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北周末年,他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589年,他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他”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2.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个谜语的谜面上有“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名落孙山”等词,其谜底应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3.历史上称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杨贵妃 B.武则天 C.文成公主 D.李清照
5.毛泽东说:“唐明皇(唐玄宗)前半辈会做皇帝……”这是基于他统治前期出现了(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6.唐朝时期,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又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的是( )
A.北京 B.洛阳 C.长安 D.西藏
7.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玄武门之变 D.藩镇割据
8.“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9.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
10.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
A.元昊 B.玄奘 C.杨坚 D.鉴真
11.贞观初年,不畏艰险,历经磨难,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高僧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2.我国古代被尊为“药王”的医学家是(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扁鹊 D.孙思邈
1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诗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王维 D.李白
14.被称为“诗圣”的他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15.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典故相关的人物是( ) .
A.黄巢 B.耶律阿保机 C.赵匡胤 D.李林甫
16.“宋王室历世相传的家训之一,是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民贵君轻 B.分解相权 C.重文轻武 D.强干弱枝
17.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元昊 B.阿骨打 C.耶律阿保机 D.忽必烈
18.他是党项族的杰出首领,他建立了大夏国。他是( )
A.阿保机 B.元昊 C.寇准 D.赵匡胤
19.11世纪末,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耶律阿保机
20.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却被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是( )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图一所示是我国哪一古代工程建筑?它是在哪一朝代修建的?
(2)主持建造者是谁?中心点在哪里?
(3)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此图分析:一位商人如果从北京到杭州去做生意,乘船走水路的话,应该途径哪几个河道?
(5)请依据所学说出图一的历史作用。
(6)从上述工程建筑中,你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身上的什么品质?
2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历史人物的问题。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东渡到了哪个国家?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西行到了哪个国家?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书籍是什么?
(3)他们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
23.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写出图一、图二中少数民族政权A、B的名称及建立者?
(2)北宋与A政权之间的盟约名称是什么?
(3)北宋与西夏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4)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5)这些条约有什么共同点?
24.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
试卷第1页,共3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D C A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B C C C B A B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灭掉陈朝,统一南北,A项正确;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排除B项;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排除C项;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隋朝开创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金榜题名” 指科举得中;“连中三元” 是指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名落孙山” 则表示考试未被录取。这些词汇都和科举考试密切相关,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与 “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名落孙山” 所代表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概念无关,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涉及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无关,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中央官制,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和题目中提到的这些词语代表的考试情境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初年,与唐太宗无关,排除A项;光武中兴出现于东汉初年,与唐太宗无关,排除B项;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统治时期,与唐太宗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项正确;杨贵妃是唐玄宗时期的宠爱的妃子,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文成公主主要事迹是入藏,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排除C项;李清照是著名的女词人,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唐明皇(唐玄宗)前半辈会做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光武中兴与东汉光武帝有关,排除A项;贞观之治与唐太宗相关,排除B项;文景之治与西汉文帝、景帝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时期,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又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的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长安城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C项正确;北京在元朝时期是大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洛阳在唐朝时期为东都,地位不如唐朝的都城长安,排除B项;西藏在唐朝时期还未正式划归中央,为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其与唐朝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政治日益腐败,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朝政混乱。同时,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大量人口南迁,社会动荡不安。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A项正确;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但它是在唐朝已经走向衰落的基础上发生的,并非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B项;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他开创了 “贞观之治”,使唐朝逐渐走向繁荣昌盛,是唐朝上升时期的重要事件,排除C项;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加剧了唐朝的衰落,但它是安史之乱后出现的现象,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表现之一,而不是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据题干“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于907年,此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南方及北方存在多个割据政权(十国),合称“五代十国”,D项正确;春秋战国为东周时期,远早于唐朝,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在东汉之后、隋朝之前,排除B项;辽宋夏金是五代十国之后的宋与周边政权并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金城公主是唐中宗时期远嫁吐蕃的,不如B项合适,排除A项;王昭君是汉代远嫁匈奴的,排除C项;太平公主没有出嫁吐蕃,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据题干“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D项正确;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排除A项;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排除B项;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B项正确;张骞生活在是西汉时期,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排除C项;郑和生活在明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完成了不朽著作《千金要方》,D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被称之为医圣;李时珍是明朝时期的医学家,代表作是《本草纲目》,被后世尊称为药圣;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创造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三人均与“药王”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D项正确;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排除A项;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排除B项;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称为“诗佛”,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三吏”和“三别”是传颂千古的名篇,被尊为“诗圣”,B项正确;李白被尊为“诗仙”,排除A项;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人民疾苦,“三吏”和“三别”与其无关,排除C项;“三吏”和“三别”不是杜牧代表作,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以黄袍加身,夺取前朝政权,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C项正确;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没有联系,排除A项;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没有联系,排除B项;李林甫,是唐朝宗室宰相,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据材料“是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C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分解相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无关,排除B项;“强干弱枝”强调加强中央实力,如充实中央禁军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916年,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都城在上京,故C符合题意;元昊是党项族,建立的是西夏政权,排除A;阿骨打是女真族,建立的是金政权,排除B;忽必烈是蒙古族,建立的是元朝,排除D。故选C。
1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昊是党项族的杰出首领,他建立了西夏国。B项正确;阿保机是辽国的建立者,排除A项;寇准是北宋的宰相,排除C项;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A项正确;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排除B项;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史称后金,排除C项;10世纪,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收复了很多失地,却被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B项正确;寇准是北宋时期人物,排除A项;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名臣,排除C项;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排除D项。故选B项。
21.(1)隋朝大运河 隋朝
(2)隋炀帝 洛阳
(3)促进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李春
(5)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6)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充满创造力。
【详解】(1)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图一所示是我国古代的隋朝大运河,是在隋朝时期修建的。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持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在洛阳。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个商人从北京到杭州做生意,乘船走水路,即从北到南,所以途径的几个河道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5)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中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充满创造力。
22.(1)人物:鉴真。国家:日本。
(2)人物:玄奘。国家:天竺或印度。书籍:《大唐西域记》。
(3)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矢志不渝等。
【详解】(1)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唐朝高僧,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所以图一人物是鉴真,东渡国家是日本。
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佛经、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是唐朝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天竺(今印度半岛地区)。所以图二人物是玄奘。
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天竺的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所以西行国家是天竺(或印度)。
书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所以书籍是《大唐西域记》。
(3)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过程中历经磨难,多次失败仍不放弃;玄奘西行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且充满未知危险,但他们都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从他们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矢志不渝等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些精神体现了他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23.(1)A辽,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B金,建立者是阿骨打。
(2)名称:《澶渊之盟》。
(3)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5)共同点:都是宋给对方岁币,换取和平。
【详解】(1)政权A:根据图一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辽,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是北方重要政权,与北宋长期并立;政权B:根据图二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对应金,由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崛起后灭辽、攻宋,影响宋金对峙格局。
(2)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A政权)签订《澶渊之盟》。澶州之战后,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此后宋辽保持较长时间和平,促进边境贸易与交流。
(3)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西夏议和,内容为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这一和议结束双方战争状态,促进西北边境稳定,推动宋夏经济文化交流。
(4)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与金议和,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和议后宋金形成对峙局面,一定程度上维持南方社会稳定,但南宋屈辱称臣,加重百姓负担。
(5)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条约(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共同点是宋朝给对方岁币,以换取和平。反映宋朝在民族政权并立中,常以经济妥协换取和平,虽维持暂时安定,但也体现军事弱势与财政压力。
24.评分要求
语句通顺,史实准确,题目恰当即可给分。若字数不够80字则适当扣分。没有题目直接扣分。
岳飞
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名将,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收复许多失地,并且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可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危及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详解】根据图片岳飞可以拟定标题:抗金英雄岳飞;根据岳飞的事迹论述如下: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名将,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收复许多失地,并且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可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危及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