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生物(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课时2)
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初步判断上感冒。身边的好朋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去,说:“反正我去不去医院、吃不吃药都得一周左右才能好。”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吗?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课时2)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特性性免疫
(1)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3)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举例:
病原体、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3.抗原决定簇——每一种抗原都有独特的抗原决定簇(标签),人体的免疫细胞能识别标签,从而判断自己和非已物质。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4.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
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抗体的性质:特异性
5.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
二、体液免疫
病原体
抗原提呈细胞
摄取
辅助
T细胞
处理
提呈
B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增殖、分化
产生
分泌
抗体
与抗原 结合
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直接接触
信号②
信号①
二次免疫
增殖分化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刺激
记忆B细胞
3.二次免疫
二、体液免疫
抗体数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
二次免疫的特点:反应迅速 反应强烈
据《列子·汤问》记载:名医扁鹊曾用“毒酒”将鲁公鬼、赵齐婴两人“迷死三日”,给他们做“剖胸探心”手术在2500年前,这种手术的实施当然绝无可能。1954年,美国医生默里(J.Murray)第一次成功实施同卵双生兄弟间的肾移植,这是移植医学史上首个长期存活的病例。现在人类已能移植除人脑外几乎所有的重要组织和器官。对某些器官衰竭患者来说,器官移植是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但即使移植同种生物的器官,免疫排斥反应也是器官移植术后常见且最关键的临床问题。移植的器官为什么会被排斥呢?这与免疫有什么关系?
三、细胞免疫
近交系小鼠是采用双亲相同的小鼠交配或亲子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并筛选获得的,可以认为都是纯种。1953年,英国生物学家梅达沃(P.Medawar)
等用近交系小鼠进行了皮肤移植实验(如图)。
1960年,梅达沃因在免疫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杰出成
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1]将A系小鼠的背部皮肤移植到B系
小鼠的背部,在开始几天内B系小鼠的血管长入移
植的皮肤内,但10天后,移植的皮肤坏死、脱落,
发生初次免疫排斥反应。如给已发生初次免疫排斥
反应的B系小鼠再次移植同一A系小鼠的皮肤,则在
移植后的第3天就出现了强度大于第一次的再次免疫排斥反应。
小鼠皮肤移植实验
三、细胞免疫
[资料2]取接受过A系小鼠皮肤移植的B系小鼠的淋巴细胞,输注给未接受过A系小鼠皮肤移植的B系小鼠,则B系小鼠初次接受A系小鼠皮肤移植即直接发生强烈的再次免疫排斥反应。
分析讨论
1.为什么再次免疫排斥反应比初次免疫排斥反应快而强?
2.若给已发生初次免疫排斥反应的B系小鼠移植C系小鼠的皮肤,B系小鼠会发生什么反应?为什么?
3.实验③中,为什么B系小鼠初次接受A系小鼠皮肤移植即直接发生再次免疫排斥反应?你认为实
验③中输注的是哪种淋巴细胞?
4.1961年,澳大利亚的米勒做了一个实验,将新生小鼠的胸腺摘除,等到该小鼠长大后向其移植另
一品系小鼠的皮肤。你预测会有什么实验结果?
小鼠皮肤移植实验
2.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
三、细胞免疫
三、细胞免疫
入侵
识别
增殖
分化
识别
接触
裂解死亡
病原体
抗原提呈细胞
摄取
辅助
T细胞
处理、提呈
分泌 细胞因子
二次免疫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刺激
增殖分化
细胞毒性T细胞(左)与肿瘤细胞(右)密切接触
细胞毒性T细胞(左)攻击靶细胞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相互关系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同时释放细胞因子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产生效应
方式
细胞毒性T细胞
浆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靶细胞
抗原
作用对象
细胞免疫
项目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网络图
辅助T细胞
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甲状腺激素等
乙酰胆碱等
TRH等
糖皮质激素等
干扰素等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