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6 14: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环滁(  )  琅琊(  )(  ) 饮少辄醉(  ) 林霏开(  )
岩穴暝(  ) 晦明(  ) 酒洌(  ) 伛偻提携(  )(  )   
弈者胜(  ) 山肴野蔌(  )(  ) 觥筹(  )(  )  阴翳(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_______
(4)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____
(5)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____
(6)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________
(8)宴酣之乐 酣:__________________
(9)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____
(10)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 水落而石出者
C.山之僧曰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8.默写填空
(1)《醉翁亭记》中贯串全文的主线句子是“ , ”。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对山间“四时”中的春夏进行描写的名句是“ , ”。
(4)《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9.学完《醉翁亭记》,滁州某校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烘托活动气氛请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央视《朝闻天下》中有一则关于滁州的广告语:山水醉城,亭好滁州。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则广告语的妙处。
(3)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
8月9日上午,安徽滁州市八所中学千名中学生来到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在醉翁亭畔举行《醉翁亭记》集体诵读大赛,以此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著名播音员方明应邀来到现场和同学们见面,并进行了古文朗诵和签名活动。公元1045年至1048年间,宋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滁州任知州期间,写下了千古流芳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阅读理解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翅膀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C.树林阴翳 翳:遮盖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乐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在乎山水之间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于负者歌于途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醒能述以文者 皆以美于徐公
1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顺序的?
13.阅读课文第三段,按要求回答。
(1)本段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太守宴、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2)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15.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欧阳修却拥有如此旷达的胸襟,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①之所乐也。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节选自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释】①迂叟:指司马光。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杂然而前陈者( ) (2)太守谓谁( )
(3)上师圣人( ) (4)窥仁义之原(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 不以木为之者
B.醒能述以文者 能以径寸之木
C.此王公大人之乐 甚矣,汝之不惠
D.夫又何求于人 骈死于槽枥之间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19. 欧阳修和司马光都以文记乐,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他们各自的乐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②,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③《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④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⑤,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寄⑥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⑦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背景资料】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波及,被贬出京,至滁州当地方官。曾巩这篇文章,写山水之乐,而论及公之“贤”难遇,含蓄地反击当时的政客,并借此安慰处于逆境中的欧阳修。
【注】①涯:旁边。②嘉:秀丽。③韩子退之:即韩愈。④夷狄:边远地区。⑤宜:适当合宜。⑥寄:寄寓。⑦托:寄托。
20.解释加点的词。
(1)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 )
(2)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
(3)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
(4)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译文:
(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译文:
22.曾巩在文中认为“醒心亭”能够“醒心”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原句回答)答:
2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义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答案
1、chú lánɡ yá zhé fēi míng huì liè yǔ lǚ yì yáo sù gōng chóu yì 2.C
3.(1)茂盛的样子 (2)意趣,情趣 (3)弥漫的云气 (4)昏暗 (5)花 (6)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7)菜蔬 (8)尽兴地喝酒 (9)下棋 (10)酒杯 4.A 5.C 6.(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3)早晨出去游玩,傍晚回来,一年四季的景色不一样,人们的乐趣也没有穷尽。7.C 8.(1)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1)示例:赞家乡,绘山水新貌。(2)示例:把名篇《醉翁亭记》与滁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深观众对滁州的印象,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3)示例:滁州千名中学生诵读《醉翁亭记》
10、A 11.A
12、第一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
13、(1)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醉 (2)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4、醉翁之意不只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15、示例一: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示例二: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16、(1)陈列,摆开(2)为,是(3)以……为师(4)源头
17、B
18(1)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嬉戏。
(2)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
19、(1)欧阳修在文中写了宴饮之乐、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传达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2)司马光引用孟子关于乐趣的论述进行对比,又通过下文对独乐园的生活及命名由来的描述,表现了自己生活闲适、自在自得的“独乐”之趣。
20:(1)径直 (2)滋生蔓延 (3)怨恨 (4)角落
21(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2)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22.答案:在醒心亭上可看到“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