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5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07:51:09

文档简介

第5节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基础巩固
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 ( C )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2.[传统文化]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人们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等.如图在锅中加入适量水煮粽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煮粽子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煮好后打开锅盖,看到锅盖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未吃完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粽子表面有一层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在厨房里准备给全家做一顿美味的午餐,小明发现厨房里的很多现象蕴藏着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C )
A.从冰箱里取出的冻虾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末,这是凝固形成的
B.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C.烧水时,100 ℃的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
D.放在笼屉里的馒头被蒸熟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吸热
4.为了给小聪增加营养,他的爸爸妈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给他煮个鸡蛋.煮鸡蛋过程中,当水煮开后,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会熟得更快一点;而妈妈认为用小火加热同样可以煮熟鸡蛋.你认为 妈妈 (选填“爸爸”或“妈妈”)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用小火更节省能源 .
@能力提升
5.小芳运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制作美味时,观察到厨房中许多的现象.下列对有关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D )
A.煲汤时,汤烧开以后要持续用大火加热,汤才能持续沸腾
B.从冰箱中取出的冻肉在解冻过程中,表面的冰碴温度一直逐渐升高
C.新鲜的蔬菜烹饪前一般用保鲜膜包裹,是为了让它保持较高的温度
D.刚出锅的汤菜热气腾腾,我们看到的“热气”并不是气体
6.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人们有时用冻豆腐涮火锅,冻豆腐(图甲)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是由冻豆腐里的水 先凝固后熔化 (选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华”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图乙是刚端上桌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这是利用了干冰 升华 吸热.
第6题图
7.[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汽化 ,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 液化 (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则蒸笼中的馒头是 上层 (选填“上层”或“下层”)先熟.有经验的师傅在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冷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 汽化吸热 ,使手不被烫伤.
第7题图
@拓展培优
8.物理老师告诉同学们“留心处处皆学问”,物理实验室不仅在学校,厨房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室”.请根据自己在厨房的实践经历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     乙    丙
(1)图甲:煮饺子.在水煮沸时,若要揭开锅盖须注意避开 水蒸气 ,以免烫伤;要想让饺子熟透,在水沸腾后仍需要加热一段时间,这时候应 调小 (选填“调大”“调小”或“不调”)火焰最合适.
(2)图乙:烧开水.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此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来自壶内的水蒸气就发生了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3)图丙:压力锅.家用压力锅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为防止压力锅因排气孔堵塞而造成安全事故,锅盖上还有多个保险装置,其中安全阀内的易熔片是用熔点较 低 (选填“高”或“低”)的合金制成的.
【解析】(1)题图甲:煮饺子.在水煮沸时,若要揭开锅盖须注意避开水蒸气,以免烫伤;要想让饺子熟透,在水沸腾后仍需要加热一段时间,这时候应调小火焰.因为当水煮沸时,水的温度会达到沸点并保持不变,但此时水仍然在剧烈地汽化,形成大量的水蒸气,由于它们的温度较高,所以若要揭开锅盖须注意避开水蒸气,以免烫伤.水沸腾后只要能吸热就能持续沸腾,继续使用大火会加速水的汽化,同时浪费燃料,所以这时候应调小火焰.
(2)水烧开时,壶嘴就会喷出大量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接近壶嘴的区域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因此这段空白区域的物质是水蒸气;随着水蒸气的上升,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这些“白气”是小水滴.
(3)当高压锅排气孔堵塞,锅内气压过大,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再继续加热,易熔片就开始熔化,锅内气体便从易熔片处喷出,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易熔片的熔点必须较低.第5节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基础巩固
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 (   )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2.[传统文化]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人们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等.如图在锅中加入适量水煮粽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煮粽子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煮好后打开锅盖,看到锅盖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未吃完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粽子表面有一层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在厨房里准备给全家做一顿美味的午餐,小明发现厨房里的很多现象蕴藏着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从冰箱里取出的冻虾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末,这是凝固形成的
B.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C.烧水时,100 ℃的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
D.放在笼屉里的馒头被蒸熟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吸热
4.为了给小聪增加营养,他的爸爸妈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给他煮个鸡蛋.煮鸡蛋过程中,当水煮开后,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会熟得更快一点;而妈妈认为用小火加热同样可以煮熟鸡蛋.你认为 (选填“爸爸”或“妈妈”)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 .
@能力提升
5.小芳运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制作美味时,观察到厨房中许多的现象.下列对有关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煲汤时,汤烧开以后要持续用大火加热,汤才能持续沸腾
B.从冰箱中取出的冻肉在解冻过程中,表面的冰碴温度一直逐渐升高
C.新鲜的蔬菜烹饪前一般用保鲜膜包裹,是为了让它保持较高的温度
D.刚出锅的汤菜热气腾腾,我们看到的“热气”并不是气体
6.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人们有时用冻豆腐涮火锅,冻豆腐(图甲)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是由冻豆腐里的水 (选填“先凝固后汽化”“先汽化后凝华”或“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图乙是刚端上桌的一盆海鲜,仙雾缭绕,美轮美奂,这是利用了干冰 吸热.
第6题图
7.[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 (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则蒸笼中的馒头是 (选填“上层”或“下层”)先熟.有经验的师傅在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冷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 ,使手不被烫伤.
第7题图
@拓展培优
8.物理老师告诉同学们“留心处处皆学问”,物理实验室不仅在学校,厨房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室”.请根据自己在厨房的实践经历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     乙    丙
(1)图甲:煮饺子.在水煮沸时,若要揭开锅盖须注意避开 ,以免烫伤;要想让饺子熟透,在水沸腾后仍需要加热一段时间,这时候应 (选填“调大”“调小”或“不调”)火焰最合适.
(2)图乙:烧开水.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此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来自壶内的水蒸气就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3)图丙:压力锅.家用压力锅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为防止压力锅因排气孔堵塞而造成安全事故,锅盖上还有多个保险装置,其中安全阀内的易熔片是用熔点较 (选填“高”或“低”)的合金制成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