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74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74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7 18:2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74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X+N―→Y+O、Y+Li―→2X,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以和分别表示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  )
A. ,
B. ,
C. ,
D. ,
2.日本政府将核废水排放到大海中,这引起了全球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现有一块质量为的含铀矿石,其中铀的质量为,铀经过一系列衰变后最终生成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时间后,矿石的总质量变成
B. 对此矿石加热,半衰期会变短
C. 经过时间后,矿石中铀的质量会变成
D. 在核聚变反应中,可用石墨控制聚变速度
3.关于太阳上进行的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聚变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B. 核聚变中电荷不守恒
C. 太阳质量不变
D. 太阳核反应方程式:
4.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作用会产生中子,中子与大气中的氮14会产生以下核反应:N+n―→C+H,产生的C能自发进行β衰变,其半衰期为5 730年,利用碳14的衰变规律可推断古木的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发生β衰变的产物是15 7N
B.β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来自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C.近年来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C的半衰期发生微小变化
D.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C含量为活体植物的,则该古木距今约为11 460年
5.20世纪初,物理学家卢瑟福及盖革等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发现,a粒子穿过金箔后只有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此现象说明(  )
A. 原子不显电性
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 电子占原子质量小部分但体积大
D. 原子核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且体积小,带正电
6.大连相干光源是我国第一台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其激光辐射所应用的玻尔原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特征。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紫外光的光子能量大于3.11 eV,当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不同频率的紫外光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7.中科院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DAMPE)的探测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宇宙空间中存在着质量为m、动能为Ek的新物理粒子,科学家推测,它可能就是暗物质。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根据以上信息,这种新物理粒子的物质波长为(  )
A. B. C. D.
8.碘125衰变时产生γ射线,医学上利用此特性可治疗某些疾病。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若将一定质量的碘125植入患者病灶组织,经过180天剩余碘125的质量为刚植入时的(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9.原子处于磁场中,某些能级会发生劈裂。某种原子能级劈裂前后的部分能级图如图所示,相应能级跃迁放出的光子分别设为①②③④。若用①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且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则( )
A. ①和③的能量相等
B. ②的频率大于④的频率
C. 用②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 用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
10.某空间为真空环境,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足够大的匀强磁场区域,一钚核239 94Pu静止在磁场中的O点,某时刻发生衰变,生成新核235 92U和α粒子,其中质量为4m、电荷量为2q的α粒子以动量大小p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若衰变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两种粒子的动能,且两粒子运动中只受匀强磁场的洛伦兹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钚衰变时的核反应方程式为239 94Pu→235 92U+4 2He
B.衰变过程中质量亏损约为
C.新核和α粒子的运动半径之比约为46∶1
D.新核235 92U与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约为235∶184
11.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若大量氢原子处于n=1,2,3,4的能级状态,已知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1eV=1.6×10-19 J,某锑铯化合物的逸出功为2.0 eV,则( )
A.这些氢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发出3种频率的光
B.这些氢原子跃迁过程中产生光子的最小频率为1.6×1014 Hz
C.这些氢原子跃迁过程中有4种频率的光照射该锑铯化合物可使其电子逸出
D.一个动能为12.5 eV的电子碰撞一个基态氢原子不能使其跃迁到激发态
12.有一种新型光电效应量子材料,其逸出功为W0。当紫外光照射该材料时,只产生动能和动量单一的相干光电子束。用该电子束照射间距为d的双缝,在与缝相距为L的观测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测得条纹间距为Δx。已知电子质量为m,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则( )
A. 电子的动量
B. 电子的动能
C. 光子的能量
D. 光子的动量
13.静止的重金属原子核Bi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图中的1、2所示,已知轨迹2对应粒子的动量为p,带电荷量为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核X的运动轨迹对应大圆1
B.Bi发生的是α衰变
C.Bi发生的是β衰变
D.大、小圆对应的半径之差为
三、非选择题
14.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的最短波长为。氢原子能级公式为(未知),普朗克常量,光速。求氢原子的基态能量。
15.已知氘核质量为2.014 1 u,氚核质量为3.016 1 u,氦核质量为4.002 6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0×1023 mol-1,氘核摩尔质量为2 g·mol-1,1 u相当于931.5 MeV。求氘与氚聚变成氦的核反应中,4 g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能量的数量级。
16.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是轻核聚变为氦核的过程,有一种反应序列是质子循环,相当于4个质子聚变生成一个氦核和另外两个相同的粒子,核反应方程为H→He+X+ΔE,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1,氦核的质量为m2,另外的两个粒子的质量均为m3,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为4×1026 J,已知光速c=3×108 m/s,求:
(1)X的质量数A、电荷数Z及一次聚变释放的能量(用字母表示);
(2)太阳每秒亏损的质量为多少千克?(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17和一个质子,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已知α粒子的比结合能为ε1,氮核的比结合能为ε2,该反应需吸收ΔE的能量,设氮核N静止。
(1)写出该反应的核反应方程;
(2)求氧17的比结合能;
(3)已知mα=4.002 603 u,mN=14.003 074 u,mO=16.999 133 u,mH=1.007 825 u,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该反应需吸收的能量ΔE=1.19 MeV。若核反应中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要使这一反应可能实现,求入射的α粒子的最小动能。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A
解析:
根据核反应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第一个反应:,
第二个反应:,
联立解得:,(为质子),故A正确。
答案:C
解析:
A. 半衰期仅针对铀核,衰变产物仍在矿石中,总质量接近,错误。
B. 半衰期与温度无关,错误。
C. 经,铀质量为,正确。
D. 石墨用于控制核裂变,核聚变需磁场约束,错误。
答案:A
解析:
A. 核聚变需高温高压条件,正确。
B. 核反应电荷守恒,错误。
C. 太阳因聚变质量逐渐减小,错误。
D. 给出方程为铀裂变,非聚变,错误。
答案:D
解析:
A.的衰变方程为,产物为,错误。
B. 电子来自核内中子变质子,错误。
C. 半衰期与环境无关,错误。
D. 含量为对应2个半衰期,年,正确。
答案:D
解析:
α粒子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中心有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核,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能级跃迁可能:()、()、()。
紫外光能量,故和为紫外光,共2种,B正确。
答案:D
解析:
物质波波长,动能,联立得,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180天为个半衰期,剩余质量,故B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BCD
解析:
A. ①和③的能级差不同,能量不相等,错误。
B. ②的能级差大于④,故频率更高,正确。
C. ①能发生光电效应,②能量更大,一定能发生,正确。
D. ④能量小于①,最大初动能小于,正确。
答案:ABD
解析:
A. 核反应方程为,正确。
B. 动量守恒,总动能,质量亏损,表达式合理,正确。
C. 轨道半径,,错误。
D. 周期,,正确。
答案:BC
解析:
A. 最多辐射种光,错误。
B. 最小能量差为(),频率,正确。
C. 能量的光有4种(),正确。
D. (能级差),可跃迁,错误。
答案:AB
解析:
A. 电子干涉,德布罗意波长,故,正确。
B. 动能,正确。
C. 光子能量,而非,错误。
D. 光子动量,表达式错误,错误。
答案:BD
解析:
A. 衰变中,新核电荷数大,轨道半径小(),故轨迹1为新核(小圆),错误。
B. 轨迹外切,为衰变(同种电荷),正确。
C. 衰变为内切轨迹,错误。
D. 轨迹2对应粒子即新核X的动量为p,带电荷量为q,则He的动量为p,带电荷量为,所以大、小圆对应的半径之差为=,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
解:
最短波长对应能级差最大的跃迁():
由能级公式,代入得:
解:
核反应:
质量亏损:
释放能量:
4g氘的物质的量为,核数
总能量:,数量级为。
解:
(1)由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故为正电子1 0e。
质量亏损,释放能量。
(2)太阳每秒亏损质量:
解:
(1)。
(2)总结合能守恒:
(3)质量亏损能量:
最小动能为质量亏损能量与吸收能量之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