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展;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图2: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欧洲的关键作用。
贰 “礼尚往来”:其它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学习任务2.仿真演练:这两幅图能告诉我们关于物种交流的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
体味高考,在探究中落实主题,探寻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强化时空观念。
新航路开辟前:
①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
②在邻近地区或大洲内部进行,交流物种较少;
新航路开辟后:
物种:多样性 范围:全球性
方向:双向性 主体:欧洲人
叁 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学习活动1.合作探究:
恩格斯说:“它 (马铃薯) 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试从“革新”的角度分析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革新:物种的力量
1500年欧洲仅有8000万人口,到1975年更膨胀到6.35亿。475年间欧洲人口新的人口规模增长了7倍其中玉米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包谷(玉米):岁共出万余石,苗乡自食并缩酒卖众。
—— 宣统《永绥直隶厅志》
在非洲,95%以上的玉米是作为粮食之用。
—刘佳、张箭《玉米在非洲的引种与推广》
茄椒,辰人呼为辣子,用以代胡椒…切以和食品,或以酱醋香油菹之。
——席绍葆、谢鸣谦《辰州府志》
新的食物结构
新的饮食习惯
新的人口规模
新的经济形态
新的日常生活
叁 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
论从史出,落实史料实证,在探究中落实本课主题,辩证的分析物种交流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学习活动2.情境体验:
叁 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
以热点时事为素材创设情境,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物种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历史解释,贯彻唯物史观。
设计意图:
引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引发学生对人类未来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必要性;突破课程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课堂小结
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对整节课进行宏观把握,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观看视频,回扣主题:和羹之美 ,在于合异。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升华主题,治大国若烹小鲜:
面对当前世界各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我们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以开放的态度,坚持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作业布置
同学们课外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种外来食物物种,谈谈它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写一篇调查报告。
中国的辣椒品牌
种植玉米实现增收致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次任务,既有助于提升小论文型题目的写作能力与技巧,也有助于展开思维,学以致用。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