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华南虎》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华南虎》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5 15:0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南虎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并应用生难字词本。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
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拓展链接】
写虎的成语、诗歌及俗语。
成语:虎背熊腰、虎口拔牙、虎视眈眈、虎头虎脑、虎啸风生、放虎归山、
狼吞虎咽、
如虎添翼、狐假虎威。
歇后语:老虎头上拍苍蝇——不想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虎戴念珠——假装慈悲。
老虎追得猫上树——亏留一手。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自主学习案】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抽搐( chǜ

不羁( jī)
铰掉( jiǎo) 沟壑( hè )
栅栏(zhà)
斑斓(bān
lán)
趾爪(zhǐ)
2.辨析下列字形
斓:(lán)斑斓
澜:(lán)波澜
谰:(lán)谰语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石破天惊:文中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②抽搐: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③斑斓:灿烂多彩。
④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
石破天惊: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⑤劝诱:劝说诱导。
⑥沟壑:山沟,坑。
⑦不羁:不受限制、拘束。
4.走进文本

“我”看到的这只在笼中的华南虎是个什么形象?
答: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②诗中的华南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你从诗歌中找到具体的诗句加以分析。
答:高傲不羁、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往自由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③观众在老虎面前和诗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答:
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
他们卑微,即使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
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
火焰
(xiān)
胆怯
(qiè )
抽搐
(chǜ)
叽叽喳喳
(zhā)
B.
斑斓(nán)
咆哮(xiào)
不羁( jī)
苍苍茫茫
(mǎng)
C.
劝诱( yòu)
趾爪
(zhǐ )
铰掉
( jiǎo)
石破天惊(jīng)
D.栅栏(zhà)
呵斥
(chì)
沟壑(hè)
鲜血淋淋(líng)
解析:A选项里“火焰”的“焰”应读“yàn
( http: / / www.21cnjy.com )”;B选项里“斑斓”的“斓”应读“lán”;
D选项里“鲜血淋淋”的“淋”应读“lín”。故选
C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
张望
瞧见
绝望
安详
B.
角落
铁茏
悠悠
拂动
C.
屈辱
可怜
键壮
破碎
D.凝结
捆绑
班纹
破碎
解析:
B选项里“铁茏”的“茏”应写成“笼”;C选项里“键壮”的“键”应写成“健”;D选项里“班纹”的“班”应写成“斑”。故选A。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人民以胜利的欢呼,对我们历史上这一石破天惊的大事件,表示了他们的赞许。
B.
苍苍茫茫的草原上一群群的牛羊慢悠悠的吃着草.
C.
下课了,同学们鸦雀无声在谈论一些问题.
D.
走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们浑身鲜血淋漓,他们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多么伟大呀!
解析:C选项应该是“叽叽喳喳”。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

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201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评议会,首次在有着“中国小说之乡”美誉的兴化举行。
C.吟诵《重修望海楼记》,怎能不唤起我们对家乡的爱,怎能不激起我们建设家乡的豪情?
D.春天,一批批候鸟来到泰州,各处湿地,成片林,城市公园,都可看到它们的身影。
解析:B选项里“中国小说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应该加双引号;C选项里是一个连续问句,每一问都应该用问号;D选项里“各处湿地,成片林,城市公园”逗号改为顿号。故选A。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B.我们班物理不及格的现象逐步下降。
C.河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D.小张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解析:A自相矛盾,“繁星满天”与“
一轮明月”矛盾B用词不当,“现象”改为“人数”D语义重复,“第一部”与“处女作”
6.用“/”划分下面两句诗的朗读节奏。
①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②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解析:朗读节奏的划分,要以不读破句子、准确地表达句意为准。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学习了《华南虎》后,七(8)班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在“成语与动物”的环节中,请你写出有关狼的成语或谚语一条。
成语: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2)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的急剧变化,使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请你提出两条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
答:①为濒危动物建立档案时刻监护进行帮助

②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增加种群数量;
③保护环境改善动物生存条件。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2~6题
冬天里一个清新的早晨。年轻的
安娜老师正在上课:“名词是一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类……”
A“我可以进来吗?”一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站在门口。他那被风吹红的圆脸蛋好像要裂开一样,眉上凝结了一层白霜。
“又迟到了,萨乌什金。”安娜的声调带点儿哀伤。萨乌什金赶紧溜到座位上。
“都懂了吗?……很好,那么给我举几个例子。”
“猫!”有人结结巴巴地开了头。得到肯定后,学童们继续举例:“窗户、桌子、铅笔……”
突然,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一般,萨乌什金站起来,很急切地叫道:“冬天的橡树!”学童们哄堂大笑。
“为什么要说‘冬天的橡树’呢?‘橡树’就行了。”安娜勉强控制着恼怒。
“不,橡树算不了什么。冬天的橡树,那才了不起呢!”萨乌什金坚持着。
“坐下,萨乌什金。这就是你迟到的后果!今天讲的是名词!”安娜愈加气恼。
“萨乌什金,”下课后安娜说,“你为什么总是迟到?从你家到学校走大路不过半小时!”萨乌什金的家就在他母亲工作的疗养院里,安娜曾家访过。
“我从来不走大路,我抄小路穿过森林。”
“那就不大好了。我必须和你母亲谈谈。她三点钟上班?两点钟上完课我们就一起去吧!”
B萨乌什金带老师走的那条小路就在学校后面。森林里一片白,只有高大婆娑的桦树的树梢在高处幽然发黑,纤细的枝条伸展在蓝天中。
“是一头驼鹿过去了!”看到安娜对足迹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兴趣,萨乌什金说,像是在说着一位善良的熟人,“不过您别怕,驼鹿是很温顺的。”森林不断地延伸着,好像这些树、雪堆和寂静没有尽头。突然,树木们似乎都毕恭毕敬地让开了。在林中空地的中间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橡树,银装素裹,闪闪发光。它低垂枝丫,像是撑在空地上的一顶帐篷。树干有三人合抱那么粗壮,树皮深深的皱纹里塞着雪,像是缀着缕缕银丝,叶子几乎没有凋落,穿着雪衣,覆盖着橡树,直到树冠。在斜射的阳光下,橡树就像是一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
“这就是它,冬天的橡树!”萨乌什金奔向橡树,如同见到老朋友。
安娜显然也被森林的奇观震撼了,她虔敬地向橡树走去。
“您看!”萨乌什金在树根边挖雪,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了一个小小的岩洞。一只褐色的青蛙蹲在里面,好像硬纸板做的一样,一动不动。“它在装死,一晒太阳,就跳起来了!”
他领着老师看自己的小天地。橡树脚下还栖息着许多住户:刺猬、甲壳虫、蜥蜴、瓢虫……
安娜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忽然听到萨乌什金的惊叫:“哎呀,来不及见我妈妈了!”
安娜急忙看表,三点一刻!“没什么,”她皱着眉头,“这只是意味着,近路是不可靠的。你还得走公路。”萨乌什金没吭声。
C“天啊!”安娜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她想起了课堂的情景:她的讲解是多么的苍白枯燥,而语言本身是鲜活美妙的,如同丰富的生活。
“萨乌什金,谢谢你带我散步。当然,你可以走这条路。”
“谢谢您,老师!”萨乌什金脸红了,他很想对老师说,他以后再也不迟到了,但又怕做不到。停了一会,他真诚地说,“老师,我送您……”
“不用了,我一个人能走得到。”安娜说。
萨乌什金疑惑地看了看老师,然后从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拾起一根棍子,递给安娜。“要是驼鹿跳过来,你就抽它的背,它就会跑掉的。最好只是晃一晃,这对它就够了!要不然它受了委屈就会离开林子了。”
离去不远,安娜回望了橡树一眼。橡树在夕阳下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泛紫。她看到树下目送老师的萨乌什金的小身影。安娜突然领悟到,在这个森林中,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冬天的橡树,而是这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
2.通读全文后,请为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答:例一:冬天的橡树
例二:穿破毡鞋的小男孩
例三:震撼心灵的“家访”
3.“冬天的橡树,那才了不起呢!”萨乌什金坚持这样说。冬天的橡树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特点?请结合文中的相关描写加以分析。
答:示例:冬天的橡树极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高大粗壮,庄严地矗立着,美得就像是“一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冬天的橡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风雪中“叶子几乎没有凋落”。冬天的橡树具有宽广的胸怀,“像是撑在空地上的一顶帐篷”,庇护着许多弱小的生灵……
4.文末安娜领悟到“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森林中,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冬天的橡树,而是这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这个穿着破毡靴的小男孩”为什么是“最令人惊讶的”?请联系原文谈谈。
答:示例:这个穿着破毡鞋的小男孩热爱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他对冬天的橡树、装死的青蛙、温顺的驼鹿都有深厚的感情。这个小男孩纯真善良,老师要回去时他主动提出要送老师,细心地送给老师一根棍子防身并希望老师只是吓唬一下调皮的驼鹿就好……
5.文中有ABC三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做圈点评注。
提示:
品评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
答:例一:A句描写了小男孩初次亮相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貌和语言,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小男孩的有礼,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例二:B句自然地将小说的场景从校内转到森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三:B句中“白”、“黑”、“蓝”,渲染了森林冷寂的氛围。“婆娑”、“纤细”突出了“桦树”柔美的特征……  例四:C句写出了安娜的心理变化,点明了此行对她的巨大影响,为下文她态度的转变作了铺垫……
6.安娜未能完成与萨乌什金的母亲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的计划,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家访”,也有人说“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感悟谈谈。
示例:我认为安娜此行胜过家访。安娜虽然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到萨乌什金的母亲,但在家访途中,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反省了自己教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她真正理解了萨乌什金的内心世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此行,使萨乌什金发自内心地希望能改正自己经常迟到的缺点,教育的效果其实已经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