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产业区位因素》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从洛阳制造到洛阳智造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二《产业区位因素》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从洛阳制造到洛阳智造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10:2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从洛阳制造到洛阳智造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第三章 第二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洛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洛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洛阳现代化发展变化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其自洛水之畔肇始,从夏商古都到汉唐繁华帝都,再发展为现代装备制造名城。千年帝都,智造新篇,洛阳制造成为洛阳城市鲜明标识。
中国一拖早期厂房
新洛阳现代化智能工厂
学习目标
01
02
03
通过洛阳市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点,学会描述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其变化特点(区域认知、培养地理实践力);
通过洛阳市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升级变化,说明影响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变化的因素(综合思维);
借鉴洛阳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总计归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新知铺垫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
以社会阶段划分
第一产业
(广义农业)
第二产业
(广义工业)
第三产业
(广义服务业)
以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划分
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新知铺垫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一、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解析
结构
产业部门的构成
产业部门的关系
主导产业
大尺度
新知铺垫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一、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解析
细分可以有小尺度“工业产业结构”、微观尺度“种植业产业结构”等
新知铺垫
一、地区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石油、天然气为其经济支柱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及相关石化产业占卡塔尔GDP的50%以上
日本:2021年日本的产业占比为第一产业不到1%,第二产业占比13%,第三产业占比84%
技术条件
洛阳:2024 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81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6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19.4亿元
分工深化
矿产资源丰富,以第二产业为主
技术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
社会分工形成了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新知铺垫
二、产业结构升级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新知铺垫
二、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表现为:
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案例探究:从洛阳制造到洛阳智造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洛阳制造:古韵厚土淬炼新光
材料一:洛阳地处黄河流域中心,自古便是中原的要地粮仓。西周时,洛阳的手工业已初绽锋芒 。随着都城地位确立,汉代成为商业、手工业重镇,以冶铁、制瓷、纺织、青铜器铸造、粮食加工为主的手工业蓬勃兴旺,位列 “天下名都” 之一。唐代,洛阳的官营手工业技艺精湛,所制铜镜、丝织品等,被赞为 “大唐工艺典范”,远销西域。19 世纪中叶后,受战乱和西方工业冲击,洛阳传统手工业渐趋式微,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
洛阳制造:厚土新途续写华章
材料二:洛阳雄踞中原腹地、连通东西南北、辐射中西部地区,区位优势显著。1978 年, 一批围绕机械加工、建材生产的企业在洛阳焕新起步,重拾在传统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的产业根基,逐步构建以重工业为底色的产业格局。90 年代,伴随工业升级浪潮,轴承、 农机、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加速崛起,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00 年前后,洛阳聚焦产业链协同,形成 “一业一园” 发展模式,先进制造业集群化态势凸显。如今,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体系完备,“千年古都 智造洛阳” 声名远扬 。
洛阳制造:一穷二白铸就辉煌
材料三:1978年和2008年洛阳三大产业占比情况
探究问题1:描述洛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1995 年,呈现 “二三一” 结构特点,第二产业占比超半,第一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有一定占比
之后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比回落,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
2024 年,呈现 “三二一” 结构特点,第三产业成为主导
洛阳制造:传承突破再启新程
探究问题2:简述改革开放初期,洛阳企业探索加工制造模式的原因。
地处中原,交通枢纽区位优势
工业转型的现实需求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
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优势显著
材料三:洛阳位居中原腹地、连通四方要道、辐射中西部区域,区位优势独特。改革开放初期,依托自身工业基础,一批承接 机械加工、材料代工的企业起步探索 。此后,洛阳重拾在传统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的产业根基,逐步构建以重工业为底色的产业格局。90 年代,伴随工业升级浪潮,轴承、农机、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加速崛起,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00年前后,洛阳聚焦产业链协同,形成 “一业一园” 发展模式,先进制造业集群化态势凸显。如今,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体系完备,“千年古都 智造洛阳” 声名远扬 。
洛阳制造:历史积淀开拓新局
探究问题3:分析改革开放至 2000 年前后,洛阳市发展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产业基础厚:历史积累的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工业底子
政策助力强:国家改革开放及中部崛起相关政策扶持
区位优势显:中原交通枢纽,连通四方便于物资流通
要素成本优: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兼具数量与技能优势
产业转移契机:抓住东部及国外部分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政策优势




材料三:洛阳位居中原腹地、连通南北东西、辐射中西部地区,区位优势显著。改革开放后,依托历史积累的工业底子,一批围绕机械加工、材料生产的企业率先发力 。此后,洛阳重拾在传统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的产业根基,逐步构建以重工业为底色的产业格局。90 年代,伴随工业升级浪潮,轴承、农机、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加速崛起,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00 年前后,洛阳聚焦产业链协同,形成 “一业一园” 发展模式,先进制造业集群化态势凸显。如今,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体系完备,“千年古都 智造洛阳” 声名远扬 。
洛阳制造:一穷二白铸就辉煌
探究问题4::说明洛阳市打造 “一业一园(镇)” 产业特色的好处。
便于同领域人才协作、技术交流与经验共享
缩短供应链距离,降低原材料及产品运输成本
共享园区 / 专业镇基础设施,减少重复建设投入
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擦亮区域产业名片,降低品牌推广成本
偃师布鞋
涧西装备制造
伊川铸造
洛阳困局:工业名城的转型挑战
探究问题5:指出21世纪初,洛阳市制造业逐渐陷入产业危机的主要原因。
市场需求下降,产能过剩,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市场适应性不强
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高端人才短缺
丧失了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优势
土地碎片化严重;环境污染问题
材料四:洛阳工业化根基深,早期城镇化推进模式传统,工业用地存在布局零散、产业集聚度低的状况,形成 “片区不集中、链条不完整、土地利用散” 的问题。洛阳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也遭遇发展瓶颈。2010 年前后,部分传统机械加工企业开工率下滑,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环保压力凸显。制造业中与基础材料、重工装备关联度高的领域占比较大,2015 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周期影响,相关产业面临需求收缩挑战。生产企业同时承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近些年,土地资源紧张与老旧工业区改造难度大,制约新产业空间拓展,工业升级步伐受阻。
洛阳制造业应如何应对产业发展的困境?
洛阳智造: “造之都蝶变重生”
洛阳智造: “造之都蝶变重生”
材料五:2007年和2024年洛阳市三大产业占比情况
探究问题6:描述洛阳市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
洛阳智造: “制造之都蝶变重生”
材料六:伴随发展,洛阳传统劳动力、土地等优势有所弱化,但长期工业积淀强化了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实力。2019 年起,洛阳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借智改数转、“科技 +”、产品迭代等举措,构建 “产品 + 技术 + 解决方案” 制造业发展路径,推动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进阶,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如轴承制造企业升级产线,老旧设备迭代为智能产能,与高端装备集成商合作,以 “定制化响应” 模式,适配高端装备需求,助力轴承产业集群向精密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材料七:2022 年以来,洛阳市委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布局 “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培育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至 2026 年,完善新能源电池产业生态。同步推进 “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建设,发力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数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 “制造 + 服务” 融合生态。
探究问题7:依据洛阳产业结构升级总结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形式。
产品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产业的延伸和产业融合
产品结构的提升
洛阳智造: “制造之都蝶变重生”
偃师布鞋
涧西装备制造
伊川铸造
装备制造集群
智能装备研发
布鞋产业集群
时尚鞋服 + 电商直播供应链
铸造产业集聚
绿色铸造 + 新能源材料
洛阳智造: “制之都蝶变重生”
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形式: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改善
产业素质提高
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提高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产品质量的提高(深加工、附加值)
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
产业结构的提升(一二三、产业内部)
洛阳智造: “制造之都蝶变重生”
材料六:随着经济的发展,洛阳的众多优势如廉价劳动力、土地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豫西地区的经济技术实力大为增强。2019 年以来,洛阳提出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智改数转、“设计 +”、产品升级等措施,并形成 “产品 + 技术 + 解决方案” 制造业发展模式,推动牡丹加工、装备制造、玻璃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如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开始升级改造,将原有设备变为先进产能。与高端装备跨境电商企业合作采取 “小单快反” 的全新生产模式,快速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不断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材料七:2022 年 7 月,洛阳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高水平打造 “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到 2026 年初步建立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同时,高质量建设 “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文旅创意、高新技术、工业设计、会展高端服务等服务业产业集群。
探究问题8:试总结洛阳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
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引导
洛阳智造: “制造之都蝶变重生”
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
技术革命产生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地区产业升级
新产业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洛阳智造: “制造之都蝶变重生”
材料六:随着经济的发展,洛阳的众多优势如廉价劳动力、土地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豫西地区的经济技术实力大为增强。2019 年以来,洛阳提出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智改数转、“设计 +”、产品升级等措施,并形成 “产品 + 技术 + 解决方案” 制造业发展模式,推动牡丹加工、装备制造、玻璃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如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开始升级改造,将原有设备变为先进产能。与高端装备跨境电商企业合作采取 “小单快反” 的全新生产模式,快速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不断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材料七:2022 年 7 月,洛阳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高水平打造 “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到 2026 年初步建立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同时,高质量建设 “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文旅创意、高新技术、工业设计、会展高端服务等服务业产业集群。
探究问题9:结合洛阳市产业升级的经验,归纳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措施。
洛阳智造: “制造之都蝶变重生”
(狭义)从产业结构方面:降低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比重;利用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产业的更新);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产业的延伸);
从生产过程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或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研发力度(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引进培养/区域合作);实行清洁生产(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从生产配套方面:改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仓储、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
从品牌销售方面: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从生态环境方面:合理布局工业,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升级的措施(产业升级、产业可持续发展)
案例探究:从洛阳制造到洛阳智造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深化分工
产业结构
影响
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思考: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
洛阳产业结构影响因素
案例探究:从洛阳制造到洛阳智造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
22.59亿元
236.6亿元
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
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
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总结
产业结构
分类
产业结构升级
影响因素
表现
影响因素
可持续发展措施
课后习题
洛阳市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重工业基地,2017年首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25年上半年,洛阳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41.2:55.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7%,占规上工业比重达9.1%;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865.7倍,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51.5%。
一、洛阳产业结构转型的显著特征是( )
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上升,农业基础地位强化
第二产业内部从传统重工业向高技术制造业升级
第三产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次产业占比均衡,无主导产业差异
选项A错误:材料显示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4.5%→2025年3.2%)。
选项B正确:高技术制造业(如锂离子电池、光电子器件)增速远超传统工业,体现产业升级。
选项C错误:第三产业占比从2017年47.8%升至2025年55.6%,服务业成为主导。
选项D错误:材料明确三次产业结构差异显著(3.2:41.2:55.6)。
课后习题
二、洛阳市构建“一廊引领,两翼协同,三圈联动”的产业空间格局。其中,“一廊”为郑洛西科创走廊,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两翼”中,洛济焦发展北翼依托呼南高铁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融合,洛汝平发展南翼优化平顶山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三圈”中,都市核心区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环都市区发展新材料与旅游,生态发展区限制高污染工业。洛阳“一廊引领,两翼协同”格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 科创走廊削弱中心城区产业集聚效应
B. 北翼发展加剧区域资源环境压力
C. 南翼协同促进平顶山产业低碳转型
D. 三圈联动导致城乡功能完全同质化
选项A错误:科创走廊通过创新平台(如伊滨科技城)强化中心城区高端产业集聚。
选项B错误:北翼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资源环境压力较小。
选项C正确:南翼与平顶山共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能源化工向低碳方向调整。
选项D错误:三圈联动明确“梯度分布、功能互补”原则,避免同质化竞争。
课后习题
洛阳市依托秦岭-伏牛山地貌、黄河水文条件及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五大主导产业+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五大未来产业”体系。其中,钨钼钛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利用本地矿产资源,储能与氢能产业依托中州时代新能源项目,健康服务产业结合牡丹文化与中医药种植(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51万亩)。
洛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地理依据是( )
①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特色新材料产业
②借助黄河航运优势降低物流成本
③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健康服务业
④依托平坦地形扩大传统工业规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选项①正确:钨钼钛产业利用秦岭-伏牛山矿产资源,体现“因地制宜”。
选项②错误:黄河洛阳段通航能力有限,物流依赖铁路(如呼南高铁)和公路。
选项③正确:牡丹文化与中医药种植(如6.51万亩中药材)支撑健康服务业发展。
选项④错误:洛阳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而非扩大传统工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