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14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14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6 21: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1
2
3
通过分析手法,理解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的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大诗人?
没错,正是诗仙李白。杜甫也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李白呈现给我们的大多是豪情万丈、洒脱俊逸的一面,但在人生的起落转折中,也有着更为真实、更打动人心的一面,他也曾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读他的《行路难》(其一),在行路艰难中探寻他心路的波澜。
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明确: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等。
总结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
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此时的李白才高志大,满腔热忱,想像管仲、诸葛亮这些人一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唐玄宗仅仅只是让李白在宴乐时赋诗助兴。才高志大的李白,因无法一展抱负而失望。在长安,因为李白恃才傲物,屡屡受到同僚的排挤和诋毁,最终被唐玄宗“赐金还乡”,让他的仕途梦碎成一地渣。临别时友人设宴为他践行,在宴会上,李白写下了这首古体诗《行路难》。
2 创作背景: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节奏。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金樽 投箸 冰塞川
 
  歧路 济沧海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羞:
箸:
歧路:
云帆:
济:
沧海:
同“馐”,美味的事物。
筷子。
叉路。
像白云一样的船帆。
渡过。
大海。
2.把自己假想成离开长安时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并设计朗读的脚本。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语气夸张,目露狂放,昂首挺胸。)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语调低缓,目光彷徨,陷入沉思,做拔剑四顾动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语调都是先上扬,后低沉,手势抬起又缓缓落下。)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伸手向前,目光望向远方,流露出无限向往。)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语速加快,眼神再一次陷入迷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语调高昂,轻快自信,双手平举并向上,张开做飞翔之势,读出动态感和慷慨激昂的气势。)
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探究任务:结合注释,翻译诗意。
探究方法:
1.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
2.画出诗中的通假字,强调通假字理解意思。
3.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成果展示:
金樽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值十千钱,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钱。
我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但是冰塞住了河流,想登太行但是白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我身在哪里?
将来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高高的云帆横渡沧海。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探究方法:
1.诵读诗句,圈画关键字词。从描写方法、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分析诗句。
2.组内讨论,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做好批注。
3.思考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其浪漫主义风格的。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探究任务:诵读诗句,分析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成果展示:
1.分析手法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明确:前两句用夸张,极言食物的美味、酒的清醇,宴会的欢乐。后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食不甘味、失魂落魄的情状,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无奈之情。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成果展示:
1.分析手法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明确: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黄河”“太行”原本难行,如今“冰塞川”“雪满山”,更是难上加难, 一“塞”一“满”,让人顿生彻骨之寒、窒息之痛、无奈之感。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明确:
用典。姜太公溪边垂钓,遇周文王后一展宏图。伊尹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后被商汤重用。用两则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明确:
运用反复修辞,从语气和感情上强调行路难,表现了心中的愤懑。四个短句字字千钧,短促、跳跃、低回、压抑,凸显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冲突,去与留的抉择、进与退的取舍,所有的痛苦挣扎变成“行路难,行路难”的反复咏叹。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明确: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即使自己遭遇重重困难,也不放弃,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2.诗人的情感变化
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极大的郁闷
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无限的惆怅
希望垂钓渭水,乘舟梦日——对前途抱有幻想
反复咏叹行路难——徘徊和失望
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奋发振作,情绪高昂,一往无前的自信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小结: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抒彩,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如同醉酒般狂放不羁。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诗作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阅读李白不同时期的诗作佳句,结合今天学习的《行路难》,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李白?
拓展延伸,读懂诗人
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面对权贵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身处困境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流放夜郎时: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明确:
他游历山川,饮酒作诗,与朋友畅谈,享受生命的快乐与自由。他辞亲远游时意气风发,面对权贵时清高自持,身处困境时信念希冀,遭受流放时洒脱豪放,遥想家国时真挚细腻。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无论身处什么境地,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自信、狂傲、率真的“诗仙”“酒仙”“谪仙”,一个真实而高贵的灵魂。他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下的诗篇如星辰般璀璨,如画卷般绚烂。诗篇中充满了无尽的热情、豪迈和豁达,耀目至今。
课堂小结
今天通过学习《行路难》,我们感受到诗人李白内心世界的变化,他面对人生路上的崎岖,由对现实的苦闷、惆怅到想象中的希望,再到对未来的迷茫,但最后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直面困难的勇敢和对未来的自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理想,也许我们会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不论怎样都要像诗人一样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为之不断努力,不断追求。
布置作业(选做)
1.背诵并默写《行路难》,试着给李白写一封信。
2.课外阅读余光中的《寻李白》全诗,试着为你心中的李白写几句现代诗歌。
无心享用 内心苦闷
心羡先贤 有所期盼
面对现实 迷茫愤懑
《行路难》
联想未来 乐观昂扬
板书设计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