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生物(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人体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课时1)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亲近大自然能让他们感知世界、陶冶性情、强健体魄、增长知识。经常在山野间尽情玩耍的孩子,一般不容易生病,而有些如同温室的花朵般被精心呵护的孩子,却容易被疾病困扰。人体并非天生就有很强的免疫力,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被病原体“侵犯”后才逐渐增强免疫力的。那么,人体通过什么系统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当病原体侵袭人体时,机体又是如何进行免疫反应的?如果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会造成什么后果?
11世纪中国发明人痘接种术
1796年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术
1979年全世界消灭天花
1999年疟疾疫苗试验成功
1857-1885年巴斯德创立细菌学说
1892-1898年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发现病毒
1901年里歇发现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1901年梅契尼科夫提出免疫机制的细胞理论
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
1996年何大一提出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
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即使在清新的空气和清澈的水体中,也分布着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病原体。没有洗干净的手上附着的微生物的数量可以达到5个(左图)。组成人体的细胞也会衰老、损伤或病变。但在一般情况下,机体总是能化解这些频频来袭的“内忧外患”而免于雁患疾病。这是因为每个人都自带一套“私人防护系统”。那么,这个防护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又是如何发挥防卫和监控功能的呢?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课时1)
吞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黄色部分)放大1200倍
在你的左臂外侧,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个微小的疤痕,这是接种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所留下的印记,称为卡疤。我国规定,新生儿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需在出生24小时后尽快注射卡介苗。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建议,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儿或儿童需尽快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什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规定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之后,我们体内发生了什么反应?小时候接种的卡介苗,长大了还有用吗?
18世纪至20世纪中叶为经典免疫学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对人体现象的观察阶段进入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阶段,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资料1] 鸟类泄殖腔的背侧有一个特殊的腺体,称为腔上囊(bursa of Fabrieius),囊壁的黏膜层富含淋巴细胞。1957年,美国人格利克(B.Glick)发现切除鸡的腔上囊后,会导致抗体产生缺陷,遂将此类淋巴细胞称为B淋巴细胞。1961年,澳大利亚免疫学家米勒(J.Miller)通过观察切除胸腺的新生期小鼠,美国免疫学家古德(R.Good)通过观察一名先天性胸腺缺陷的新生儿,都发现了外周血和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产生明显缺陷的现象,因此将依赖于胸腺(thymus)发育的淋巴细胞称为T淋巴细胞。1965年,古德和美国免疫学家库珀(M.Cooper)等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揭示了两种淋巴细胞的存在1974年,库珀等以孕期第14天小鼠胚胎的肝为材料进行细胞培养,得到了B淋巴细胞。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医学家诺萨尔(G.Nossal)和瑞士学者瓦萨利(P.Vassalli)用小鼠骨髓(bone marrow)细胞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至此科学家们发现,在哺乳动物体内,造血组织担负了类似鸟类腔上囊的功能。
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的发现及作用
分析讨论 1.根据资料1分析,哪些器官、细胞、物质参与了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
[资料2]1966年,库咱和同事分别利用射线处理、切除腔上囊和胸腺等方法进行实验,阐明了由这两种器官产生的淋巴细胞所具有
的不同功能。为了研究免疫
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
源、分化与作用,也有其他
科学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
实验。图示是综合了科学家
所做部分免疫实验的示意图
(图中黑色箭头与红色箭头
分别为两组不同的实验处理)
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的发现及作用
大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
只有输入淋巴细胞后小鼠才恢复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
小鼠丧失全部免疫功能
切除小鼠的胸腺
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胸腺的小鼠
恢复全部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提到一定恢复
分别输入
各类白细胞
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
只输入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只输入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实验示意图
分析讨论 2.资料2中,去除小鼠胸腺后用X射线照射小鼠,可检验什么科学假设?输入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小鼠的免疫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请分析相应类型淋巴细胞的功能。
分析讨论 3.为什么只回输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仅有部分恢复?而同时回输T、B淋巴细胞后,免疫功能可以全部恢复?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树状突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
2.免疫器官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
3.免疫细胞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
3.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抗体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2)溶菌酶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3)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一、人体的免疫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 人体的免疫功能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病原体相互作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生来就具有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免疫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它们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和黏膜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3.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4.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2)免疫自稳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可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