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5 11: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的注音均有一个错误,请选出并纠正读音,写在后面括号中。(3分)
(1)A.踱步(duó)
B.深邃(suì)
C.萝卜(bǔ)
D.揩油(kǎi)
(
)
(2)A.抖擞(sǒu)
B.憎恶(è)
C.颓唐(tuí)
D
褪色(tuì)
(
)
(3)A.两颊(jiá)
B.赫然(hè)
C.阖户(hé)
D.启箧(jiá)
(
)
(4)A.勘察(kān)
B.跻身(jī)
C.负荷(hé)
D.讴歌(ōu)
(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变幻莫测
声名远扬
相辅相承
相得益章
初生牛牍
轩然大波
枯躁无味
别具匠心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归私第(府第、大的住宅)及为相(等到)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尝试)
B、阖户启箧取书(门)
跪而拾之以归(回去)
太祖乃悟(于是、才)
C、及次日临政(政务)
普少习吏事(学习)
晚年手不释卷(放下)
D、卒用其人(终于)读之竟日(第二天)普性深沉有岸谷(形容严肃刚正)
4.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老师》一文所写的七件事情,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安排。七件事情中第一、二、三、四、六件事突出写“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思念,第五、七件事直接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爱护。
B、《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人物通讯,之所以以“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为题,是因为由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C、《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D、《赵普》叙事简洁,详略得当。如文章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何奏荐此人,而重点记叙一奏、再奏、三奏、四奏,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5.根据提示填空。(7分)
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从岳阳楼上观洞庭湖,气象极为壮观,用杜甫诗句描述为“


黄鹤楼高耸巍峨,阎伯理曾这样描述“



。”其造型独特“

。”登上黄鹤楼可以看见“

。”滕王阁意境高远,唐朝诗人王勃的诗句“

。”写尽了其妙处。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6.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通过学习,你对外祖母、鲁迅、蔡芸芝、贝聿铭、赵普等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当一回小记者,采访其中的一个人物。请写出采访的目的,并扣住采访目的设计三个系统性的问题。
(1)采访的目的:
(2)问题:①


三、阅读(共44分)
(一)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第7小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1)文中哪两句写出了清幽寂静的环境?(2分)
(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赵普》片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9、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1—16题。(15分)
教会我感恩的人
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我们听了,不甚唏嘘。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我们淘汰的旧衣物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衬媳妇过日子。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农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我不认得他。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我忙招呼他进门,他拘束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说,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我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他们想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我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著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感恩”这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背着半口袋粮食站在我家门口的青年。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唏嘘(
)(

淘汰(

12、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两个。(2分)
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
13、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能表现主人公“老实”这一特点的三个事例。(3分)



14、“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们”为什么感到“意外”?“感慨”的又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请你分析一下句中的“生动的一课”具体指代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第二段写“我”全家对农村青年热情、慷慨的招待和帮助,应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但“半年后的一天”,这位农村青年登门答谢时,“我”却“不认得他”了。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一下“我不认得他了”的原因。(至少答出两条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21题。(13分)


  天还没亮,赵老师便起来了,妻子还正熟睡。他摸索着将窗帘拉开,桌子上便泻下了一片淡淡的月光,屋里的东西也便依稀可见了。他又摸摸索索地从墙上摘下镰刀,轻轻地拉开门,来到院里的石墩旁蹲下磨刀。村子里很安静,只听见低低的沙沙磨刀声。
  磨罢镰,赵老师便走出了家门,他往东刚走了几步,不由笑了,用镰把敲敲脑袋,又回头往西。往东二里是学校,每天从家里出来便是往东去学校,走顺路了。自家的地在村西头,却很少去。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孩子他妈一手包揽,可真苦了一个妇道人家。妻子真是好样儿的,表面上她常对人说:“就他忙,一个孩子王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她对丈夫获得的各级优秀教师证书什么的,却宝贝似的保存着。她从心里疼爱他,理解他,支持他。
  迎着一弯下弦月,赵老师走着,心里仿佛揣着一个神圣的使命。多少年了,他都没有完成这项“使命”,以弥补他对妻子的愧疚。
  他边走边想着孩子妈多少年来的辛勤。到了地头,借着月光,只见麦垅像一幅幅金黄的缎带,煞是喜人。他动镰便割了起来。麦子潮润润的,晨风凉爽爽的,地里就他一个人,割得挺自在。他估摸割完后还不会耽误到学校辅导学生晨读,待孩子妈来了,一定会惊喜。想到这儿,他笑了。然后,中午放学后再去找台打麦机,连三赶四将麦子脱出来,该是他今年麦收的功劳。
  他不由地想到了学校。割麦如救火,救火不如救命,辅导学生复习准备中考不像救命?每当上学校经过村口,住在那里的驼背八爷总是眼巴巴地望着他,问:“小三八呀,哦不,赵老师,咱这穷乡僻壤里啥时能飞出只金凤凰啊?”是啊,他肩负着多少乡亲的厚望啊,村里爷儿们识字断文的少,都希望小字辈有个出息;再说,前几天乡文教助理曾经拍着他的肩膀说:“赵老师,咱乡就看你们‘联中’了,你们‘联中’就看你教的那个班级。”……
  不知不觉中,月儿不见了,东方染上一片橘红,麦子割完了。望着满地的麦茌,他笑得好舒心。
  匆匆地赶回家,妻子也早起床做饭,见他拿着镰刀急急忙忙的样子,将一只手从面盆里抬起来在额头上搭个凉棚,望着东方刚露头的太阳:
  “哟,我说哩,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别用老眼光看人嘛!”赵老师笑笑,“今儿上午你把麦子拉到场里,晌午我去找打麦机。”
  “嗯,是我看错了,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
  上午十点多钟,赵老师正给学生上课,妻子气呼呼地赶来了,当着几十个学生的面,劈头就问:“你割的是谁家的麦子?”“咱家的呀!”“胡说!你把三狗子家的割了!”“哄——”学生们都笑了。他难堪地站着。妻子气呼呼地走了。
  傍晚,赵老师家的麦田里,十几个活泼的身影挥舞着镰刀。他们是赵老师的学生。赵老师此刻正在学校油印室满头大汗地印第二天要用的模拟试卷……
17、根据上下文推断,“使命”具体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和“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有一整段关于赵老师去割麦路上的心理描写,请想想这段心理描写对表现赵老师这一人物形象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多变,试举出一例说明它情节设计的奇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评赵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指他的思想、性格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50分)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题一: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朋友,朋友是冬日里的暖阳,朋友是夏日里的凉风,朋友可以是同学伙伴,朋友可以是父母师长,朋友可以是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有生命的事物,也可以是琴棋书画等无声的东西……请以“朋友”为话题,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题二:留在心中的那份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C
B
D
C
2.成



3.A
4.B
5.略
6.示例:贝聿铭
(1)了解其成才的原因、过程;(2)①对建筑有兴趣的原因;②成才的过程及转折点;③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青少年的期望。7.略
8.B
9.①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②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10.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11.xī;xū;tài
12.褒义示例:感恩戴德、恩怨分明、返哺之恩;贬义示例:忘恩负义、恩断义绝、恩将仇报
13.①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②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③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14.没有想到这个农村青年在半年之后还会专门前来感恩。感慨的是这个农村青年的质朴、真诚、厚道、可爱。
15.示例:对待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学会心存感激,表达谢意。或:人,要学会感恩,对家人、对朋友、对陌生人都应如此。
16.提示:注意从人和事两个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合理的、有创造性的理解。示例:①对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来说,半年不见,的确是太久了;②当时的热情慷慨只是出于对农村青年的关心和同情,并不希望回报,所以对这件事并没有记在心里;③这位农村青年太普通了,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17.指帮助妻子干农活。18.“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言外之意是丈夫平时不可能去帮助妻子去干农活——他忙的是他的教学。否则,就像太阳从西边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是指丈夫这一回真的帮她干农活割麦。19.这一段心理描写写了乡亲们和干部寄予他的厚望,这是他忠诚教育事业,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而不顾及家中活计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段描写,人物的行动才有了“根”。20.例①赵老师起早去割自家的麦子,结果却割了“三狗子”家的麦子。例②学生偷偷地去帮赵老师家割麦,他在学校赶印模拟试卷,对自家地里发生的事还不知道。21.赵老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公而忘私。从性格上看他既有知识分子的愣劲儿,又有农民的朴实厚道,勤恳乐观。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