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作用;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
科学思维:分析区分原声和回声最小时间和最短距离。
探究实践:寻找生活、生产中消除回声的设计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初步形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品质。
1.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答案】A
【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解答】解: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回声的利用,故A符合题意;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大,与回声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打鼓时,鼓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我们能听到鼓声,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是因为泡沫塑料是多孔的,隔音性能好,可以吸声或减少声音的反射,不是利用回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速度和回声利用等知识,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2.电动牙刷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传递能量
B.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属于声音的一种,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超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故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3.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识别障碍
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C.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随超声波的产生
D.“B超”诊断病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答案】B
【分析】(1)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识别障碍物;
(2)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从而做出判断;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4)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区分障碍物的距离,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错误;
B、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蛾子、蚊子等昆虫或其它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的物体做出判断,故B正确;
C、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随次声波的产生,故C错误;
D、“B超”诊断病情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现象中的基础知识的了解,都是一些小的知识点,但要求我们全面了解。
4.下列关于声的利用,与其他不同类的是( )
A.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声呐测海水深度
C.利用超声波进行体内碎石
D.听到铃声同学们进教室上课
【答案】C
【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例子有: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B超、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例子有: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爆竹声震耳发痛等。
【解答】解:(1)听诊器诊断病情、声呐测海水深度、同学们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这些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利用超声波进行体内碎石,属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与信息,以及声音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5.以下关于噪声与乐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歌星唱歌的声音都是乐音
B.爆竹声不一定是噪声
C.只要是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D.清晨,林中小鸟的叫声是乐音
【答案】B
【分析】从乐音和噪声的定义角度对每一个选项中的声音做判断,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解:乐音是指好听的、悦耳的、有规则的声音。噪声是指难听的、刺耳的、妨碍人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声音。
A、某些歌星的声音确实不太好听,属于噪声。错误。
B、爆竹声根据具体需要来做判断。例如过年的爆竹声就是乐音,妨碍人正常生活的爆竹声就是噪声。正确。
C、不会使用乐器的时候,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多是噪声。错误。
D、如果小鸟的叫声妨碍了人正常的生活,就属于噪声。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身边声音分类的掌握情况,需要对乐音和噪声的定义加以强调。
6.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圆球形的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主要是利用( )
A.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波具有巨大的能量
C.声音传播得快
D.声源的振动
【答案】B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粉碎结石,这主要是利用声波具有巨大的能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7.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次声波和超声波用途的了解。超声波用能传递能量和信息,可用来进行回声定位、探测鱼群、清除污垢等。
【解答】解:A、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故A错误;
B、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并进行回声定位,故B错误;
C、海豚可以发出超声波,通过回声定位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故C错误;
D、在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地震等灾害来临前会发出次声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次声、超声特点的掌握情况,需要联系实例来解释其中的原理。
8.“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答案】C
【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基础题。
9.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2)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C错误;
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B.蝴蝶与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大象可以利用超声波与同伴进行交流
D.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可以辨别物体,不同物体一般音色是不同的;
(3)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
(4)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
A、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
B、蝴蝶的翅膀振动幅度较大,振动慢,所以翅膀振动时响度大,音调低;蚊子的翅膀振动时幅度小,振动快,所以翅膀振动时音调高、响度小,故B错误;
C、大象的听觉频率低于20Hz,因此大象进行交流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故C错误;
D、晚上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
11.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 1000Hz﹣﹣120000Hz
海豚 150Hz﹣﹣150000Hz
猫 60Hz﹣﹣﹣65000Hz
大象 1Hz﹣﹣﹣20000Hz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可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
【解答】解: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表格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次声波的频率,结合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判断哪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1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我们在地球上一定会听见太阳的“歌唱”
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所以人耳有可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的声音
D.人们利用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答案】C
【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有人传声的介质外,还要有足够的响度、适合的频率、健全的耳朵等;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4)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会发出次声波。
【解答】解: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振幅很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的话,我们在地球上可能会听见太阳的“歌唱”,但并非是“一定”能听到,故B错误;
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因此,人耳可能听到,故C正确;
D、风暴等自然灾害爆发前会发出次声波,我们可以利用次声监测仪进行监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次声波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但要逐个理解掌握。
13.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源的措施是 ①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③④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 ②⑤⑥ 。(填序号)
①城市禁鸣喇叭;②纺织女工带上耳塞;③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④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⑤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⑥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①城市禁鸣喇叭属于控制噪声源的措施;
②纺织女工带上耳塞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
③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
④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
⑤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
⑥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
综上分析可知,属于控制噪声源的措施是①;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③④;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②⑤⑥。
故答案为:①;③④;②⑤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4.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减少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柔软多孔 的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于电影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舞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多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
【解答】解: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故答案为 减少,柔软多孔。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和声波具有能量、声波也可以反射。
15.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 避免声音的干扰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 大 (选填“小”或“大”)一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凌晨车辆稀少可以减少其他声音的干扰
(2)听声棒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方便检查漏水情况。
【解答】解: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
听音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
故答案为:避免声音的干扰;大。
【点评】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能利用上述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知道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传递能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6.(1)在马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此时测得的噪声为35分贝,这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特性。图2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措施是从 声源处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2)如图3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来工作的;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 信息 。
【答案】(1)响度;声源处;(2)超声波;信息。
【分析】(1)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2)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解答】解:(1)如图1所示,噪声监测装置检测的是声音的响度;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1)响度;声源处;(2)超声波;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属于基础题。
1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答案】D
【分析】(1)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不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个,如何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8.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钢板 B.真空带 C.磁性物质 D.水袋
【答案】B
【分析】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超声也是声音,只要存在真空,超声就无法传播。所以人们可以通过真空带,来抵御超声武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性质的了解情况,要掌握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特点。
19.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答案】D
【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
【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被排出体外。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方向性好 B.遇物反射 C.穿透力强 D.能量集中
【答案】B
【分析】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的应用:a、制成声呐;b、B超;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d、超声波清洗器;e、超声波焊接器。
【解答】解: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被排出体外,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遇物反射与该治疗功能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与应用,属于基础题。
21.如表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6点到22点 22点到次日6点
疗养区 50 40
居民住宅区、医疗卫生区 55 45
集市贸易区 60 50
工业生产区 65 55
高速公路 70 55
铁路干线区 70 60
A.不同区域的声音标准不同
B.不同时间段的声音标准相同
C.db是声音的响度单位
D.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
【答案】B
【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分子噪声的等级。
【解答】解: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不同区域的声音标准不同,故A正确;
B、不同时间段的声音标准不同,故B错误;
C、db是声音的响度单位,故C正确;
D、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噪声的等级与危害,会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22.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上述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 v可得s=vt,则当速度一定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可判断各位置的深度关系。
【解答】解:根据 v可得s=vt,则当速度一定时,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也相同,因为tA=tC=tE>tB>tD,所以深度关系是:sA=sC=sE>sB>sD,比较四幅海底的大致形状图可知,B图符合A、B、C、D、E五个位置的深度关系。
故选:B。
【点评】本题是速度公式的实际应用题,难度适中
23.无人机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如题图,是某“火焰之声”飞碟无人机灭火器,在无人机底部装有一套声波设备,利用发出频率为30Hz至60Hz之间的声波灭火,利用声波灭火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能量 ;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能听到该声波的动物有 大象和狗 。
动物名称 听觉频率范围
蝙蝠 1000﹣120000Hz
大象 1﹣20000Hz
狗 15﹣50000Hz
海豚 150﹣150000Hz
【答案】能量;大象和狗。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选择;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1)利用声波灭火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无人机发出频率为30Hz至60Hz之间的声波灭火,由表中数据可知,大象和狗能听到该声波。
故答案为:能量;大象和狗。
【点评】本题考查声波的频率,以及声音传递能量,难度不大。
24.探究声音的反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探究过程中,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不变 (选填“不变”或“改变”),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 材料 有关;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大理石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答案】(1)不变;(2)材料;(3)大理石
【分析】(1)(2)一种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时,探究现象和其中一个因素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根据实验表格,分析反射声音强弱与充当反射面材料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3)利用声音反射现象,进行选择反射效果好的材料做反射面。
【解答】解:(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是为了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
(2)由实验表格知,材料不同,反射效果不同,所以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
(3)因为相同条件下,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可以利用大理石作为反射面。所以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大理石。
故答案为:(1)不变;(2)材料;(3)大理石。
【点评】本题是信息给予题,没有直接考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是给定材料,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结论,并且根据结论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题型更能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5.在停车场,小阳注意到当爸爸把车辆倒车入位靠近墙壁时,倒车雷达会发出“嘀嘀”的蜂鸣声,同时车内屏幕上直观地显示出车尾与墙壁的距离。
(1)倒车雷达是利用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距的,同时说明声能传递 信息 。
(2)如图所示是某一次倒车时车内屏幕上显示的信息,此时探头从发出声波到接收到回波所用的时间是多少s?(车速很小,可视为静止,声速v=340m/s)
(3)如果在外太空使用倒车雷达,其功能会失效,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1)超声波;信息;
(2)探头从发出声波到接收到回波所用的时间是0.02s;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外太空使用倒车雷达,其功能会失效。
【分析】(1)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根据t计算时间;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距的,同时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2)声波传播的距离:s=2×3.4m=6.8 m,
故探头从发出声波到接收到回波所用的时间:;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外太空使用倒车雷达,其功能会失效。
答:(1)超声波;信息;
(2)探头从发出声波到接收到回波所用的时间是0.02s;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外太空使用倒车雷达,其功能会失效。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会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26.降噪耳机是指采用某种方法防治噪声污染的耳机。小科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佩戴耳机且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佩戴耳机时响度小。启动耳机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科对此感到好奇,查找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一列噪声声波a遇到与它相反的反向声波b时会互相“抵消”,如图1所示。
②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和吸声材料,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噪声声波a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原理和听觉形成过程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
【答案】由图看出,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干涉,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分析】降噪过程实际上是声波发生了干涉,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由介质决定。由此分析即可。
【解答】答:由图看出,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干涉,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点评】解决本题时要明确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由介质决定,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等。要掌握波的叠加原理和干涉的条件。
27.小明通过如图实验测量隔音前后的声音强弱等级,计算减噪率,探究材料对隔音性能的影响:
(1)材料减噪率越高,表示其隔音性能越好。测试结果如表:
隔音前的强弱等级/dB 分贝仪与声源间的距离s/m 隔音材料 隔音后的强弱等级/dB 减噪率/(%)
49.3 1 塑料盒 36.5 26.0
铁盒 38.4 22.1
木盒 42.3 14.2
根据表格数据,三种材料中, 木 盒的减噪率低, 塑料 盒的隔音性能较好(均选填“塑料”“铁”“木”);
(2)小明想探究材料减噪率的大小跟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是否有关,在上表数据的基础上,他应选择 铁盒 (选填“铁盒”“纸盒”),使分贝仪与声源距离为 1m (选填“1m”“2m”),并使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为 63.5dB (选填“49.3dB”“63.5dB”)。再次实验,测得隔音后的强弱等级为L(dB),减噪率y的计算方法为,写出此次减噪率的表达式(用已有数据和字母表示)。
【答案】(1)木;塑料;(2)铁盒;1m;63.5dB;100%。
【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或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根据表格数据,三种材料中,木盒的减噪率低,塑料盒的减噪率高,塑料盒的隔音性能较好。
(2)小明想探究材料减噪率的大小跟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是否有关,因上表中有铁盒的相关实验数据,在上表数据的基础上,他应选择铁盒,控制分贝仪与声源距离不变,仍为1m,并使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不同,为63.5dB。再次实验,测得隔音后的强弱等级为L(dB),则此次减噪率的表达式为100%。
故答案为:(1)木;塑料;(2)铁盒;1m;63.5dB;100%。
【点评】此题考查了探究材料对隔音性能的影响、探究材料减噪率的大小跟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的关系、控制变量法,属中档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作用;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
科学思维:分析区分原声和回声最小时间和最短距离。
探究实践:寻找生活、生产中消除回声的设计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初步形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品质。
1.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2.电动牙刷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传递能量 B.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识别障碍
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C.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随超声波的产生
D.“B超”诊断病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下列关于声的利用,与其他不同类的是( )
A.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声呐测海水深度
C.利用超声波进行体内碎石 D.听到铃声同学们进教室上课
5.以下关于噪声与乐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歌星唱歌的声音都是乐音 B.爆竹声不一定是噪声
C.只要是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D.清晨,林中小鸟的叫声是乐音
6.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圆球形的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主要是利用( )
A.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波具有巨大的能量
C.声音传播得快
D.声源的振动
7.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8.“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9.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B.蝴蝶与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大象可以利用超声波与同伴进行交流
D.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听觉反应。由表提供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A 蝙蝠 1000Hz﹣﹣120000Hz
B 海豚 150Hz﹣﹣150000Hz
C 猫 60Hz﹣﹣﹣65000Hz
D 大象 1Hz﹣﹣﹣20000Hz
1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我们在地球上一定会听见太阳的“歌唱”
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所以人耳有可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的声音
D.人们利用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13.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源的措施是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 。(填序号)
①城市禁鸣喇叭;②纺织女工带上耳塞;③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④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⑤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⑥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
14.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的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15.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 (选填“小”或“大”)一些。
16.(1)在马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此时测得的噪声为35分贝,这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特性。图2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措施是从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2)如图3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来工作的;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 。
1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18.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钢板 B.真空带 C.磁性物质 D.水袋
19.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20.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被排出体外。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A.方向性好 B.遇物反射 C.穿透力强 D.能量集中
21.如表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6点到22点 22点到次日6点
疗养区 50 40
居民住宅区、医疗卫生区 55 45
集市贸易区 60 50
工业生产区 65 55
高速公路 70 55
铁路干线区 70 60
A.不同区域的声音标准不同 B.不同时间段的声音标准相同
C.db是声音的响度单位 D.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
22.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上述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23.无人机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如题图是某“火焰之声”飞碟无人机灭火器,在无人机底部装有一套声波设备,利用发出频率为30Hz至60Hz之间的声波灭火,利用声波灭火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能听到该声波的动物有 。
动物名称 听觉频率范围
蝙蝠 1000﹣120000Hz
大象 1﹣20000Hz
狗 15﹣50000Hz
海豚 150﹣150000Hz
24.探究声音的反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探究过程中,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选填“不变”或“改变”),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 有关;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25.在停车场,小阳注意到当爸爸把车辆倒车入位靠近墙壁时,倒车雷达会发出“嘀嘀”的蜂鸣声,同时车内屏幕上直观地显示出车尾与墙壁的距离。
(1)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距的,同时说明声能传递 。
(2)如图所示是某一次倒车时车内屏幕上显示的信息,此时探头从发出声波到接收到回波所用的时间是多少s?(车速很小,可视为静止,声速v=340m/s)
(3)如果在外太空使用倒车雷达,其功能会失效,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26.降噪耳机是指采用某种方法防治噪声污染的耳机。小科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佩戴耳机且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佩戴耳机时响度小。启动耳机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科对此感到好奇,查找相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一列噪声声波a遇到与它相反的反向声波b时会互相“抵消”,如图1所示。
②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和吸声材料,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噪声声波a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原理和听觉形成过程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
27.小明通过如图实验测量隔音前后的声音强弱等级,计算减噪率,探究材料对隔音性能的影响:
(1)材料减噪率越高,表示其隔音性能越好。测试结果如表:
隔音前的 强弱等级/dB 分贝仪与声源间的距离s/m 隔音 材料 隔音后的 强弱等级/dB 减噪率/(%)
49.3 1 塑料盒 36.5 26.0
铁盒 38.4 22.1
木盒 42.3 14.2
根据表格数据,三种材料中, 盒的减噪率低, 盒的隔音性能较好(均选填“塑料”、“铁”或“木”);
(2)小明想探究材料减噪率的大小跟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是否有关,在上表数据的基础上,他应选择 (选填“铁盒”或“纸盒”),使分贝仪与声源距离为 (选填“1m”或“2m”),并使隔音前声音的强弱等级为 (选填“49.3dB”或“63.5dB”)。再次实验,测得隔音后的强弱等级为L(dB),减噪率y的计算方法为,写出此次减噪率的表达式(用已有数据和字母表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