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2025八年级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2025八年级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6 18:2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史料实证
阅读相关史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熟记《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释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的危害;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家国情怀
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知道三元里抗英和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世纪30年代,广东珠江口外长期停泊着许多大型走私船,里面藏着大量鸦片。英国不法商人无视中国禁令,以这些走私船为基地,利用特制快艇,源源不断地向澳门、广州等地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教师展示: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价值单位:万两(白银)
年度 英国输 华总值 中国输 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 219.06 出超99.77
1795—1799 537.30 572.00 出超34.70
1830—1833 733.50 995.03 出超261.53
  教师提问:根据上面图表,阅读教材第4页,说说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背景。
学生回答:(1)中国危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2)英国殖民扩张: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不断向外进行殖民扩张,掠夺殖民地。
(3)中英正当贸易:英国为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
教师讲解: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无耻地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教师总结: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2.教师提问:那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
学生回答:走私鸦片能使部分中国人接受,又能使英国从中牟取暴利。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经过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需要开辟海外市场。
3.材料展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编自《林则徐集·奏稿》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研读教材第5页,分析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学生回答:(1)对国人: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使很多人家破人亡。
(2)经济: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导致国家财政困难。
(3)军事: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
(4)政治:加剧了政治的腐败等。
教师过渡:鸦片的危害引起了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林则徐从军事和财政等方面上书鸦片的危害。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4.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段文字,归纳虎门销烟的过程和重要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1)过程:①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②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③在林则徐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2)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教师补充:此后,林则徐操练军队,修筑炮台,准备应对英国侵略。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6~7页,回答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过程。
学生回答:(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过程: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英军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第二阶段,从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到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2.教师总结:鸦片战争中,各地民众和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失败的原因是:
(1)主观原因:清政府军事(刀、矛、弓箭和旧式的抬枪、火炮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经济(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清朝统治者腐败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2)客观原因:英国实力强大,船坚炮利。
(3)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教师过渡:面对英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最终因为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解:
(1)时间:中英两国于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
(2)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性质: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教师强调:中英《南京条约》是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而不是割让整个香港。
2.教师讲解: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接踵而来,以武力相威吓,迫使清政府于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其他侵略权益。
3.教师提问:依据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学生回答:(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此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5)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材料展示:
彼(英国)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阅读教材第9页“知识拓展”回答,此时的林则徐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他和其他有识之士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认识:清朝的军事武器装备、作战技术远远落后于英国。努力:林则徐编译成《四洲志》等资料;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
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寻找原料产地和海外市场,中国是其重要的目标,这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鸦片战争以前,因受中国小农经济的排斥,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林则徐主持的禁烟运动触犯了英国的利益,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清政府终因腐败无能而在战争中失败,结果签订了第一批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