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和历史作用。
时空观念
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需要考虑国内、国际两方面因素。
史料实证
通过洋务运动兴办的一系列企业和学校,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家国情怀
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和中法战争,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左宗棠收复新疆和中法战争的概况。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
1862年8月,安庆内军械所的科学家徐寿和华蘅芳合作,手工制成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类似,“以火蒸水”,运转自如。后来,他们又制成以螺旋桨推进的汽轮“黄鹄号”。这些情况说明,中国已开始尝试发展近代工业。以发展近代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是如何开展起来的 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二、新课讲授
(一)洋务运动
1.教师引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22~23页,归纳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张及口号。
学生回答:(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3)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地主阶级洋务派)
(5)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6)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教师过渡: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2.教师引导:查阅有关资料并阅读教材第23页,填写下列表格。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部分)
前 期 创办军 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李鸿章) 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曾经是远东第一大船厂
后 期 开办民 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开平煤矿(李鸿章) —
汉阳铁厂(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
教师补充: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中国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3.教师讲解:
(1)建立新式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建立新式海军
从19世纪70年代起,在直隶总督李鸿章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4.教师总结:
(1)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2)失败原因: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3)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4)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作用:经过30多年建设,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二)美、日侵略台湾
1.教师提问: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形势严峻。东南海疆出现了什么危机
学生回答:(1)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遭到当地人民坚决抵抗。此后,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2)日本侵略台湾以琉球事件为借口。19世纪70年代初,琉球船民因海难漂到台湾南部,遭当地居民误杀。
2.教师提问:面对东南海疆危机,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学生回答:(1)日本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清政府强调台湾与琉球均为中国“属土”,与日本无关。
(2)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南部。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入台,部署防务。
(3)日本难以取胜,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三)收复新疆
1.教师引导: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英、俄两国无视中国主权,支持阿古柏侵略。俄国还于1871年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阿古柏和英、俄两国的侵略,激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
2.教师讲解:海防与塞防之争
(1)背景:面对西北和东南地区同时出现的严重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
(2)代表人物:①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
②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3)结果: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等人的意见。
3.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25~26页,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
学生回答:(1)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左宗棠指挥清军刘锦棠部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北疆,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
(3)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和拥护下,清军于1878年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
(4)随后,清政府通过艰难的外交谈判,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但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1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赔款。
4.教师讲解: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新疆建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四)中法战争
1.教师引导: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
2.教师提问:中国军民是如何反抗法国侵略的
学生回答:(1)驻扎在中越边境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应越南邀请,率部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胜利。
(2)清政府后来也应邀派军队入越抗法。1883年12月,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3)1884年8月,闯入福建闽江口马尾的法国舰队在司令孤拔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大部分军舰被击沉,马尾船厂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4)与此同时,法军占领台湾基隆,进犯淡水。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反击,取得胜利。法国舰队只得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法军还袭扰浙江镇海,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
(5)1885年初,法军攻陷越南北部的谅山,并进犯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冯子材率守军英勇抵抗,取得镇南关大捷,并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
3.教师讲解:中法战争结果:正当中越两国抗法斗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从此,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教师总结:中法战争使清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1885年,清政府决定建立台湾行省。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三、课堂总结
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洋务派官员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开展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同时,面对新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面对法国侵犯越南和台湾,老将冯子材率守军英勇抵抗,扭转战局。清政府设立台湾行省。
◇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