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1.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关心天气》时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引导学生从云量、冷热、风的大小、天气现象等方面来观察和记录天气,用炎热、寒冷、刮风、下雨等词来描述天气,了解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 聚焦部分,首先通过彩虹图片描述天气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生的知识。然后笔锋一转,“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在带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天气基本特征的观察与描述的内容上来。 探索部分,设计三个活动环节。这三个环节,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我们常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描述天气特征。教材“描述天气的词、句”班记录单,引导学生从天气的冷热、刮风、天气现象等方面描述天气的基本特征。第二个活动是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状况,用简单的图画、词句加以记录,做到学以致用,顺理成章。第三个活动是资料阅读,明确了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能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气现象。 研讨部分,第一个问题是对探索活动一、二的总结,第二个问题是对探索活动三阅读资料后的交流。 拓展部分,,教科书安排了学生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的特征,用简单的文字、简图来做记录。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地球家园》单元知道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还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他们将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提高生活质量。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 (1)知道描述天气需要关注不同的方面. (2)知道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科学思维:能观察身边天气现象,比较不同天气现象特征,记录天气信息。 探究实践:能从多个感官观察天气,用简单的图画和词语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完成天气观察记录表。 态度责任:培养对天气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培养坚持进行科学记录的责任感和耐心。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冷热、风力、天气现象等方面观察天气,并用图画、词句记录天气特征。 难点:认识天气现象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5.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1.信息化手段 采用双屏教学,一个屏幕播放课件,一个屏幕投屏展示学生的记录单,在对应原课程内容下,方便学生进行讲解和交流。通过AI技术软件,设计小爱同学和AI教师两个虚拟角色。《变脸》的导入,使课堂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利用豆包搜索描述天气词句,丰富学生词汇量。 2.情境教学方式 从小爱同学视角,讲述在上学路上遇到的天气现象,引出课程的任务来展开教学活动和实践探索。同时将小爱同学贯穿全课,与学生、AI老师三者互动,创造一种自学、助学、互学、悟学的环境氛围。 3.合作、助学学习的方法 天气观察活动,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天气观察记录。采用学生帮助小爱学习的方法,给小爱讲解大气圈是怎么回事,解释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整体教学思路根据科学实验课常用的“四学四步”模式:课前——问题引导,独立自学;课中——师生互动,点拨助学;学生合作,交流互学;课后——拓展应用,反思悟学;以三张学习单对应“四学四步”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天气观察的全过程。
6.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1. 猜谜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调皮的小家伙:它有时候会让太阳公公露出笑脸,有时候会请来乌云婆婆洒下雨滴,有时候还会叫上寒风哥哥吹得我们直缩脖子。—— 你们猜猜它是谁? 学生回答:天气。 2. 播放川剧《变脸》请同学们欣赏。 3. 天气有时像“变脸”一样说变就变。你也有过小爱的经历吗? 播放视频(AI制作),学生交流自己和小爱一样的经历,认识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4. 我们在学习“地球家园” 时已经知道并感受到哪些天气现象? 学生回顾:阴、雨、晴、雪等。 5. 关于天气,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听听小爱的回答:我们常用哪些词和句来描述天气? 6.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不仅要关注天气现象,还要关心更多的天气特征。 (二)探索与研讨 一、探索活动1:描述天气 1. 根据记录单提示语用“炎热”“寒冷”等词句描述天气状况。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班级记录单。 2. 描述天气状况的词句有很多很多,小爱用豆包搜索到了哪些? (1)描写冷热天气的词句 ①词语 严寒、酷热、冰冷、闷热、天寒地冻、骄阳似火、寒气逼人、烈日炎炎、呵气成霜、汗流浃背、雪花纷飞、蝉声阵阵、冻得发抖、口干舌燥 ②句子 冬天冷得人缩成一团,呼出的气都变成了白汽。 夏天太阳像火球,晒得地面发烫,人一动就满身大汗。 天气冷的时候,湖面结了厚厚的冰。 寒冷的日子里,北风刮得脸生疼。 (2)描写刮风天气的 ①词语 微风习习、狂风呼啸、寒风刺骨、春风拂面、秋风瑟瑟、风驰电掣、风雨交加、狂风怒号 ②句子 风呼呼地刮着,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狂风像一头脱缰的野马奔腾而来,把大树吹得东倒西歪。 微风轻轻地抚摸着脸庞,让人感觉十分惬意。 大风就像凶猛的野兽,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小树被吹得东倒西歪。 (3)描写阴晴雨雪天气的 ①词语 晴天、阴天、多云、晴朗、阴沉、细雨、暴雨、小雪、大雪、倾盆大雨、鹅毛大雪、乌云密布、晴空万里、阴雨连绵、雪花纷飞、雷声阵阵、阳光明媚 ②句子 太阳高高挂在天上,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 天空被乌云遮住了,看起来阴沉沉的。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湿了树叶和路面。 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上飘下来,很快盖住了屋顶和草地。 3. 天气的变化影响人们的出行,我们要随时关心天气。小爱想: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观察、描述天气?引导学生从“描述天气的词和句”班级记录单中归纳回答: (1)云量(天空中云的多少) (2)风的大小(树枝摇动程度) (3)温度(冷热感觉) (4)降水(雨雪) 4. 按照云量的多少怎样描述天气? 学生讨论交流: (1)晴天:云量少(太阳总能看到) (2)多云:云量较多(太阳时常可见) (3)阴天:云量很多(太阳很难见到) 5. 怎样根据树枝摇动程度描述风力大小? 学生讨论交流: (1)枝叶不动——无风 (2)枝叶轻摇——微风(小风) (3)枝叶大摇——大风 (4)枝叶断落——强风(台风) 二、探索活动2:观察天气 1. 今天的天气是什么状况?和小爱一起观察吧。 (1)讲解观察任务 打开窗户,站在窗前,或者到操场,观察今天的天气状况,用图画、词句记录下来。(2)展示“天气观察记录单”。 (3)观察天气,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播放AI视频,听听AI老师的建议: 第一,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记录。例如 “天空有一半被云遮住”是多云天气,不能写 阴天。 第二,重点观察温度、降水、风力、云量等情况,不要遗漏。 第三,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雨具,适当增减衣服。 第四,户外观察时不追逐打闹,不打扰他人,专注完成观察任务,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4)学生分组观察,分工合作,每个同学侧重观察天气某个方面的状况,记录员填好记录单。 2. 小爱同学很着急,他想知道自己的观察结果是否和同学一样?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天气观察记录单。 3. 小爱同学发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别人不大一样,可能观察的方法不正确。同学们,把你的方法快快告诉他。 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在实践中所使用的观察方法: (1)眼看:云量多少、树枝摇动大小 (2)耳听:听风声大小 (3)皮肤:感受温度冷热 三、探索活动3:阅读资料 小爱同学是一个出名的“问题小达人”。这不,他又有新问题了:天气现象发生在哪里? 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阅读资料,帮助小爱解决问题。 (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什么东西包围着? 学生回答:地球被大气包围着,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水汽等。我们把包围地球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 (2)观察大气圈示意图,靠近地面的大气有几种运动方式? 学生回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3)请解释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解释:靠近地面的大气运动,形成了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最后小爱同学明白:原来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三)拓展 本节课即将结束,AI老师有什么话想跟我们说吗? 播放AI老师视频,讲述科学家竺可桢坚持天气观察的贡献,鼓励学生向科学那样观察天气。最后AI老师布置任务: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每节科学课我们都将作一次天气观测记录。 展示记录单,指导学生填写。 (四)AI练习 AI老师用豆包出了几道自我检测题,和小爱一起做做。 1. 找出不是描述天气的词语,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 ) A.寒冷 B. 阴凉 C. 大风 D.水汽 2. 下面观察天气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耳朵听风声 B. 用眼睛看云层 C. 用手感觉温度 D. 用鼻子闻空气 3. 判断题 (1)地球包围着厚厚一层大气圈。( ) (2)大气中有氮气、氧气和水汽等。( ) (3)我们应从温度、风力、天气现象等方面观察天气状况。( ) (4)记录天气状况时要写出观察日期。( ) 4. 连线题 AI答案参考: 1.D 2.D 3.(1) (2)√ (3)√ (4)√ 4. (四)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天气:冷热、风、阴晴雨雪 大气运动产生天气现象。
7.教学成效及特色亮点 (一)教学成效 1.学生对川剧《变脸》的引入很感兴趣。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热情。“变脸”与天气的变化巧妙融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兴趣。 2.“问题小达人”小爱同学的问题始终贯穿整个探索活动,课堂互动积极踊跃,气氛活跃。 3.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工合作、阅读自学等,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通过自学、助学、互学和悟学四步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观察记录天气基本特征的方法,课堂学习效果显著。 (二)特色亮点 1.AI应用,创造学习场景 利用AI软件塑造出小爱同学和AI老师两个人物形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让小爱提问题,学生解答问题,AI老师帮助突破重点难点,创造一种浓厚AI赋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豆包搜索,提高效率 利用豆包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描述天气特征的词句,不仅极大丰富学生知识,又开阔学生视野。利用豆包搜索学习效果检测习题,极大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