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基础巩固
汽化和液化
1.[物理观念](2024·内蒙古中考改编)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里“白气”的形成属于 (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2.[传统文化](2024·牡丹江中考改编)据《天工开物》记载,“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如图所示.“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固 B.汽化 C.熔化 D.液化
沸腾
3.(2024·宿迁中考改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示情景,说明水还没有沸腾
B.在铁圈B处垫一块陶土网,是为了烧杯放得更稳
C.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水内部也在汽化
D.水沸腾时,温度不升高,说明沸腾没有吸热
4.[科学探究](2024·绥化中考)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组装.
(2)实验中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现象.
(3)关于甲装置中硬纸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 B.降低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D.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4)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图像,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能力提升
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内的水(足够多)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 ( )
A.不能到达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D.若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并且延长加热时间,可以沸腾
6.如图是加热-30 ℃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 ℃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CD段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7. 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实验中.
(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该从固定 (选填“陶土网”或“温度计”)开始.
甲 乙 丙 丁 戊
(2)当水温上升到91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第4 min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图中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此时的温度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1.0 93.0 95.0 96.0 97.5 98.0 98.5 99.0 99.0 99.0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4)分析图像可得:水沸腾时,要 热量,温度 .
(5)请你用水沸腾的特点分析:图丁中的大煲中水已经沸腾,里面炖盅内的鸡汤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6)如图戊所示,先将烧瓶内的水烧开,然后取下,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水又沸腾起来.原因是 .
@拓展培优
8.[科学思维]下表列出了标准大气压下三种物质的沸点,现把这三种气体用先液化然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分离出来,则得到的气体的先后顺序是 ( )
A.氧、氢、氮 B.氢、氧、氮
C.氧、氮、氢 D.氢、氮、氧
物质 氧 氢 氮
沸点/℃ -183 -253 -196
9.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在不打火的情况下持续按压放气按钮,会发现有气体从气嘴处喷出,很快就会感觉到气嘴附近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
@基础巩固
蒸发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物理观念](2024·肇庆期末)如图是一个简易冰箱.水通过毛巾从铁皮箱上面的水盆渗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慢慢蒸发,从而使铁皮箱内温度降低.则该冰箱的物理原理是 ( )
A.汽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液化放热 D.凝固放热
2.[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珠海月考)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B.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C.将青菜裹上保鲜膜贮存 D.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液化
3.(2024·湛江二模改编)如图是小明在夏天清晨观察到的树叶上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4.(回归教材)如图所示,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白气”的运动方向是 (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白气”是 .
常见的液化现象
5.秋天来了,天气逐渐变凉,第二天早晨起床,小明发现卧室玻璃窗上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形成水雾的物态变化是 ,需要 热.
6.[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如图所示,2024年2月23日19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底部的水池中,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 (选填“吸收”或“放出”)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降温和 的方法使气态氢、氧变成液态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能力提升
7.俗话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相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
A.水蒸气蒸腾时有冲击力
B.100 ℃的水蒸气比100 ℃的开水温度高
C.水蒸气会汽化,汽化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会液化,液化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
8.[科学思维]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所示,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 ( )
A.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C.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9.(2024·泸州中考改编)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需要放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放出热量
@拓展培优
10.(2024·福建中考)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基础巩固
汽化和液化
1.[物理观念](2024·内蒙古中考改编)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里“白气”的形成属于 ( D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2.[传统文化](2024·牡丹江中考改编)据《天工开物》记载,“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如图所示.“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B )
A.凝固 B.汽化 C.熔化 D.液化
沸腾
3.(2024·宿迁中考改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图示情景,说明水还没有沸腾
B.在铁圈B处垫一块陶土网,是为了烧杯放得更稳
C.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水内部也在汽化
D.水沸腾时,温度不升高,说明沸腾没有吸热
4.[科学探究](2024·绥化中考)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组装.
(2)实验中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液化 现象.
(3)关于甲装置中硬纸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B (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 B.降低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D.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4)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图像,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陶土网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 .
@能力提升
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内的水(足够多)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 ( B )
A.不能到达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D.若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并且延长加热时间,可以沸腾
【解析】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水的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水的温度一样,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故ACD错误、B正确.
6.如图是加热-30 ℃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 ℃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CD段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7. 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实验中.
(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该从固定 陶土网 (选填“陶土网”或“温度计”)开始.
甲 乙 丙 丁 戊
(2)当水温上升到91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第4 min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图中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B (填字母),此时的温度为 97.0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1.0 93.0 95.0 96.0 97.5 98.0 98.5 99.0 99.0 99.0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4)分析图像可得:水沸腾时,要 吸收 热量,温度 保持不变 .
(5)请你用水沸腾的特点分析:图丁中的大煲中水已经沸腾,里面炖盅内的鸡汤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6)如图戊所示,先将烧瓶内的水烧开,然后取下,迅速塞上瓶塞并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水又沸腾起来.原因是 浇冷水后,烧瓶内水蒸气液化,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
@拓展培优
8.[科学思维]下表列出了标准大气压下三种物质的沸点,现把这三种气体用先液化然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分离出来,则得到的气体的先后顺序是 ( D )
A.氧、氢、氮 B.氢、氧、氮
C.氧、氮、氢 D.氢、氮、氧
物质 氧 氢 氮
沸点/℃ -183 -253 -196
9.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在不打火的情况下持续按压放气按钮,会发现有气体从气嘴处喷出,很快就会感觉到气嘴附近温度 降低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
@基础巩固
蒸发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物理观念](2024·肇庆期末)如图是一个简易冰箱.水通过毛巾从铁皮箱上面的水盆渗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慢慢蒸发,从而使铁皮箱内温度降低.则该冰箱的物理原理是 ( A )
A.汽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液化放热 D.凝固放热
2.[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4·珠海月考)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D )
A.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B.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C.将青菜裹上保鲜膜贮存 D.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液化
3.(2024·湛江二模改编)如图是小明在夏天清晨观察到的树叶上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B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4.(回归教材)如图所示,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白气”的运动方向是 向下落 (选填“向上飘”或“向下落”),“白气”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
常见的液化现象
5.秋天来了,天气逐渐变凉,第二天早晨起床,小明发现卧室玻璃窗上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 室内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形成水雾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需要 放 热.
6.[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如图所示,2024年2月23日19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底部的水池中,利用水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这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降温和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气态氢、氧变成液态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能力提升
7.俗话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相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D )
A.水蒸气蒸腾时有冲击力
B.100 ℃的水蒸气比100 ℃的开水温度高
C.水蒸气会汽化,汽化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会液化,液化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
8.[科学思维]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所示,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 ( D )
A.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C.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9.(2024·泸州中考改编)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需要放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放出热量
【解析】在烧瓶内,酒精沸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在烧瓶内,酒精先沸腾,因为酒精沸点比水低,水也会汽化,因为汽化不仅有沸腾还有蒸发,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故B错误;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故C正确;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故D错误.
@拓展培优
10.(2024·福建中考)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秒表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 ,水的沸点是 98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小于 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选用 盐水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