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2025-2026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2025-2026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27 17: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章鱼的隐身术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科学探究
通过对不同进化学说的学习,认同人类认知的渐进性以及多种理论的共存现象。
社会责任
收集资料,认同人类同其他物种一样,也是进化的产物。
生命观念
运用生物进化论解释适应的形成与生物的进化。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
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分析不同进化理论的优缺点
拟叶蝗
钩线青尺蛾的幼虫
菲律宾叶虫
巨叶虫
兰花螳螂
竹节虫
找找看,虫虫在哪里
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
还能举其他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枯叶蝶
枯叶蛱蝶,以其前后翅相叠其翅形及斑纹似枯叶而著称。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膀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也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拟态现象,目的就是使自身不易被天敌发现。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保护色——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警戒色——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适应的含义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人的小肠
小肠内壁
毛细血管
小肠的结构特点适于消化和吸收
毛细血管的结构适于物质交换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仙人掌叶子退化,减少水分蒸发
根系发达,伸展到更远地方吸水
这些特征适应于在干旱环境生存
生殖方式: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受精方式: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
这些都是各种生物适应繁殖的特征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资料1]
枯叶蝶的卵常被小峰寄生;幼虫期易受到鸟类、步甲、土蜂、胡蜂、猎蝽等的捕食,寄蝇、茧蜂、姬蜂也常寄生在它们体内,它们还常受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蛹期的天敌有姬蜂、小蜂、马蜂等。
[资料2]
雷鸟在冬季来临之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这有利于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但是如果下雪时间推迟,这种体色反而会使雷鸟更容易被天敌发现。
适应的特点
普遍性、相对性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食蚁兽
鼹鼠
①生物的来源(物种可变):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②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的学说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尝试用拉马克的理论解释长颈鹿的适应性特征—长脖子的形成
环境作用在前,生物变异在后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用眼过度,视力反而下降!
批判性思维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足
① 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
② 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具有局限性。
意义
① 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②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学说
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的博物学家,他曾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了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并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深入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事实1:
生物都有过
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事实1:
生物都有过
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事实1:
生物都有过
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
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事实1:
生物都有过
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
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尝试用达尔文的理论解释长颈鹿的适应性特征—长脖子的形成
(不定向)变异在前,(定向)自然选择在后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手段、生物进化的动力
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足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
②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意义
①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束缚,走上了科学轨道。
②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抗生素的发现及应用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许多细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甚至产生了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的“超级细菌”。
【资料1】在一个细菌群体中,
细菌会自发产生突变,突变是
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其中
一些突变会让细菌对抗生素产
生抗性而成为耐药菌。细菌的
繁殖速度很快,一般20分钟就
能繁殖一代,因此细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快则数月,慢则两年。细菌群体耐药率达到70%~80%也仅需10年左右。
【资料2】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针对我国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
(1)我国感冒病人中至少有60%使用抗生素,而且发烧就用抗生素。
(2)一般家庭中常备抗生素药品,有时当作预防药品使用。喜欢选择价格贵的和新的抗生素药品。
(3)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800万~1200万单位。(说明:青霉素发现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细菌感染)
(4)我国药品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中,抗生素药品占一半以上。人均年消费抗生素量为140g左右,是欧美国家的10倍。
分析资料1,总结耐药菌产生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
滥用抗生素使大量细菌出现耐药性,致使许多抗生素失去疗效,大大缩短抗生素药品的“寿命”,人类可能会回到“无抗菌药的年代”。利用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遏制抗生素滥用。
为避免产生“超级细菌”,在抗生素使用上个人仅仅“独善其身”行吗?我们还能为阻止“超级细菌”的产生做些什么?
1. 有人认为,工蜂不能繁殖后代,因此,它们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在进化上没有意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濒危植物金花茶
濒危动物金丝猴
2. 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会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