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崇祯( ) 拏( ) 更定( ) 一芥( )
毳衣( ) 雾凇( ) 铺毡( ) 沆砀( )( )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惟长堤一痕 惟:________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________
(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 )
(2)是金陵人,客此( )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B.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客此
C.余强饮三大杯而别 见余大喜曰
D.上下一白 余拏一小舟
7.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拏一小舟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了西湖雪后奇景。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C.“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D.“更有痴似相公者”“佝偻丈人承蜩”中的“相公”“丈人”均为敬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默写填空
(1).《湖心亭看雪》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2).《湖心享看雪》中描写西湖大雪三日后寂静场景的句子是‘ ”
(3)文中含蓄表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理解:这句用细腻华丽的语言描绘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的景象,直接交待了作者出游的原因。
【乙】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理解:这句可谓神来之笔。写对方的惊喜,其实也就是写自己的惊讶,短短一句,却写出了双方的内心波澜,言简意丰。
13.(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日更定矣……两三粒而已”采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和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15.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
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12),而国人莫之服(13)。
【注释】
(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 (9)犹: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1)则:那么。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 作宾语而前置。
16.从下列加点词中,选出一个有“可是”之意的项( )
A.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17.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
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吾道一以贯之。
18.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 ( ) ②为什么 ( ) ③很好 ( ) ④您 { }
19、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
20.灵公有个什么爱好 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贵廉
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此议今亦可行。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
【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⑤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
2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地广境数千里 广:宽广
B.遂从嗜欲 从;放纵
C.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操 切:胁迫
D.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黩:贪求
2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不属之豪绅 行一切之变
B.是以天下奢侈 相沿以为常事矣
C.则择便巧史书…… 者则争尽力为善
D.数十年于此矣 今日之变,有甚于此
2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刑措亡异
同把刑罚搁置起来差不多
B.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违反正道又凶猛的人比官员的地位还高
C.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
相守中选拔推举官吏不按实情的以及收受贿赂的人
D.国维不张
国家纲纪制度形同虚设
2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炎武引用贡禹的上书,旨在以史为鉴,说明廉之可贵。
B.汉孝文帝时,崇尚廉洁,官场清约,赏罚分明,风气纯正。
C.武帝后期,世风败坏到极点,父兄规劝子弟要洁身自好。
D.顾炎武认为,任用廉洁爱民的人为官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26.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赎罪之法”滋生了哪几方面弊端。
答案
1、zhēn ná gēng jiè cuì sōng zhān hàng dàng 2.A 3.(1)只,只有 (2)裹、围 (3)白汽弥漫的样子 (4)哪能 还 4.(1)人称代词,我 (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5. (1)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2)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6.A 7.C 8.C 9..(1)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了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2)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浓云、远山、湖水,上下全都白茫茫。(3)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 10、(1)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1、(1)撑(船) (2)客居此地
12.乙
13、(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 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夜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3)出了视线的移动,并使人感到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14、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内容上: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15、舟子的话表现出作者深夜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痴”字既表明了作者对西湖雪景的喜爱之情,又含有对故国割舍不下的怀念之情。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16.B 17.C 18.①则 ②何 ③以 ④君 19女伴男装。
20.“妇人而丈夫饰”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21.要想对某些事情受到令行禁止的效果。,必须从在上位的人做起,从自生做起。
22、A 23、C 24、B 25、C
26、、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