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台南镇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驯(xùn)良
蛰(zhé)伏
镶嵌(qiàn)
踱(duó)步
B.虐(nüè)待
濒(bīn)危
深邃(suì)
歇(xiē)息
C.颓(tuí)唐
矫(jiǎo)健
献媚(méi)
伫立(zhù)
D.剔(tī)透
亘(gè)古
繁衍(yǎn)
栖(qī)息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不要延迟退休年龄?怎样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B.2015年央视“3·15”晚会主题为“消费在阳光下”,重点关注了大众速腾断轴门、保健品骗局、网络诈骗等热点投诉事件。
C.
“且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D.
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后,买莫言书的人不少,真正读莫言作品的却不多:真是奇怪之至。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归来》热播后,观众对巩俐、陈道明两位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赞不绝口。
B.昨天下午,“百家讲坛”名家韩田鹿登上“扬图讲堂”,对《西游记》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C.十五位博物馆馆长中有十三位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此事一经公布,便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
B.台湾新北八仙乐园的粉尘爆炸事故,共造成大约498人左右受伤,其中有两名大陆居民。
C.扬州高旻寺隆重举行德林长老追思会,对一代高僧的圆寂表示追悼哀思。
D.端午赛龙舟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更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 雪》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B.《观刈麦》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场景,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租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生活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及其代表寿镜吾先生。
D.《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现在,科技治霾已经成为共识,希望科技可以治理雾霾,还我们一个蓝天。②与此同时,各个省市环保部门也在加快推进科技治霾的进程。③如果舍本而逐末,那么雾霾的治理效果将大打折扣。④雾霾是当今各大舆论场不可避免的热点,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新手段为雾霾问题的解决带来一道曙光。⑤但环境污染的主体在人,根治雾霾在于约束人的行为,科技只能为治理雾霾提供依据和手段。⑥很久以来,科技部就已经开始探索科技治霾的路径。
A.④⑥②①⑤③
B.④①⑥②⑤③
C.①⑤③④⑥②
D.①⑥②⑤③④
7.
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默写。(每小题1分,错、漏、添字皆不得分,共8分)
①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③
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⑤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⑥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
。(虞世南《蝉》)
⑦
__________
,鸣噪自纷纷。(杜甫《孤雁》)
⑧生活中我们不必太在意外部环境的影响,我们要学习莲花的“
,
”(请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两句话来回答)的精神。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共8分)
8.书籍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方式。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财富,更会让人终身受益。阜阳初中七(1)班举行“关注全民阅读,共创书香校园”活动,以唤起人们的阅读意识。请你来参与。
(1)【全民阅读我留心】
班级黑板报“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仔细探究,并提炼出你所获得的信息。(3分)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说: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材料二: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苏士澍建议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建议通过立法支持、推进的全民阅读更要讲求“品质阅读”,要阅读有品质的作品,要重视引导年轻人阅读,尤其注意对孩子进行健康阅读的引导,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材料三:江苏2016年“全民阅读手拉手·春风行动”在盐城市阜宁县启动。副省长曹卫星出席活动。启动后,江苏省全民阅读办还将组织3个阅读惠民服务分团,分赴镇江句容市、常州金坛区、连云港赣榆区等地开展集中行动,并带动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手拉手·春风行动”,掀起全民阅读新热潮。
(2)【全民阅读我关注】
为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央电视台播敢了全民阅读公益广告。比如右边的这幅公益广告,“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就非常巧妙,请你简要赏析。(2分)
(3)【全民阅读我倡议】
为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七(1)班班委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创建书香校园”的倡议,请你对下面一份倡议书按要求进行修改。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营造读书氛围,我校围绕“创建书香校园”这一主题大力开展读书活动,我们特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建好阅读空间。各班图书角图书不少于100本,让大家阅读,共同分享。
二、保证读书时间。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让读书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充实。
三、
2016年4月15日
①这则倡议书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1分)
②请在正文中补充一条倡议。(1分)
③请给正文补写一个结尾。(1分)
三、阅读(含9-24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1题。(6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9.颔联中前面写“一片影”,后面写“万重云”的作用?(2分)
10.诗人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1.
下列选项对《孤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
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B.
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本诗的“诗眼”是
“哀”,全诗弥漫着悲惨凄切的气氛,让人哀伤不能自抑。
C.
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反差;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结尾用了衬托笔法,“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D.就主题而言,诗人以孤雁自况,抒发了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选自张岱《于园》)
【乙】王中翰新居,亦枕山。门前有方塘,注水可十亩。松桂树十株,森秀蓊郁。寿藤一大壁,作殷红色,杂以碧绿。旁有磐石一具,可奕。……由此登山,可数百步,岩石磊磊,至左极高阜,望见江及远山,可亭。中翰乞名,予曰:“可名为远帆亭。”
(选自袁中道《游居柿录》)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缘坡植牡丹、芍药(
)
(2)卧房槛外(
)
(3)上植果子松数棵(
)
(4)可名为远帆亭(
)
13.下列与文中“以实奇”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遂以名楼
B.太祖堂劝以读书
C.攀幽阴深邃奇
D.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2)旁有磐石一具,可奕。
15.甲乙两文在说明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文中标志性词语加以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共9分)
陪着母亲坐火车
张玉兰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
16.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
陪乘火车→
【A】
→中年男子偷吃→
【B】
→掏钱资助→
【C】
→母亲欣慰
17.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2分)
18.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2分)
A.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中的“执意”,写出母亲坚持己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
B.文章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如叫卖声中断男人的说话与下文的诉说遭遇,这样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C.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了“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心。
D.小说描述中年男子的道歉和诉说,意在引出中年男子是为了博得陆总的同情与资助,更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E.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是有孝心,做人守诫信有良知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尽孝。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9分)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5000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象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选》一书,有删改。本文写于1934年)
20.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21.文章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作者写阿宝的变化,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1分)
22.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分)
23.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2分)
24.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2分)
四、写作(4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请以“滋润心灵的答案”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求:(1)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有关(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1、C
2、A
3、A
4、C
5、C
6、A
7、①晨兴理荒秽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山光悦鸟性④芳草萋萋鹦鹉洲⑤背灼炎天光⑥非是藉秋风⑦野鸦无意绪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1)①全民阅读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全面阅读已经得到国家高度重视);②两会代表建议为全民阅读立法;③全民阅读在地方得到响应并积极启动。(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阅读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滋养。(3)①少了落款,在日期上方写“阜阳初中九(1)班班委会”②养成读书习惯。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③示例: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点燃读书的热情,在书海中扬帆,在书海中成长!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青春的激情,让朗朗的书声飘荡在校园上空,让校园因书香更显魅力无穷!为创建书香校园而共同努力!(发出号召,具有鼓动性即可。)9.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突出了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的渺小单薄(或“形单影只”)。10.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孤独之感;对亲人(朋友、同伴)的思念之情。11.B12.(1)沿着
(2)栏杆
(3)种植
(4)命名13.C
14.(1)瓜州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
(2)居所旁有一块磐石,可以在上面下棋。
15.都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甲文:前堂一后厅一卧房槛外一再后;乙文:门前一旁一由此登山。【附乙文译文】王钟翰的新居所,也是傍山而建。房子前有一个方塘,有十亩田地那么大。松树和桂树共有十株.郁郁葱葱阴凉秀丽。有一面石壁爬满寿藤,为红色,中间夹着碧绿。居所旁还有一块磐石.可以在上面下棋,……从这里开始登山,路程有数百步,一路上多有岩石,直达最高处,可以望见江和远山.可以建一个凉亭。王钟翰请我取名,我说:“可以取名为远帆亭。”16.【A】偶遇中年男子(车上遇到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B】中年男子诉说(遭遇);【C】结清工钱(结清拖欠款)17.①与文章开头“想坐一次火车”“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照应,有首尾呼应之妙;②最后点明母亲坐车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画龙点睛,篇末揭示小说的主旨;③突出文章的主题,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④塑造了一个用心良苦,教育巧妙,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8.①依顺母亲,陪乘火车表现有孝心:②想帮男子卖盒饭,掏钱资助表现有助人之心,同情心(写爱心也可);③结清拖欠工钱并发红包表现能幡然醒悟,知错就改,有良知;④有了火车上的一段经历遭遇后才结清拖欠工钱说明陆总也曾经是个不守诚信的人。19.(A
D)(A项母亲坐火车的目的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D项陆总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男人一再推辞不要,说明男子并非为获得资助。)20.面对女儿的成长,作者既喜又悲(悲喜交集)。喜的是女儿已经长大,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辛苦了,懂事了;悲的是女儿将走向成人世界,少了天真、热情、好奇,“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21.对比22.过渡,领启下文。下文主要写阿宝长大了,懂事了,“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能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照应第①段“悲喜交集”中的“喜”,使文章衔接十分自然。23.这是一个对儿女充满着深爱的父亲形象。在生活上他对儿女们的关心无微不至,如天天为阿宝洗脸,经常为他们买礼物,天天陪他们讲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他时时刻刻关注儿女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成长。24.示例一: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青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代的幸福,多保留些率真和纯洁。示例二: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化作学习的动力,练好本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报答父母之恩。25.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