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8 09: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9
古诗三首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指正月初一。所谓元日,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借助注释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读古诗,找一找诗中的民俗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
放爆竹
新年零点的时候会敲钟或者放爆竹,就是发出声响,驱除不好的东西,迎接好的东西。最初的“爆竹”就是把竹子放到火里去烤,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放爆竹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喝屠苏酒
用来驱邪除恶,躲避瘟疫,以求得健康长寿。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换桃符
古人在大门上钉上桃木做的木板,在上面写上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后来在上面写上联语,保佑一家人远离邪恶、晦气。元日的时候,人们会把旧桃符取下来,把新桃符钉上去。贴春联、年画、门种都是这个目的。
元日全国各地习俗很多,如舞狮、游神等等,王安石从中选择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这三个,这三个习俗有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都很普及,能引发人们的回忆;
家家户户都会做,也不难做;
都是祈求健康、保佑平安的。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9
古诗三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的意思是天清地明,它告诉我们清明这个节气后,天气会越来越清澈明朗,鸟叫虫鸣,桃红柳绿,富有生机。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杜牧42岁的时候,朝廷派他到很远的地方去当官。清明节本来要为亲人扫墓,祭拜先人,那时人们心里会感到悲伤,而杜牧远在他乡不能为亲人扫墓,心里应该更加愁苦。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悲 伤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
绵绵不断的细雨,增添了一份凄凉的色彩。
路上行人欲断魂
欲断魂
非常伤心的样子,直接写出了悲伤。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悲 伤
借问酒家何处有?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行人,一个个失魂落魄。附近哪里有酒家啊?一位牧童手一指,远处有一片杏花林,林中酒旗飘展。
有人觉得“行人”是诗人杜牧自己,有人觉得是路人。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杜牧自己。清明节本来要为亲人扫墓,祭拜先人,那时候人们心里都会感到悲伤,但不至于到“欲断魂”的地步。而诗人不一样,他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的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然后想到不能够回家扫墓,就更伤心了。再加上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湿漉漉的,心情当然就更糟糕了。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讨论以下问题:
时间:
人物:
事情:
行人向牧童问路,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行人、牧童
清明
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
9
古诗三首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哪些传统佳节里,我们会特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春节
中秋节
九月九日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插茱萸
消灾避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首诗里,能看出王维和家人处于分别的状态吗?
大家一起插茱萸时少了一个人,少的就是王维。
王维为什么会和家人分离呢?王维是山西蒲州人,蒲州在华山的东边。15岁的时候,王维跑到华山西边的长安去了。长安是大城市,是京城,王维到长安是去学习、考试,求取功名的。时间长了,他非常想念在华山东边的家人,他的兄弟。诗中的“山东”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王维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杂 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
一定了解家乡的事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窗户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