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目录
课文回顾
字词复习
语文园地
实战演练
字词复习
字词复习
会写的字
字词复习
字词复习
多音字
字词复习
会认的字
草原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干部
举杯
羞涩
感人
会心
微笑
目的地
蒙古包
热乎乎
奶豆腐
襟飘带舞
第一课
字词复习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第二课
字词复习
课文回顾
课文回顾
本单元人文主题:大自然
语文要素:
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点
课文回顾
1、草原
草原风光图 第1自然段
喜迎远客图 第2~3自然段
主客联欢图 第4~5自然段
写景
写人
情景交融
蒙汉情深
课文回顾
作者介绍: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课文回顾
情景交融
好处:让读者感同身受。
写情景交融的方法:写出当时的所想所为,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挥想象。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大意: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夕阳下,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大家相互倾诉着离别之情。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点明了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表达了蒙汉人民亲如兄弟、团结友爱的感情。
课文回顾
课文回顾
课文主旨
课文记述了作者访问内蒙古的所见所闻,描写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课文回顾
2、丁香结
丁香花(赏花) 第1~3自然段
丁香结(悟花) 第4~6自然段
课文回顾
作者介绍:宗璞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冯钟璞,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是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野葫芦引》之《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丁香花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影响:丁香花影响着作者的写作与情思,表达作者对丁香花的依恋和喜爱之情。
课文回顾
课文回顾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作者借用诗句,表达诗人愁怨难解的情感。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活中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正视不顺心的事,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丁香结”象征着“不顺心的事”,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课文回顾
课文回顾
课文主旨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做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课文回顾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课文回顾
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作者介绍
课文回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盛夏之时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惊叹。
课文回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共四句话,每一句话都是一幅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图
白玉跳珠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作者介绍
课文回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表达了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课文回顾
4、花之歌
“我”是什么 第1~4自然段
“我”在做什么 第5~7自然段
写花的形象
第一人称
课文回顾
作者介绍:纪伯伦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第一段:花开花落的形象
第二段:高洁夺目
第三段:芬芳而短暂的一生
第四段:花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第五段:花追逐光明
第六段:花自我肯定,与世界和谐共处
第七段:花享受世界无私奉献的同时坚持光明的决心和行动
课文回顾
课文回顾
课文主旨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想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语文园地
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可以练习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还要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如,《丁香结》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想到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由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
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语文园地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两种方法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好处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突出花的作用,表达花无私奉献的品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朗朗上口,突出漓江的三个特点)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吗,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写出了园子里的事物充满生机)
语文园地
运用排比句的好处:1、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2、能突出缩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语文园地
分号:主要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用于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
并列关系,转折、因果关系的分句也用分号
语文园地
顾 榭
GUXIE
28km
北 凫
BEIFU
77km
穆家湖
MUJIA HU
100km
路牌:
①所有字母都要大写
②不要标调
③遇到省市县街路等通用名词时,要隔开。
姓名:
①姓和名要分开,姓在前名在后
②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③要标声调
如:翡翠路
FEICUI LU
如:张三
Zhāng Sān
语文园地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实战演练
填空题,共10题
1、老舍,原名 ,字 。
2、蒙汉情深何忍别, 。
3、《草原》一文赞美了草原的 ,深情讴歌了 。
4、《丁香结》一文分为两个大段,分别是 和 。
5、《丁香结》一文中,丁香结象征着 。
6、“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中“积雪”指 。
7、《宿建德江》一诗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分为 、 、 和 四幅图。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 、 。
10、《花之歌》是一首 。
判断题,共5题
1、“蒙古包”一词读作“méng gǔ bāo”。 ( )
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孟浩然。 ( )
3、《花之歌》一文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 )
4、《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 ( )
5、《草原》一文运用了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 )
简答题,共3题
1、《草原》一文分为哪几幅图?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类句子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了排比的写修辞手法,好处是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能突出缩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
3、背诵《草原》第一自然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