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背景和影响的分析,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时空观念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了解战争经过,并与《鸦片战争形势图》作对比;通过《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了解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
史料实证
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据报道,北京时间2025年3月4日凌晨,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中国国家文物局接收了其向我国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这些文物包括摇钱树和陶座、素面陶鬲、素面带盖铜钫、陶说唱俑等,种类涵盖陶器、玉器、青铜器、佛造像、画像砖及藏传佛教文物等。经专家鉴定和法律研判,这批文物艺术品的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类别丰富、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中国文物流失国外开始于什么时候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教师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无理的修约主张,被清政府拒绝。
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10~11页内容,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国家、借口、战争进程。
学生1回答:发动的国家:主凶是英国和法国;帮凶是美国和俄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学生2回答:战争进程:(1)爆发: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2)扩大: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并对广州实施军事管制。
(3)1858年4月,英法联军舰队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美、俄两国舰队借口调停,也跟随北上。
教师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里的继续是指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战争性质、战争影响的一脉相承;这里的扩大是指侵略力量、侵略时间、侵略区域、签约国和条约的增多,以及通商口岸和割地、赔款的增加,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11页第一段,归纳《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签订国、内容。
学生阅读汇报:(1)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2)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③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
教师总结:主权损害: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并增开了多个通商口岸,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侵略: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逐渐深入内地,以及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这有利于它们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以“洋药”进口的名义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引导:《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教师讲解:1859年6月,英、法公使借进京换约之机,炮轰大沽炮台,再次挑起战事。守卫炮台的清军奋起反击,重创英法舰队。第二年8月,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他的弟弟奕?(xīn)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然后放火烧毁。
教师总结: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教师展示:对比以下两幅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分组讨论,谈一谈你们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看法。
学生回答: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外国无理的要求,大声说“不”。
教师补充: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12页第二段,归纳签订《北京条约》的国家、内容。
学生回答:(1)奕?被迫与英、法两国代表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于1860年10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内容:①在条约中,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③割地: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④赔款:赔款额大幅增加。
教师补充: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物,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央机构。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19世纪50年代,俄国开始大肆向中国东北和西北扩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在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1858年黑龙江地方签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9世纪60年代,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教师展示:见教材第13页《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教师总结: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俄《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2.教师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2)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课堂总结
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大肆抢劫并焚毁了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是对中国的一次空前洗劫,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破坏,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政治上,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的小农经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的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