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国际国内环境的了解,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史料实证
通过中共一大的内容,分析中共一大的影响。
历史解释
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家国情怀
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复兴作出的艰辛努力,树立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红船所象征的“红船精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引领着全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吧!
二、新课讲授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70~71页,回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传播方式及结果。
材料展示:
学生1回答:背景:五四运动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学生2回答:传播方式:(1)刊物: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团体: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深入群众: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陈独秀多次到中华工业协会等上海劳工团体开展调查,深入了解码头工人的罢工情况。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学生3回答:结果: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教师过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在其成立后继续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和发展方向。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时期,已经有了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些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教师讲解: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武昌、北京、长沙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72页,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会代表、内容及意义。
学生1回答: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学生2回答:参会代表: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学生3回答:内容:(1)党纲: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中心工作: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3)中央领导机构: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学生4回答:意义: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3.师生探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同学们能说出“新”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
(2)使中国人民有了新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教师延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维导图如下:
4.教师归纳: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真理,扎根于中国具体实际,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教师讲解: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教师引导:(1)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概况: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
1922年8月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
1922年8月江阳兵工工人罢工
1922年8月上海海员罢工
1922年8月上海丝厂女工罢工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1922年10月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1922年10月长沙泥木工人罢工
1922年12月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罢工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74页,回答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时间、领导机构、口号、影响、结果。
学生1回答:时间:1923年2月。领导机构:京汉铁路总工会。口号:“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学生2回答:影响: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教师补充: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三、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契机,使中国开始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