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单元练习卷(含答案)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单元练习卷(含答案)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26 16: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单元练习卷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K—39, 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10g水受热变为10g 的水蒸气
B.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减少
C.10g食盐溶于80g水得90g食盐水
D.2g 氢气和18g的氧气反应生成18g水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推测X的化学式是 ( )
A. H B. H O C. CO D. H O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4.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2份质量的镁和1份质量的氧气生成2份质量的氧化镁
C.镁与空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D.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5.现有化学反应:2X+3Y==2Z,若将ag X和bg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Z的质量是( )
A.等于(a+b)g B.小于(a+b)g
C.大于(a+b)g D.不大于(a+b)g
6.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时会发生爆炸并生成水。若“●”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要使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混合情况最合理的是 ( )
7.大气臭氧层是地球的太阳镜,能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大气平流层中同时发生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经过漫长时间形成臭氧层。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关于反应箱中氧气与臭氧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C.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D.原子总数保持不变
8.过氧化钙是一种鱼池增氧剂,它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B.过氧化钙可作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生成物 O 中的氧全部来自水
9.化学实验中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
A.常温下,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
B.在点燃条件下,1L 氢气与1 L 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2 L水
C.在点燃条件下,1g碳与1g 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2g二氧化碳
D.在点燃条件下,1g硫粉在1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 二氧化硫
10.(黑龙江中考)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实现“碳中和”,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8:11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42分)
11.(4分)对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如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1)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个化学方程式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两处:
① ;② 。
(2)请再写出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方程式: 。
(3)这三个化学方程式之间也存在差异,其中一个与众不同,这个不同之处是 。
12.(8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 也要填入横线内)
13.(10分)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填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3 6 8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24 x 4 16
(1)反应一段时间后乙物质的质量为 g。
(2)物质 一定是化合物。
(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4)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 。
(5)当物质丙全部参加反应时,密闭容器中丁的质量为 g。
14.(12分)历史上,制取纯碱的方法和工艺不断改进。
方法一:1791年,法国人路布兰以“食盐、硫酸、石灰石、煤”为原料制碳酸钠。其中第一步反应为:氯化钠与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氢气体。此法难以连续生成,产量不高,制得的碳酸钠的纯度也不高。
方法二: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方法,被称为“氨碱法”,也称“索尔维制碱法”。反应依次为: +氨碱法可以连续生产,产品纯度高。
方法三:1943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和制氨联合起来的制碱方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此法与氨碱法不同的是将第二步生产出的氯化铵分离出来进行再利用。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制得碳酸氢钠,大大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工业合成氨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请结合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方法一中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推测方法二第一步反应中 X 的化学式为 ,推测的微观依据是 。
(3)①方法三合成氨的微观过程中B图应补充的粒子是 (填字母)。
A. B. C.
②B到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结合成1个氨分子。
(4)由上述制碱工艺不断完善的过程可知,工业制取物质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需要考虑 (写一点即可)。
15.(8分)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 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得到仅含一种元素的化工原料X,工艺流程简化如图:
(1)X的化学式是 。副产品 中S的化合价为 。
(2)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
B. I C. HI
(3)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共22分)
16.(14分)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
(1)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居中”),原因是 。该反应 (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乙中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中观察到乙中气球先膨胀后变扁,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4)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
17.(8分)为探究某塑料的组成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定性检测(已知无水 CuSO 遇水变蓝色):
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定量测定: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1.4g该塑料在足量O 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 4.4g CO 和1.8g H 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塑料 (填“含有”或“不含”)除上述(1)中结论之外的元素。
四、计算题(共6 分)
18.(6分)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高锰酸钾,兴趣小组同学取 10g 该试剂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
加热时间/min t t t t t t
剩余固体质量/g 10 10 9.24 9.16 9.04 9.04
(1)加热到 t min时,该反应 (填“已”或“未”)完全反应。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计算10g 试剂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单元练习卷答案
D 2. B3. C 4. D 5. D 6. D 7. C8. A 9. D 10. C
11.(1)①都属于化合反应 ②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3)②的反应物全部是气体,而①③的反应物中有固体(合理即可)
12.(1)3 1 1 (2)2 2 3 (3)2 3
4 3 (4)1 3 2 2
13.(1)3 (2)丁
(3) 化合反应 (4)3: 1 (5) 32
14.
(2)H O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
变 (3)①A ②1个氮原子和 3 个氢原
子 (4)产量(合理即可)
(1)H +6 (2)B H2SO +2HI
16.(1)偏右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符合 (2)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
(3)白磷燃烧放热,导致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导致气球缩小
(4)密闭容器
17.(1)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 (2)不含 18.(1)已 (2)0.96
(3)解:设10g试剂中高锰酸钾的质为X ,
316 32
X 0.96g
答:10g试剂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9.48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