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5 11: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字音有错误的是(
) (3分)
A.脑髓(suǐ)
菜畦(qí)
渊(yuān)博
B.风靡(mí)
潦(liāo)草
嗫(niè)嚅
C.逞(chěng)能
湿润(rùn)
沮(jǔ)丧
D.遗憾(hàn)
蝉(cān)蜕
允(yūn)许
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 (2分)
A.确凿
云宵
脊梁
脑髓
B.鉴赏
恭敬
渊博
和蔼
C.倜傥
绅士
羡慕
理睬
D.魅力
训斥
乏味
衰弱 1
3.下面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20世纪接近尾声之际,人类不得不
地面对残酷的现实;曾与人类长相厮守相伴的物种正以平均每天上千种的速度从地球上
,而人类却以前所未有的
速度生长。
A.
悲伤
消灭
繁衍
B.痛苦
消失
繁衍
C.悲痛
消灭
生长
D.悲伤
消失
生长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语句是(
)(3分)
(1)仙人掌啊,
你如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
(2)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的少女,温柔轻盈;
A.
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B.你难道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C.
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凌波微步的仙子。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5.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王安忆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长恨歌》获得茅盾文学奖。
B.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小说,作者是鲁迅。
D.《三颗枸杞豆》是一篇小说,作者是程海。
6.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情境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保日,我国今年的环保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材料二】
2015年6月4日,环保部公布的《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检测的161个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有145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
【情境】校园广播站准备办一期以“绿色生活我能行”为主题的节目,作为主持人,请你在节目的最后,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你准备在广播中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6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范仲淹有志》,完成8—9题。(共4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常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④粥不充,日昃⑤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朱氏:姓朱的。③世家:家世。④粥:稠粥。⑤日昃:日偏西。
8.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选文中表明范仲淹志向的句子:(2分)
9.用简要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10——14题。(共17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0.阅读选段,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几个生活片段。(3分)
11.鲁迅一直很尊敬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请从选段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4分)
12.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却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语气词,这是为什么呢?谈谈你的理解。(4分)
13.如果你刚上学,老师就让你学像文中学生所读的内容,你会感兴趣吗?为什么?你又会对教育部门提哪些建议呢?(3分)
14.选文语言准确,传神、逼真,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树枝与名片》一文,完成15—19题。(共23分)
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⑾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⑿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⒀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⒁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⒂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⒃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⒄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⒅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第5期)
15.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20年前,“我”在小渔船上,⑴
;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⑵

16.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⑴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3分)
⑵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意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3分)
17.分析第⒂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分)
19.(第17段这句话中的“西装革履”指的是谁?“西装革履”为何要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
                                    
四、写作(共50分)(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请以“我真幸运,能成为你(您)的
”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在
中学会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C
6.
B
7.
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围绕“生活中的环保”和“空气质量”),语言简明连贯,
有称呼且得体,字数符合要求。示例:同学们,绿色生活我能行。建议大家出行时尽量步行或坐公交车;少使用一次性筷子。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范仲淹勤奋苦学,有志于天下。10.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找“乐”;师生读书的场面;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11.“戒尺”“不常用”,“罚跪的规则”“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先生读书入神时“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等描写,表现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12.学生读书时,因不理解,不知句读的停顿,只会照本宣科,因而不加标点;先生则不仅理解句意,而且对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不只有表示停顿的标点,还有带着个人感彩的语气词。13.不设统一答案。如答不感兴趣,原因可以是所读的内容艰深,脱离儿童的实际,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4.不设统一答案。如选文第1段中“爬”、“折”、“寻”、“捉”、“喂”等动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在园中寻到的乐趣。15.贵妇人向“我”扔树枝
“我”向少年扔名片16.⑴“俯视”强调俯身往下看,“鸟瞰”强调从高空往下看,相比之下,“鸟瞰”给人的感觉比“俯视”更高。用“鸟瞰”更能突出那些红男绿女在我心中的高高在上,更能表达出我当时内心的卑微和不安。⑵“只有”一词,强调了那时我得到的惟有伤害。表明了“我”因出身低微,生活贫穷,没有富贵与繁华,却遭受人格的践踏与侮辱而产生的痛苦与悲哀。17.照应第④段内容,营造与20年前相似的故事氛围,为下文“我”向少年扔名片作铺垫。18.20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枝,让我明白贫穷与低微只能受人歧视,这截树枝,激发了我奋发进取的斗志。20年的奋斗,让我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次,我向少年扔去名片,希望帮助他,希望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激励他。19第一问:“西装革履”指“我”(或作者);第二问:这里加引号,表示“西装革履”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成了有钱、有地位的“上流社会”的代名词;第三问:20年前,我受到了客船上一群红男绿女(其中的男人“西装革履”)的围观与嬉弄,这一经历使我的心灵伤害,刻骨铭心。而今天,在对面的“少年”眼里,“我”或许也成了令他感到“卑微与不安”的“上流社会”人士。20.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