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5 14:5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台市台南镇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每组都有一个不正确,把它选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1)A.沁园春(xìn)B.艾青(ài)C.纠缠(chán)D.妖娆(ráo)(

(2)A.素裹(guǒ)B.姹紫(cà)C.惟余(wéi)D.敦厚(dūn)


(3)A.分外(fēn)B.嫣红(yān)C.绽开(zhàn)D.契机(qì)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B.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否则,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就会后患无穷。
B.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
C.要不要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工信部将加大宽带降费提速专项行动的力度,最近几天颇受关注。
4.下列对《沁园春雪》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上阕雪景的描写,选择长城、黄河、山峦、高原这些意象,想像丰富,景色壮美,气象雄浑。
B.下阕由眼前可爱的风光,壮美的河山,引出历史上一个个英雄人物,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C.词题为“雪”,主旨是对封建英雄人物的批判,最后归结到革命英雄人物的宏图与使命。
D.综观全词,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想像与夸张并用,情感与景物相生,心胸旷阔,势宏大。
5.下列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6.文学常识及名句填空。(8分)
(1)《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
》,这是
朝的一首民歌。
(2)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5)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晓光《在希望的田野上》)
(6)
,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7)黄鹤一去不复返,
。(
《黄鹤楼》)
(8)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7.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然后答题。
材料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材料一的《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三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请指出。(2分)
(2)材料二的《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2分)
(3)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两个诗文名句。(2分)
三、综合阅读(44分)
(一)阅读《观刈麦》,完成第12—17题。(14分)
观刈表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观刈麦》选自《
》,作者
,字乐天,号
。(3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1)小麦覆陇黄:
(2)妇姑荷箪食:
(3)右手秉遗穗:
(4)左臂悬敝筐:
(5)吏禄三百石:
(6)岁晏有余粮: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11.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2分)
12.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借此揭示了什么 (2分)
13.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2题。(18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
)(2分)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2)钺贩盐市中:
(3)而己有饥色:
(4)奉母终身怡然:
17.根据选文画横线的句子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18.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 请根据选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2分)
笔尖上的中国
①点、横、竖、撇、撩,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块字。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神奇、多情、顽强的汉字,将博大深沉的中华文化,细细密密地织画在了历史长河中,妙笔生花,美不胜收。
②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每一个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密码。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囊括其间:一个“水”字,撇撩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
;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
,那是“众”字……千百年的风俗礼仪、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个个汉字之间。汉字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哲学;描绘了宇宙的辽阔、海洋的无际;解读了民族团结的奥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一个个方块字滋养了一群淳朴多情的女子和后生,培养了华夏儿女诗性的智慧。几十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意蕴丰沛的诗歌;几千个、几万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荡气回肠的故事。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亦心痛着骨肉分离……它们仿佛天生就有诗的灵性,韵律严谨或摇曳生姿,金戈铁马或缠绵悱恻。在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情感。
④一个个方块字证明了文明古国瑰丽雄健的生命力,描绘看中华文化举世无双的身姿。当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国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当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交加的侵蚀下消失的时候,当古印度文明在异族文化的蚕食下迷路的时候,只有华夏文明傲然挺立。从古至今,无论是领土的分裂统一,还是政权的更迭交替,汉字,公正、永恒地记录下了历史的每一步足迹,记录着美丽中固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
⑤然而,今天,当我们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不免会心痛叹息:许多人习惯了在键盘上“拼写”而不是用笔尖“书写”,体会不到笔尖在纸面划过时的优雅和洒脱,赏玩不到挥毫泼墨的点画与幸法,“提笔忘字”成为文字发展现阶段的困扰……我们发现,汉字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有些脱节。
⑥汉字本在生活中生长,才留下点点滴滴。汉字,一旦远离了我们的笔尖,失去有温度有力度的书写过程,只利下单调的敲击和僵硬的结果,人们不知道笔顺,不知道汉字的横平竖直、一撇一撩的美妙,更不能体会汉字中蕴藏的奥妙,那么,我们的文化危机也将要浮出水面,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就濒临逐渐被毁掉的边缘。这就意味着我们赖以生存、传承的精神家园将会逐渐土崩瓦解。那将是多幺可怕的未来! 
⑦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源于我们被有的文化基因——汉字。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汉字这一载体。因此,我们呼吁文化的回归,呼吁每一个中国人一起用汉字勾勒出一个正走在复兴大道上的美丽中国。让那些从我们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同生命跳动的脉搏,在神州大地上生生不息!
⑧现在,让我们提起手中的笔,笔尖上——“杏花、春雨、江南;牛羊、穹庐、塞外……”中国,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就在这里。
19.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段①中“一个个方块宇,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运用了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汉字是构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段④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与华夏文明进行对比,突出以汉字为基石的华夏文明顽强的生命力。
C.段⑤紧承上文,通过“然而”笔锋一转,用“侧耳倾听汉字的脉博”形象地开启下文内容。
D.文章主要运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照时问顺序叙写汉字的悠久历史。
20.根据段⑦的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句式相应的句子,使语意前后连贯。(4分)
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①        
            ;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②          ,
那是“众”字……
21.段③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也奔跑看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亦心痛着骨肉分离……
                                      
                                      
四、写作(共50分)
22.O,既可代表一件旧事情的结束,又可代表一个新事物的开始;既可是童话中的一眼清泉,又可是传说中的一颗宝珠;既可是我们郊游途中的一只鸡蛋,又可是朋友生日宴席上的一盒蛋糕。O,也许是马路旁边的一枚硬币,也许是交通岗上的一盏彩灯;也许是运动员奋力拼搏而取得的那块金灿灿的奖牌,也许是山间被风吹落的那枚还没有成熟的青枣。O,是中秋佳节湛蓝天幕上的一轮圆月,是早春开在郊外的那束野花;是科学家探测神奇宇宙的天文望远镜,是关于UFO神秘莫测的传说……
请你展开想像,在“0”的范围内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1)A.qìn
(2)B.chà
(3)A.fèn
2.B
3.C
4.C
5.B
“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6.(1)乐府诗集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醉里挑灯看剑
(4)寒光照铁衣(5)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6)树梢树枝树根根(7)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
(8)晨兴理荒秽
归同田居
7.
(1)犹有(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3)略8.自居易集笺校
自居易
香山居士9.(1)同“垄”,指麦地(2)担(3)用手握着(4)破旧
(5)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晚,10.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11.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
12.一幅画是一家农民麦收时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13.揭示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4.④15.A
16.(1)因为这样(因此)
(2)市场(集市)
(3)脸色(4)高兴的样子17.示例:归钺流着泪说:“母亲,我来接您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18.①关心后母给她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回家住;③忍饿让食给后母;④始终很高兴地侍奉后母;⑤从不说后母不好。(意思对即可)19.D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文章主要运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叙写汉字文化的内涵。20.示例:①横竖之间耸立着山的巍峨与险峻
②携手并肩同心同德(句式符合要求,语意连贯即可)21.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汉字的写作内容可以跨越时空来表现汉字的“魅力”;“静立”与“奔跑”动静结合,从空间上描绘了优美宁静的江南水乡与奔放粗犷的塞北草原的不同风光;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盛世繁华的豪情万丈和战乱纷飞的肝肠寸断通过“炫耀”和“心痛”这两个词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写作内容可以通过后文韵律严整或摇曳生姿的不同形式表现出来,风格或豪放或婉约。从而体现了汉字具有“诗的灵性”,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由衷的赞美。(分析具体,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