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1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1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26 09:27:2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2.1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
科学观念:能够准确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并列举出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实例。
科学思维: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探究实践:通过介绍掌握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态度责任:掌握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意义,明白其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电脑病毒 B.送餐机器人
C.野生蘑菇 D.长大的钟乳石
2.下列诗句中含有生物的是(  )
A.牧童骑黄牛 B.香炉生紫烟
C.瀑布挂前川 D.黄河入海流
3.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具有应激性
4.向日葵能向光生长,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B.生物体有新陈代谢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5.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7.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布朗是通过观察动物细胞才发现了细胞内有细胞核的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9.在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赛场上,一群特殊的“搬运工”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这就是机器狗。它们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工作人员搬运铁饼
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
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10.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11.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生物界统一了起来
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的
C.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D.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的
1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南宋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选填“红杏出墙”现象所展现的生物特征。(选填:繁殖;生长;变异;遗传;应激性)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13.猪笼草的叶子逐渐变化,演绎成奇妙的“捕虫器”,即一个能引诱并抓住昆虫的小兜子,一旦昆虫掉进里面,就能迅速分泌出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消化液,杀死昆虫,并饱饱地大吃一顿“美餐”。但我们仍然说猪笼草属于植物,这是由于(  )
A.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B.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它不能自由运动
D.它是绿色的
14.如图所示,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叶形,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的(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D.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1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6.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17.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配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判断.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
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的生物
18.以下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65年,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布朗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C.19世纪4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魏尔啸共同提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来自于细胞分化
19.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普照大地。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引得蚯蚓也从黑油油的土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试回答。
(1)短文中的生物有   。
(2)短文中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作者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判断作者认为蚯蚓有   觉和   觉。对此同学们设计实验来寻找事实依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假设   (填“正确”或“错误”)。
20.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塞薄片的结构时,发现了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图)。
材料二: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材料四: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材料五: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观察到的其实是软木栓细胞中的   (填“细胞壁”“细胞膜”或“细胞质”)。
(2)材料四中魏尔肖的观点可以用材料五中的   (填“①”“②”或“③”)来解释。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说法,合理的有   (填字母,可多选)。
A.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B.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C.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21.为探究影响蚊子繁殖快慢的因素,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取600只同种类、成年的健康蚊子,随机平均分成6组,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养蚊笼内饲养,并放置水缸和清水(如图)。定期记录蚊子的产卵数并统计虫卵孵化率,结果如表:
温度/℃ 15 20 25 30 35 40
产卵数/个 0 1500 2200 1800 1000 0
孵化率/% 0 60 85 83 75 0
(1)由实验结果可知,随温度升高,蚊子产卵数的变化情况是   。
(2)根据表格,小明推测实验中20℃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会比35℃时更多,他的依据是    。
(3)小明发现水边的蚊子特别多,若要探究蚊子产卵数与水是否有关,该补充的实验是  。(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阅读上文后你认为小球藻是不是生物?判断并充分阐明理由答: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2.1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
科学观念:能够准确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并列举出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实例。
科学思维: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探究实践:通过介绍掌握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态度责任:掌握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意义,明白其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电脑病毒 B.送餐机器人
C.野生蘑菇 D.长大的钟乳石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BD、此三项都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不属于生物。
C、野生蘑菇具有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物的特征,因此属于生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下列诗句中含有生物的是(  )
A.牧童骑黄牛 B.香炉生紫烟
C.瀑布挂前川 D.黄河入海流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牧童骑黄牛中,牧童、黄牛都具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
BCD、此三项描述的都是自然现象,不包含生物。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具有应激性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有细胞结构、能生长和繁殖、具有应激性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说明这些小颗粒属于生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向日葵能向光生长,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B.生物体有新陈代谢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植物的向光生长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说明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了天气现象;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描写的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红豆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形成的)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鸟类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的动物群聚现象;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了鸟类的繁殖现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6.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细胞学说提出,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正确。
C、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并没有包括病毒,C错误。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由魏尔肖总结的,是对细胞学说的补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可见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8.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完整的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布朗是通过观察动物细胞才发现了细胞内有细胞核的
D.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分析】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建立者是德国的两位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他们指出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
C、1831年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点评】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有关生物学家的突出贡献。
9.在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赛场上,一群特殊的“搬运工”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这就是机器狗。它们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工作人员搬运铁饼
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
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BC、会运动、根据指令作出反应、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不能作为机器狗是否属于生物的判断标准,ABC错误。
D、机器人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够生长和繁殖、不能遗传和变异等,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属于生物,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渐渐长大了,这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符合题意。
B、用玻璃棒触碰蚯蚓前端,蚯蚓迅速躲避,这是生物的应激性,不符合题意。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不符合题意。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1.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生物界统一了起来
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的
C.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D.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的
【分析】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是: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③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解答】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A正确;
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B正确;
C、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故选:C。
【点评】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有关生物学家的突出贡献。
1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南宋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选填“红杏出墙”现象所展现的生物特征。
(选填:繁殖;生长;变异;遗传;应激性)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  应激性  的特征;
(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繁殖后代  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  生长发育  的特征。
【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并影响环境等。
【解答】解:(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的是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
故答案为:(1)应激性
(2)繁殖后代
(3)生长发育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主要特征。
13.猪笼草的叶子逐渐变化,演绎成奇妙的“捕虫器”,即一个能引诱并抓住昆虫的小兜子,一旦昆虫掉进里面,就能迅速分泌出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消化液,杀死昆虫,并饱饱地大吃一顿“美餐”.但我们仍然说猪笼草属于植物,这是由于(  )
A.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B.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它不能自由运动
D.它是绿色的
【分析】植物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解答】解:植物从外界吸收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猪笼草是食虫植物,因为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料)。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所特有的特征.
14.如图所示,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叶形,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的(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D.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与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该株水毛茛的基因型没有发生改变,是环境影响了性状表现。体现了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故选:D。
【点评】把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
1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有生命的整体;(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命名,而创立了细胞学说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错误。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正确。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正确。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6.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结合具体的例子灵活分析。
【解答】解: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蒸腾作用能散失水分,带走热量,降低温度,落叶能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寒冷干旱的适应。
而松树却郁郁葱葱:松树的叶呈针形,蒸腾作用弱,也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因此郁郁葱葱。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不能死背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的,要能结合实际的例子分析出到底是谁适应谁,谁影响谁。
17.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配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判断.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
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的生物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果火星上有生物,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密闭箱子内的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火星土壤内有没有生物。生物的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都属于新陈代谢。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难度不大。
18.以下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65年,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布朗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C.19世纪4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魏尔啸共同提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来自于细胞分化
【分析】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是: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③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解答】解:A、罗伯特虎克是英国的物理学家,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物体并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木栓薄片中的小室称为“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1831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不过布朗并未提出这些构造可能的功能。B正确。
C、德国病理学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著名论断,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生命自然发生说的观点。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但没有确定是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B。
【点评】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19.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普照大地。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引得蚯蚓也从黑油油的土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试回答。
(1)短文中的生物有  垂柳、小草、鸟儿、蚯蚓  。
(2)短文中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作者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判断作者认为蚯蚓有  听  觉和  视  觉。对此同学们设计实验来寻找事实依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假设  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1)生物是具有生命的,根据短文描述可知,包含的生物有:垂柳、小草、鸟儿和蚯蚓,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活力。
(2)在短文中,作者描述了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来,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作者推断蚯蚓有听觉和视觉。然而,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同学们设计了实验。在实验中,他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掌声是一种声音刺激,如果蚯蚓有听觉,它们应该对掌声有所反应。但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并没有对掌声产生任何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者的假设是错误的。蚯蚓可能并没有听觉和视觉,它们探出头来可能是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震动或食物等。
故答案为:
(1)垂柳、小草、鸟儿、蚯蚓
(2)听;视;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及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
20.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塞薄片的结构时,发现了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图)。
材料二: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材料四: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材料五: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观察到的其实是软木栓细胞中的  细胞壁  (填“细胞壁”“细胞膜”或“细胞质”)。
(2)材料四中魏尔肖的观点可以用材料五中的  ③  (填“①”“②”或“③”)来解释。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说法,合理的有  BC  (填字母,可多选)。
A.细胞学说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B.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C.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分析】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③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解答】解:(1)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看到的是细胞的空腔结构,这些结构就是细胞壁,因此他实际上观察到的是细胞壁。
(2)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故可以用材料五中的③来解释。
(3)A选项错误,细胞学说并未提出所有生物由相同的基本单位构成,只是说动物和植物由细胞构成。B选项合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选项合理,细胞学说经历了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故选:BC。
故答案为:(1)细胞壁;
(2)③;
(3)BC。
【点评】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及生物学史是解题的关键。
21.为探究影响蚊子繁殖快慢的因素,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取600只同种类、成年的健康蚊子,随机平均分成6组,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养蚊笼内饲养,并放置水缸和清水(如图)。定期记录蚊子的产卵数并统计虫卵孵化率,结果如表:
温度/℃ 15 20 25 30 35 40
产卵数/个 0 1500 2200 1800 1000 0
孵化率/% 0 60 85 83 75 0
(1)由实验结果可知,随温度升高,蚊子产卵数的变化情况是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蚊子产卵数先增多后减少  。
(2)根据表格,小明推测实验中20℃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会比35℃时更多,他的依据是  20℃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是:1500×60%=900个;35℃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是:1000×75%=750个  。
(3)小明发现水边的蚊子特别多,若要探究蚊子产卵数与水是否有关,该补充的实验是  应该取100只同种类、成年的健康蚊子,放置在25℃的养蚊笼内饲养,不放置水缸和清水,定期记录蚊子的产卵数并统计虫卵孵化率  。(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蚊子产卵数先增多后减少。
(2)根据表格,20℃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是:1500×60%=900个;35℃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是:1000×75%=750个,因此小明推测实验中20℃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会比35℃时更多。
(3)若要再增加一组实验来探究蚊子的产卵数与水的关系,实验变量是水分,故应该取100只同种类、成年的健康蚊子,放置在25℃的养蚊笼内饲养,不放置水缸和清水,定期记录蚊子的产卵数并统计虫卵孵化率。
故答案为:(1)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蚊子产卵数先增多后减少;
(2)20℃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是:1500×60%=900个;35℃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是:1000×75%=750个;
(3)应该取100只同种类、成年的健康蚊子,放置在25℃的养蚊笼内饲养,不放置水缸和清水,定期记录蚊子的产卵数并统计虫卵孵化率。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原则。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阅读上文后你认为小球藻是不是生物?判断并充分阐明理由答: 是,因为小球藻具备以下生物特征:生活需要营养物质,能进行繁殖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小球藻,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说明小球藻的生活需要营养;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说明小球藻能进行繁殖。因此小球藻是生物。
故答案为:是,因为小球藻具备以下生物特征:生活需要营养物质,能进行繁殖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会依据生物的特征判断是不是生物,特别是有没有繁殖现象是主要依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