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27 15: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认为人先天具备这些心性萌芽 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主张“人性本恶”,强调以“礼法”规范行为
B.倡导“无为而治”,反对刻意塑造人性
C.认为“人性本善”,肯定先天道德意识的存在
D.提倡“尚贤兼爱”,追求社会公平公正
2.宋代有诗描述唐代历史:“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这可用于印证
A.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西北边防空虚
B.唐末藩镇割据激化了民族矛盾
C.唐朝末期君主权威得到了有效彰显
D.唐朝对边疆的管控呈现制度化
3.图1所示为抗战期间陕甘宁根据地鲁迅艺术学院所创作的一幅宣传画,画面为男女共同投票选举村干部的场景。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根据地
A.军民一致抗战的局面
B.经济实现自给自足
C.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
D.文化宣传深入普及
4.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率先推行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根据1980年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同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说明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始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B.改革开放的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C.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突破了原有的框架 D.农村改革具有明显自发性特征
}-佐·达罗遗址是古代印度哈拉巴文明城市遗址,该城市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有城墙和塔楼,下城是居民区,街道平直、整齐,街道由烧砖砌成,城市有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这可说明达罗遗址时期的印度
A.开始出现社会阶层分化 B.社会组织达到一定水平
C.窑炉炼制技术比较成熟 D.已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6.在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负责审理庄园的各类诉讼案件,既有盗窃等刑事案件,也有土地、契约、婚姻等民事案件。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
A.损害了领主的经济利益 B.强化了庄园的自治属性
C.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承担了政府的立法职责
7.印加帝国通过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精确地掌握各地人力与资源。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世袭首领被废除,改由中央任命官僚管理,同时印加帝国将原部落地域重新划分并纳入“苏尤”,即四大行政区。这反映出印加帝国
A.消灭了世袭的贵族阶层 B.打破了各部落的地域界限
C.国家治理模式的集中化 D.注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8.1469年,西班牙将分散的封建领地整合为统一政权。1480年,伊莎贝拉一世通过设立中央法庭削弱了地方司法权。1492年前后,西班牙王室整合了卡斯蒂利亚的羊毛贸易收入与阿拉贡的地中海港口税收,形成稳定的资金池。这可说明当时西班牙
A.率先摆脱封建专制政治形态 B.控制了地中海区域的商路贸易
C.资本主义发展有了政治前提 D.具备了向远洋探索的一些条件
9.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据此可知,孟德斯鸠的核心主张是
A.天赋人权 B.法律至上
C.自由平等 D.权力制衡
10.图2为18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前社会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当时法国
A.君主专制逐步确立
B.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革命阻力较弱
D.第三等级享有特权
11.1845年,普鲁士颁布《工商条例》,规定招收学徒者须具备授徒技能且为同行业公会成员,以此明确师傅资格。1849年,普鲁士对该条例作出修改,规定实行工匠考试和师傅考试制度。普鲁士这些举措
A.旨在加强对社会管控 B.提升了工人社会地位
C.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 D.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12.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订《英荷条约》,以马六甲海峡为界,划分双方实力范围,海峡以南的东印度群岛(今印尼)属于荷兰;海峡以北的马来半岛、槟榔屿、马六甲(以上今均属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属于英国。该协议的签订
A.消解了英荷两国的殖民竞争矛盾 B.表明东南亚被列强瓜分完毕
C.推动了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 D.促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高一历史 第 2 页(共4页)】
13.1921年3月,列宁指出: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苏俄
A.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严重的局限 B.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D.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14.1983年,法国引入了住院费用分担机制,要求患者每日支付20法郎以减少社保报销压力。1996年,法国规定患者负担的住院费由每天的55法郎提高到70法郎。这说明法国
A.缩小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B.拓宽政府财政收入的渠道
C.重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D.福利政策受到冷战的影响
15.英国末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于1947年3月到达印度后,形容自己犹如坐上了一艘着了大火,且装满火药的轮船,如不迅速采取措施,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这体现出
A.二战促进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B.英国自愿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C.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D.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面临危机
16.中国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先后提出了彼此呼应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全球倡议”,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这“三大全球倡议”,认为这些倡议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这表明当代中国
A.国家建设方案取得丰硕成果 B.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模式改革
C.依托区域合作应对霸权主义 D.推动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汉代,连接云南与内地、东南亚及南亚的“茶马古道”已具雏形。蜀地的丝绸、铁器、茶叶等经云南运往吐蕃、印度等地,而云南本土的马匹、皮毛、药材等也通过此道流通。沿途兴起了众多商贸集镇,成为货物中转为交易的重要节点。
————摘编自方铁主编《西南通史》
材料二
中法战争以后,云南蒙自被开辟为商埠,云南的边境贸易格局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法国等西方列强的商品大量涌入,云南的锡矿、皮革等资源被掠夺性开发并出口。同时,昆明、个旧等城市出现了近代工厂和洋行,新式商业逐渐兴起
————摘编自刘冰玉《近代蒙自开埠对腹地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研究(1889——1910)》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1992年,瑞丽、畹町被设立为边境开放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机电产品等领域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摘编自罗蓉婵、刘红《云南沿边开放吹响集结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云南边贸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云南边贸格局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边贸发展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奥林匹亚竞技会起源于古希腊对众神的祭祀活动,是专为祭祀众神(尤其是宙斯)而举行的仪式。自公元前776年首次正式举办,此后每四年一届,持续了1170年,共举办293届,直至公元393年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取缔。竞技会于夏至后首个月圆之日开幕,举办前会派遣使者通告各城邦并宣布“神圣休战”。参赛者必须是出身高贵的男性公民,且需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
奥林匹亚竞技会成为统一希腊历史纪元的基准,希腊人以“第几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第几年”记载历史事件。奥林匹克竞技会在政治层面将分散的城邦凝聚为文化整体,堪称连接希腊各城邦的“黏合剂”竞技会期间,希腊各城邦必须终止一切战争,参赛者享有通行特权。竞技会高度强调公平竞争:对作弊者,会制作雕像置于“耻辱台”以示警示;对获胜者,则赋予崇高荣誉,允许其在故乡和奥林匹亚树立雕像作为纪念。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倡议在雅典恢复奥林匹亚竞技会,更名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传承了四年一届、圣火传递等诸多古代传统仪式。
————摘编自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根据材料,围绕奥林匹亚竞技会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关系,以“传统·传承·演变”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战败国(同盟国)的领土及殖民地进行瓜分,并对列强在全球的势力范围作出重新划分所建立的国际体系。该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然而,这一体系缺乏平等性和公正性,尤其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更深的仇恨和冲突的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等大国通过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结束反法西斯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战后世界安排等问题所达成协议,并由此而形成的国际体系。它主要以美苏两强为中心,确立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在一些问题上严重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6分)
(3)有学者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建的国际格局的崩塌源于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而雅尔塔体系构建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则更多地受外部力量的冲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6分)
【高一历史 第4 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