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生物(苏教版)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其他植物激素(课时2)
在玫瑰葡萄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可以提高葡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但如果施用不合理,可能会造成果实空心等问题。葡萄植株里有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为什么还要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呢?
第二节 其他植物激素(第2课时)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1)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
(2)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植物激素完全不同,如α-萘乙酸、矮壮素。
以下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一些事例。
事例1 在用传统方法生产啤酒时,大麦芽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利用大麦芽,实质是利用其中的α-淀粉酶。有人用赤霉素处理大麦,
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事例2 对西瓜、草莓、葡萄等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也叫膨
大素),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加快水果成熟,使其提前上
市。但使用膨大剂的水果与正常水果相比,口感较差,汁水较少,
甜味不足,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事例3 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
健康。例如,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的青鲜素(抑制发
芽)可能有副作用。
发芽的大麦
用了彭大素的西瓜变地雷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资料1】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说明书(部分)。
【性能特点】具有刺激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的作用,促进植物各种器官的生长、发育、提早成熟;防止落花落果,提高结实率;打破多种植物种子、抽苔等多种功能。适用范围广,无任何毒害,可减少空亮率,增加千粒重,促进抽糖、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增大增重,产量大幅度提高。
【使用方法】叶面喷施:每袋兑水15-20kg均匀喷施在作物叶片正反面。(二次稀释效果更好)
【适用对象】蔬菜、瓜果、果树、花卉、烟草、中药材、棒子、园林、粮食作物等。
【注意事项】1.可以与杀虫剂、调节剂、叶面肥混用增效,尽量避免与强碱物质混用。2.产品路有结块或涨装现象,属正常现象,不影响使用效果。3.应避开烈日高温,早晚使用效果更佳。4.保质期5年生产日期:见盒体或盒内包装袋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资料2】试列出几种我国法规禁止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危害,或者举一两个因植物生长调节剂指标不合格而引起的农产品贸易纠纷。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我国禁止使用的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①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②调节花的雌雄比例;③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④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
(2)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
(2)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4.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负面影响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5. 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1)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经国家指定单位检验并进行正规田间试验,充分证明其效益,无毒、无害方可批准登记;
(2)在销售中禁止夸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
(3)禁止在肥料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以及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3)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2.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处理插条的常用方法
a.浸泡法:要求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的浓度较小。
b.沾蘸法:省时,但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的浓度较高。
②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更合理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③注意控制无关变量。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2.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工业品为液体。当溶液pH<3.5时,它比较稳定;但随着溶液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乙烯。乙烯对水果有催熟作用,还可以进一步诱导水果自身产生乙烯,加速水果成熟。
多数植物的种子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都能正常萌发,但是莴苷、烟草和拟南芥等少数植物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人们在研究光对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的影响过程中,逐步发现光是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外界信号。
[资料1]1937年,美国科学家弗林特(L.Flint)和麦卡利斯特(E.McAlister)报告了莴莒种子发芽实验:在一个暗箱内将固定光源通过分光镜分解成
不同波长的光源,然后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分别照射浸泡过
的莴莒种子,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他们注意到,波长520~
700nm的光照(包括黄色、橙色和红色)能促进莴莒种子的萌
发,在此范围内,波长越长促进效果越明显,但促进发芽的
光照临界波长约为670nm,超过760nm(接近红外光)的光照则
明显抑制莴莒种子的萌发。
分析讨论 1.弗林特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资料2] 1952年,美国科学家博思威克(H.Borthwick)等用大型光谱仪白光分解成单色光,处理莴莒种子。他们用红光(简称为R)和远红光(简称IR)交替照射莴莒种子,不同光照处理条件下,莴莒种子的发芽率如表所示。
分析讨论
2.博思威克的研究能否说明他发现了光敏色素?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不同光照处理下莴苣种子的发芽率
[资料3] 1959年,美国科学家巴特勒(W.Butler)等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测定黄化玉米幼苗对不同光质的吸收情况。发现玉米幼苗提取液经红光照射后,其红光区域吸收少,而远红光区域吸收增加;反之照射远红光后,红光区域吸收增加。红光和远红光交替照射后,这种吸收光谱可以多次可逆地变化。
分析讨论 3.巴特勒的实验是否说明黄化玉米幼苗既能吸收红光又能吸收远红光?能否认定植物体内存在两种可转换的吸光物质?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资料1] 少数植物(如烟草和莴菅)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有些植物(如早熟禾、毛蕊花)的种子在有光条件下萌发得好一些,还有一些植物(如洋葱、番茄)的种子萌发,则受光的抑制。研究发现,萌发需要光的种子一般较小,储藏的营养物质也很少。
[资料2] 豆芽是在黑暗的环境中培育的,它的细胞中不含叶绿素,茎(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下胚轴)比在光下要长很多。豆芽一旦见光,就会发生形态变化并长成豆苗。
[资料3] 很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例如,菠菜只有白天长度超过13小时才开花;菊、水稻则要在白天短于一定的时长才开花。当然,也有不少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没有关系,如黄瓜、棉花、向日葵等。
讨论1.那些需要光才能萌发的种子是需要光照给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吗?
2.从豆芽到豆苗,光对植物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影响?
3.有些植物根据昼夜长短“决定”是否开花,是哪种环境因素在起作用?这与植物激素的分泌有关系吗?
4.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接受光的调控,是如何体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资料1] 温带地区,树木年复一年地加粗,构成一圈圈的年轮,表现出季节周期性变化。年轮形成的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
讨论 树木的年轮与季节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直接关系?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资料2] 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冬小麦、冬大麦、崽兰等就是这样。
冬小麦要经历春化作用才能开花
讨论
有的植物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这对于它们适应所生存的环境有什么意义?
关于温度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实例,你还能举出一些吗?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牡丹的种子若在秋季播种,则第二年春天发芽;若春季播种,当年只能生根而不能分化出地上芽。此现象的原因是牡丹在种子萌发期间必须经受一段时间的低温作用,才能发芽或开花。这种需经过低温诱导植物才能开花的现象叫春化作用。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条件。
三、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