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1.漫游者的夜歌 哲思短章
花开有声
见惯了满月空华,完美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沧海横河,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壮美森林,高大伟岸,那一株小草却以渺小而柔弱的平凡,让平凡者开出绚丽的花朵。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每一种花都为一种草。正如伟大出自平凡。人可以有“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气概,可以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心,可以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壮志。
人都是平凡的。但平凡不代表平庸。你可以平凡,但你决不能平庸。你必须向着你的目标前进,奋斗,拼搏,那么你的那一株草,才会花开有声。草,是多么的平凡渺小,但每一株草都会开花,而每一朵花也都是一棵草,看着那些小草,挺立胸膛,直立于风雨中,用脆弱的腰杆抵御大风大雨,为的是什么?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绽放出耀眼的璀璨花朵。他朴实得像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用20年的跋涉履行着一生的承诺——王顺友,一个普通而平凡的邮递员,用自己的艰苦与顽强开放出人生最灿烂的花朵!
花开都是有声的,只要你开得绚丽;平凡都是伟大的,只要你平凡得伟大。在平凡面前,请不要低头,不要沮丧,如果你真是金子,今天的平凡肯定掩盖不了你将来的发光!
彩蝶,渺小的彩蝶何其妒忌苍鹰的迅疾。殊不知,你蝶恋成双的浪漫是何等的绝伦。
小溪,狭窄的小溪是何其妒忌大海的浩渺。殊不知,你小桥流水的舒适是何等悠闲。不要羡慕伟大,平凡同样可贵。平凡同样可以孕育伟大!就像每一种草都可以开花,每一种花都是一种草。草开花,花开有声!
其实,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用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
你,就是一道风景!你就是一朵金灿灿的花! 修身名句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赏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赏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赏读:燔:焚烧。销:融化。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兰草可以被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可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可融但不能改变它的刚韧。引申指坚贞的品格永不会改变。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赏读:荣:心喜。幸:侥幸。不惧怕为正义而死,不因侥幸存活而惊喜。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歌德(1749—1832),著有诗剧《浮士德》
和二千五百余首诗歌,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
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他一
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
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
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2.审美视窗
依旧还是众人簇拥,依旧还是官威赫赫,可是他却日益觉得孤独与萧索。在缄默无言的大自然的怀抱,歌德焦灼躁动的心灵暂时安静下来,他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凝神静睇那远山岚影,听秋风掠过林梢,发出飒飒的喧响。星月皎洁,万籁无声,他似有所悟地随手写下了几句诗。50多年后,即将告别人世的歌德,故地重游,重又读到了壁板上的这首短诗,感慨无限,潸然泪下。3.近义辨析
(1)给予·赋予
“给予”可用于上对下,也可以是平级之间的,可用于比较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一般的事物。“赋予”一般是上对下,用于比较抽象的、重大的事情。“给予”可带名词性宾语,也常带动词性宾语。“赋予”只带名词性宾语。
例句1:企业家被________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使命是为改善社会作出贡献。
例句2:虽然在特奥赛场上拼搏的是运动员,但是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关注特奥、服务特奥的精神也________了人们更多感动。
答案 赋予 给予(2)苍凉·苍劲
苍凉:凄凉。苍劲:①(树木)苍老挺拔;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例句1:快乐男生陈楚生的歌声忧郁而________,有一种被压抑的悸动,从这个平凡的小伙子口中唱出,一下子就打动了评委老师的心。
例句2:“迎奥运书画大赛”作品或清秀雅致或________沉稳,让人无法相信它们都出自白发苍苍的老人。
答案 苍凉 苍劲4.词语解释
①绝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静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死前最后的歌唱。②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作声。
5.文学常识
歌德是________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作品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__》、诗剧《__________》等。
答案 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主旨归纳
伟大的宁静。歌德是在静观自然的时候,似乎被自然的宁静逐渐感染,借自然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怀。名句赏析
1.一切峰顶的上空/ 静寂。
赏析 诗中用一切来形容峰顶与树梢,给人带来一种超越感,那个登山的漫游者所伫立的地方,似乎不是一座山的峰顶,而是世界之巅,将天空、山顶、树木、鸟儿与人融为一体的大安静,也就成为某种宇宙秩序的象征。
2.且等候,你也快要/去休息。
赏析 这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歌唱。休息能使漫游者在夜里恢复体力,整理思想,调整心态,改进方法,蓄积力量。一旦朝阳东升,他将以更矫健的步伐踏上征程,以更饱满的精神迎接生活、命运的挑战。重点突破
歌德要用这种“绝对的静寂”来表现什么思想内容?请思考文章内容,试作讨论。
提示 诗作来自对于一种生活的片断体验:作者或许是要表达一种在中国人中常有而在西方人中少有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或许是要表达一种富于宗教意味的与神明的亲近;或许,作者仅仅就是要表现一种沉静的心绪与感觉。1.文本审美
歌德在诗作中运用了“以静写静”的手法。“以静写静”的手法,则更适于表现一种空漠的意境以及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感受,其中往往寄寓着作者的某种富于哲理意味的思考。而“以动衬静”的手法能够让静谧不至于变成“死寂”,让安静的氛围充满生命的气息。2.写作迁移
体味自然
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带给人们严重的不平衡和压抑感,
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人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短时的安静和松弛,自然景观一跃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人们开始了从自然中去超凡脱俗,在观赏自然中体悟人生道理。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仰观俯察,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和至真至深的理趣溢于言表。王羲之从自然山水中体味人生宇宙,拨动天地之弦,吟唱生命的强劲之音,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漫漫古典情】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江南水乡,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色——像天空一样的春水,有雨眠的画船;更有着迷人的美妙女郎——她如花似月,皓腕凝雪,当垆劝酒。总之,一切都是江南好!歌德之勺
张 炜
1987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尽管是草草地走。来的时候落脚波恩,走的时候去了法兰克福。那一天时间很充裕,我就和朋友在法兰克福大街上闲走。走着走着,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不是与老诗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吗?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然而屈原与李白离现在太久,他们的神秘有一部分是时间赠予的。歌德却离我们近多了,从时间上看,他显得亲切易懂。
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又是厨房。我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这样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跟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气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一把炊勺。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运作,他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铁勺碰得哐哐有声。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主要是勺子太大。从厨房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满了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好像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
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想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七十多岁时还与一位少女热恋,激动得浑身灼热。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那天我坐在书房里,在一个非常精致的小桌前凝视。一排排漆布精装书,岁月已使其变得陈旧;它们有些褪色;为了保护书籍,一排书架一律加上了铁丝网。这些书既不允许触摸,也不允许拍照。但我忍不住心里的渴望,还是说服管理员拍了一张。
怎样评价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的了。恩格斯曾这样说歌德的“两面性”:“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
我却更多地站在诗人钟情的那个少女素描像前。她的眼睛一直望过来,既专注又茫然,好像随时都要与人展开一场无终了的诉说和辩解。
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点评:作者罗列了歌德这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世俗的宦场,跨学科的研究,超越常人的爱情,无与伦比的文学艺术成就。在一般人的眼里,伟大与渺小,纯真与鄙俗,叛逆嘲弄与谨小慎微是那样的水火不容,而在歌德的巨大“人生之勺”里,又融合得那样的自然和亲密无间!行文至此,作者又呼应前面部分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时对作者写作的情感是写实而不是技巧的问题,这样丰厚的心灵是不需要任何技巧的,他的心灵的性质已铸就他文学与人生艺术的高度。这样首尾呼应,使所论述的主题更加明确。也许歌德的这样丰厚的人生却不能够被一般的人所理解,那么他需要向世人诉说辩解吗?文章结尾处少女的眼睛用独有的歌德式的纯真与丰富在向人们展示这一切,诗意盎然,启人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