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素养评价卷(单元测试)
2025-2026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字词练习。(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蜀中(shǔ) 戴嵩(gāo) 恬静(tián) 谬误(miù)
B.一缕(lǚ) 外宾(bīn) 鞋子(xié) 入场券(juàn)
C.陶醉(zuì) 照耀(yào) 霎时(chà) 驰骋(chěng)
D.戛然(jiá) 尴尬(gān) 搐动(chù) 微波粼粼(lín)
2.看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规范、美观。(11分)
贝多芬来到lái yīn( )河畔,在一间茅屋里为máng( )姑娘兄妹按起了 qín jiàn( ), pǔ xiě( )出了闻名于世的《月光曲》。他那 chún shú( )的琴技和动听的乐曲,让兄妹俩深深地 táo zuì( )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冰雕作品太美了,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赏心悦目。
B.小旭读的书多,写起作文来总能妙笔生花。
C.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的行云流水,我陷入了沉思。
D.大桥栏杆上的狮子雕像惟妙惟肖,非常逼真。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常把学校称为“梨园”,把戏园称为“杏坛”,把医院称为“杏林”。
B.戏曲的四大行当为生、旦、净、丑。
C.戏曲表演有一个独特的招数,这就是演员表演的“亮相”。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2)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3)音乐给人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用关联词语把两句合并为一句)
(4)王明和张军相约一起去看电影,他因为临时有事没去成。(修改病句)
(5)走进文化艺术的殿堂,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我的课余生活。倾听那震耳欲聋的安塞腰鼓,激发了我心中的豪情壮志; , ;欣赏那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让我感受到力与美的完美融合。(仿写句子结构,将句段补充完整)
三、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4分)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 。”
2.高山流水遇知音。如果让你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赞颂伯牙与锺子期的友谊,你会选( )
A.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四、结合图片,完成练习。(7分)
1.下面词语与“琴棋书画”均无关联的是( )。(2分)
A.笔走龙蛇 B.妙手丹青 C.妙笔生花 D.落子无悔
2.看到“琴”字,我想到了《伯牙鼓琴》中锺子期赞颂伯牙琴技高超的句子:“善哉乎鼓琴, ”“善哉乎鼓琴, ”。 (2分)
3.右面图片上列举了有关琴棋书画的名人故事。请从中选择一个你知道的名人故事或与此名人相关的其他故事写下来,再给大家讲一讲吧。(3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2分)
五、精彩再现。(10分)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高《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面各组中加点的两个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一牧童见之 处士笑而然之
B.今乃掉尾而斗 家祭无忘告乃翁
C.锺子期曰 古语有云
D.常以自随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锦,本指锦缎,这里是“用锦缎”的意思。
B.“曝”读 pù,晒;“拊”读 fǔ,拍;“搐”读 chù,抽缩。
C.本文是唐代大文豪苏轼为宋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
D.由“处士笑而然之”可以看出杜处士是一个谦虚的人。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4.下列语句的含义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包含的道理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劳动最幸福。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
D.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六、[北京西城区期末]在“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关于风筝的资料,以此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资料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读着清代高鼎的《村居》,我们不禁想到蔚蓝的天空中自在飞翔的风筝。
风筝的发源地在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风筝,古时候南方称鹞(yào),北方称鸢,有“南鹞北鸢”之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研制三年而制成木鸟“鹞”,但它只飞了一天就坏了。据说,墨子制作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直至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那么,风筝的称呼从何而来呢 据记载,五代时期的李邺放纸鸢,在纸鸢的头部,以竹为笛,当风筝飞行的时候,它能发出像筝一样的声响,于是就有了“风筝”这一称呼。
【资料二】
简易风筝的制作
材料 竹条(一根30cm一根50cm)、风筝面材料、绳子、剪刀、尺子、糊、小锯、笔
步骤 绑扎 ①测量出 30cm竹条的中心,做个记号;在50cm竹条的一点上也做个记号,这个点距这根竹条的一端15cm,距另一端35cm。②把两根竹条按照记号的位置十字交叉,粘在一块儿。 ③用小锯在每根竹条的两端各锯一个缺口,沿着4 个被锯开的小口,用绳子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
裱(biǎo)糊 按照风筝的形状、大小剪好风筝面,裱糊在骨架上。
拴线 将一根绳子的两端分别绑在30cm竹条的两端,再把一根长绳的一端绑在这根绳子的中央。
【资料三】放风筝可讲究技巧啦!接近地面的时候风力小,如果你一个人放风筝,可以助跑,就是将风筝迎风向上抛起,立即扯动线迎风奔跑,这样做实际上是加大了风速。为了让风筝飞起来,还要边跑边松线,使线逐渐加长。
风筝也可以两个人合作放。一人牵线,另一人在10~20米远的下风处手举风筝,让风筝向前倾斜5度到10度。举风筝的人抛出风筝时,牵线的人要立刻拉着线快速奔跑。这样,风筝就飞起来了。
【资料四】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喜欢放风筝。风筝最适合在春秋两季放飞,于是清明、重阳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风筝放飞后,这些小灯笼看上去就像闪烁的明星。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做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同时,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放风筝时,仰望着蓝天,飞行的风筝飘飘摇摇,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此外,在放风筝的活动中,人们也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放风筝也寄托了人们祈福的心愿。风筝艺人和文人画师通过风筝图案的绘制,表达了人们幸福、长寿、吉祥等美好的愿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气的蝙蝠与寓意为长寿的仙桃组合,表示幸福长寿;牡丹花象征富贵,蝴蝶的“蝶”与“耄耋”的“耋”谐音,“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风筝图案用牡丹花和蝴蝶传递出富贵、长寿的祝愿。
1.选出对资料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3分)
A.【资料一】介绍了风筝的形状及名称由来。
B.【资料三】介绍了一个人放风筝与两个人合作放风筝的技巧。
C.【资料四】介绍了放风筝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2.根据上述资料,判断正误。(4分)
(1)风筝最适合在春季和冬季两个季节放飞。( )
(2)制作风筝的步骤依次是裱糊、绑扎、拴线。( )
(3)放风筝的时候助跑,是为了提高奔跑速度。( )
(4)“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
3.《丁香结》一文中,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小刚阅读上面的资料,读到“两个人合作放风筝”的内容时,想到“合作是快乐的”。请你也根据上面的资料把读到与想到的内容补充在图1中。(4分)
4.小刚根据【资料二】制作了一只简易风筝,如图2,其中有两处做错了。请在横线上写出做错的地方,再写清楚怎样修改。(4分)
第一处:
第二处:
5.在“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请你为小刚的简易风筝设计图案,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写出你设计的图案及理由。(3分)
6.六年级同学要以“小风筝 大文化”为观点进行演讲。请从上面的资料中,选择两个合适的材料,说明这个观点。(要求语言简洁)(4分)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分)
七、习作。(3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如画画、做面包、爬树……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你的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题目自拟,写写你的拿手好戏吧。
第七单元素养评价卷答案
一
1. D 解析:A 项中“嵩”应读“sōng”;B 项中“券”应读“quàn”;C 项中“霎”应读“shà”。
2.莱茵 盲 琴键 谱写 纯熟 陶醉
3.C 解析: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用在 C 项中不合语境。
二
1.A 解析:人们常把学校称为“杏坛”,把戏园称为“梨园”,把医院称为“杏林”。
2.(1)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2)男的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做皮鞋。
(3)示例:音乐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还能陶冶人的情操。
(4)示例:王明和张军相约一起去看电影,王明因为临时有事没去成。
解析:这个句子属于指代不明。句中的“他”,不知道是王明还是张军,应该点出具体是谁。
(5)示例:翻阅装帧精美的《茶经》 使我感到唇齿间仿佛有阵阵浓香流淌
三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 A
四
1. C
2.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3.示例:怀素小时候买不起纸练字,就种了很多芭蕉树.摘芭蕉叶铺在桌上练字。由于怀素每日每夜的练字,老芭蕉叶摘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他就蘸着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在鲜叶子上书写。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坚持不懈地练字。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位书法大家。
五
1. C 2. C
3.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
4.C 解析:“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问农民,纺织的事应该问女佣,说明做事情应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强调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结合选项进行分析,A 项意在说明劳动最幸福,B项说明学习时要实事求是,C项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D项说明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故本题答案为C。
六
1.B 解析:资料一主要写了风筝的历史及名称由来。资料二主要介绍了简易风筝的制作。资料三主要介绍了一个人放风筝与两个人合作放风筝的技巧。资料四主要写了放风筝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处,还寄托了人们祈福的心愿,表达了人们幸福、长寿、吉祥等美好的愿望。故B项表述正确。
2.(1)× (2)× (3)× (4)
解析:阅读资料四中的句子“风筝最适合在春秋两季放飞”可知,(1)表述错误。(2)阅读资料二可知,制作风筝的步骤依次是绑扎、裱糊、拴线,故(2)表述错误。阅读资料三中的句子“接近地面的时候风力小,如果你一个人放风筝,可以助跑,就是将风筝迎风向上抛起,立即扯动线迎风奔跑,这样做实际上是加大了风速”可知,(3)表述错误。阅读资料四可知,“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故(4)表述正确。
3.示例:一个人放风筝时迎风奔跑 做事时抓住技巧往往会事半功倍 “南鹞北鸢”之说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称呼不同
4.第一处:30cm竹条的中心放在50cm竹条上的位置错误。30cm竹条的中心应放在50cm竹条上距一端15cm、距另一端35cm的点上。第二处:长绳绑的位置错误,应绑在第一根绳子的中央,而不应该绑在风筝的底部。
5.示例:我会在风筝上设计青山绿水的图案。理由:祝福祖国在繁荣昌盛的同时环境更优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6.示例:小小的风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首先,风筝在我国由来已久,不同时代制作风筝的材料、方法不同,它是我国不同时代发展水平的见证;其次,人们通过风筝图案的绘制,表达了幸福、长寿、吉祥等美好的愿望。
七、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先想一想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是怎样炼成的 在这期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写的时候注意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等,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