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pdf样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pdf样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7-15 07: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与学·同步精练》
八年级上
主编张小明
13867094861
QQ:2236821405
1.5
物质的溶解

2
课时
中考导航

1.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
1.【b】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⑴图中“?”是指

预习导学
⑵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
二、饱和溶液
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固体“完全溶解”的?

⑴饱和溶液是指在
下,在
的溶剂里
某种溶质的溶液。
⑵不饱和溶液是指在
下,在
的溶
剂里
某种溶质的溶液。
⑶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一定温度下,

2.20℃时,往50
克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克硝酸
。一般来说,可以向原溶液
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
中加入
,如果溶解的量不再
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
,溶液溶解
(
)
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⑷饱和溶液是在温度、溶剂量保持不变时,同种溶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质不能继续溶解,但异种溶质还可以溶解。如
20℃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固体氯化钠不能再溶解,但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加入蔗糖还能继续溶解。

3.下列可得到不饱和溶液的是(
)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
(填“有
A.经充分搅拌后仍有溶质未溶解的溶液
关”或“无关”)。浓溶液
(填“一定”
B.温度不变,取饱和溶液的上半部分
或“不一定”,以下相同)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C.温度不变,在饱和溶液中加同种溶质
是不饱和溶液。但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
D.温度不变,在饱和溶液中加同种溶剂
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填“稀”

4.下列对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
或“浓”)。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在判断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时,我们强调“在一定温度下”或
C.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一定量的溶剂”的条件,所以只要改变

D.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
或者
能实现饱和溶

5.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已知一瓶为饱和溶
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分别取样(如图),则
⑴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
,例
一定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操作是(

如硝酸钠、氯化铵。
A.略降低温度
B.加入少量该晶体
C.加一定量的水
D.恒温蒸发少量水
⑵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性随温度升高反而
,如
熟石灰。
优化精练
1.检验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最适当的方法是
(
)
A.加入少量该溶质
B.冷却
C.蒸发溶剂
D.加热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经典例题
A.浓溶液一定饱和
《导与学·同步精练》
八年级上
主编张小明
13867094861
QQ:2236821405
B.稀溶液一定不饱和
可推测,把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
C.浓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比任何稀溶液中溶质多

的方法。
D.溶液的浓与稀是相对而言的,溶液中的溶质相对
(2)由图乙可知,要使食盐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
较多的是浓溶液
溶液可用
的方法。
3.为了使接近饱和的某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
10.现有一杯底部留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在
的方法是(
)
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的硝酸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钾溶解,这时溶液由
溶液变为
C.蒸发溶剂
D.倒出部分溶液
溶液。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饱和溶液
4.现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变为饱
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
。因此我们在理解
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时,应强调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

两个条件,否则
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
就会失去意义。
5.把饱和食盐水倒入敞口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情
况下慢慢蒸发,放置较长时间后(
)
拓展提升
A.有食盐析出,食盐水仍然饱和
11.常温下,在两个各盛有
100mL
水的烧杯中,分别
B.有食盐析出,食盐水变成不饱和溶液
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
C.没有食盐析出,食盐水仍然饱和
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
D.没有食盐析出,食盐水变成不饱和溶液
解,并恢复到原温度,
6.某物质的一瓶饱和溶液,加盖密封,当温度变化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
时,溶液将(
)
法中正确的是(

A.析出晶体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A.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甲>乙
B.变成不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
C.变成不饱和溶液或析出晶体后仍是饱和溶液
C.甲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仍为饱和溶液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7.M
克食盐与N
克水混合振荡,形成的溶液质量(
)
1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渐加入硝酸
A.一定等于(M+N)克
钾固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
B.一定小于(M+N)克
律的是(
)
C.等于或小于(M+N)克
D.无法判断
8.现有
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下列操作不能使其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A.升温至
30℃
B.降温至
10℃
C.加入
10
g

D.降温至
5
℃后过滤,再升温至
20

13.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
9.某同学在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关
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系时,做了如下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
不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
g
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
g
(1)图甲中的B试管是硝酸钾的
溶液,C试管是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据实验可知,把硝酸钾的饱
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用
的方法,并
《导与学·同步精练》
八年级上
主编张小明
13867094861
QQ:2236821405
1.5
物质的溶解

2
课时
预习导学
二、1.⑴一定温度;一定量;不能继续溶解;⑵一
定温度;一定量;能继续溶解某种;⑶能否继续溶
解该溶质;少量的原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无关;不一定;不一定;浓;3.温度;溶质的量;
溶剂的量;⑴增大;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③
增加溶质;④降低温度;⑤蒸发溶剂;⑵减小;①
增加溶剂;②降低温度;③增加溶质;④升高温度;
⑤蒸发溶剂
经典例题
1.⑴溶剂;⑵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2.B;
3.D;4.B;5.C;
优化精练
1.A;2.D;3.C;4.D;5.A;6.C;7.C;8.B;9.⑴
饱和;升高温度;降低温度;⑵增加溶剂;10.饱和;
不饱和;转化;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拓展提升
11.D;;12.A;1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