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1课
牲畜林
配套训练
(时间40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
A.
毡帽(zhān)
苔藓(xiǎn)
膘肥体壮(biāo)
马厩(jiù)
B.
蹩脚(biè)
皮靴(xuē)
大腹便便(pián)
颤抖(chàn)
C.
腼腆(diǎn)
豚鼠(tún)
不寒而栗(lì)
遇难(nàn)
D.
屹立(yì)
吮吸(yǔn)
心惊胆战(zhàn)
契约(qì)
解析:B项,“蹩”读bié;C项,“腆”读tiǎn;D项,“吮”读shǔn。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全都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稠密 灌木丛 气喘吁吁 描准
B.枯树 采蘑菇 蹑手蹑脚 篱芭
C.苔藓 牲口棚 拼命挣扎 马厩
D.糟糕 葡萄架 声厮力竭 消耗
解析:A项,描—瞄;B项,芭—笆;D项,厮—嘶。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日央视曝光的河南10多家沙琪玛加工厂非法添加有毒化工原料硼砂的新闻,让爱吃沙琪玛的市民不寒而栗。
B.泰山的雄,华山的险,黄山的奇,在中国的名山中可谓是鼎足三分,各擅其雄。
C.由于前几场比赛首发表现欠佳,在对马刺的这场关键的比赛中,易建联被教练摁在了板凳上,作壁上观。
D.在当今世界,虽然文化之间的交往已经大大加强,但大量的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不相容而造成的文化冲突,俯拾即是。
解析:A项,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恐惧。使用正确。B项,鼎足三分: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对峙或一分为三,各踞一方,互相抗衡。使用范围不当。C项,作壁上观:指在旁边坐看成败,不介入,不帮助任何一方。望文生义,使用对象不恰当。D项,俯拾即是:弯下身子即可拾到,形容数量多,而且容易得到。语义理解和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比比皆是”。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节点,我们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清晰地认识到,人文学科不仅担负着传承文明、推进学术进步的责任,更担负着发展民族文化与精神底线的重任。
B.对于媒体最关心的钱江三桥本身的质量问题以及大型货车限行等方面,相关部门都避而不答,没有正面回应。
C.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所造成的。
D.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解析:A项,搭配不当,最后一个分句中“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面应添加“坚守”一词,以与“底线”搭配。C项,句式杂糅,把“所造成的”去掉;D项,成分残缺,“城市化进程”后缺谓语,应加上“不断加快”。
答案:B
二、阅读鉴赏(38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阅读《牲畜林》,完成5~8题。
5.简要分析朱阿最后终于开枪射击的原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他修筑了一个掩体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下一个放枪筒的射击孔,就算打不中德国兵,也不怕对方开枪还击。(2)射击的是一只不值钱的母鸡。(3)仇恨侵略者。
6.朱阿这个劣等射手为什么会受到“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因为朱阿锲而不舍地追杀德国兵,他开的几枪给德国兵造成惊吓,让德国兵找猫聊以自慰,最终命丧石崖。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朱阿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枪法很差的小农形象。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处所,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到“牲畜林”,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与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石崖。
C.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这表现了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的主题。
D.朱阿之所以拿起武器,是因为他世上唯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德国兵带走,所以结尾处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对他的嘲讽。
E.小说的结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组织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解析:B项,“直接引到”不当,应为“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到”;D项,普通民众往往缺乏爱国意识,只有在自身利益受损时才想到还击。这表现出作品的真实性。结尾让人不禁捧腹,但是细读起来又别有用意。一方面说明当时民众的真实情况,批判了民众的麻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采取行动的人。
答案:BD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9~12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9.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解析:A项是表现鲍勃的心虚,为小说的结尾作铺垫(或埋下伏笔)。C项说“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不当,这是小说展开情节的需要。
答案:AC
10.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11.你认为小说中的鲍勃是个什么样的人?(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重视友情,信守承诺;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③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12.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吉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在小说中的身份有两个:一个是鲍勃的朋友,一个是警察。面对既是自己朋友又是通缉犯的鲍勃,吉米显然心里极其复杂,他没有立即逮捕鲍勃,说明他内心在情与法之间有着激烈的斗争;他派同事去逮捕鲍勃,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先公后私。他的选择是对得起自己的职务的。
其他观点:①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②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③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三、语言表达(10分)
1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5分)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语段的话题是“艺术修养与艺术知识的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由⑤首先提出语段话题。③用“但是”与上句的“当然”呼应,转入语段的论述重点“不在艺术知识中”。下面则是对“不在艺术知识中”的论述。①用“艺术知识”与上句末的“艺术知识”形成首尾相接;⑥②则用打比方来加以论述;④再补充说明“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关系,回应话题。
答案:⑤③①⑥②④
14.“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任选一题作答)(5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停止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一)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示例二)时间应该放在创作上,而不应该放在卖画上。
(2)(示例一)你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示例二)我为你演奏,你应该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