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笔墨生辉
——《兰亭集序》的修辞密码
目
录
繁复
壹
对偶
贰
叁
借代
伍
陆
对偶
引用互文
肆
衬托
柒
结论
繁 复
壹
【原文内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一、繁复
【文本解读】
1.繁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语或句子选用在一起,重复描写或述说同一意思以突出事物多方面特征的一种修辞方法。
2.这里用了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方法同指一个年份,看似多余,实则使用了繁复修辞法,从“国历”和“公历”两个不同角度说明:
“永和九年”用的是王羲之所在国东晋穆帝的年号纪年,意在突出自己所在国;
“岁在癸丑”用干支纪年,这种方法古代早已有之,更为南北朝时期各国所公认通用,以此纪年意在同通用纪年法“接轨”。
对 偶
贰
【原文内容】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二、对偶
【文本解读】
1.这些对偶句如同精心搭建的对称园林:“群贤”与“少长”的人潮相对,“崇山”与“茂林”的景致相映。
2.最绝妙的是“仰观宇宙”与“俯察品类”的天地对话,既像摄影师用广角镜头捕捉宏大,又像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精微。
3.这种结构之美,让文字自带节奏感,读来如踏青石板路,步步生韵。
借 代
叁
【原文内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三、借代
【文本解读】
1.以上各例加点处均为借代,但其借代方式不尽相同。
2.“丝竹管弦”中“丝”“弦”指代弦乐,“竹管”指代管乐,合起来指代乐宫演奏。这是借材料代本体。
3.“一觞—咏”中“觞”是酒器,“咏”是吟咏,是动作,这里是用相关事物、相关动作代本体。
【原文内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三、借代
【文本解读】
4.“俯仰”本为向下看向上看两种动作,此处指代人生活在世上的应酬进退、周旋。这是以特征代本体。
5.“怀抱”,名词,本指胸前,此处借指内心,这是以相关事物代本体。“一室之内”意为在一起,这是以具体代一般。
这些借代手法的运用使语言表达具有简洁别致之美。
衬 托
肆
【原文内容】“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衬托
【文本解读】
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既是实写天气,又是衬托作者舒展和畅的好心情。同样,“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在写实的同时更衬托了心胸廓大视野开阔,这两例均属衬托之中的正衬之法。
2.作者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使情感表达具体而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对 偶
伍
【原文内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五、对偶
【文本解读】
1.句中同时使用了对偶、借代、转品三种修辞格。
2.上下句为对偶。
“彭殇”为借代。彭,彭祖,这是以一个传说为八百岁的长寿者指代长寿的人;
殇,是未成年而天亡,这是指代短命的人,这都是以特殊代一般。
3.“一”“齐”均活用为动词,这在修辞上叫转品(也叫转类),即把某一类词转化作别类词来用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会使语言典雅生动新颖别致。
引用互文
陆
【原文内容】“死生亦大矣”“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陆、引用互文
【文本解读】
1.“死生亦大矣”:化用《庄子》如同论文引用经典,增强说服力。
2.“世殊事异”即世事殊异,可译为时代和事情不同。
互文是一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修辞手法,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较常见。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例子: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是烟月笼寒水,烟月笼沙;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
结语:流淌千年的修辞基因
结 语
柒
七、结语
从繁复开篇到互文收尾,王羲之示范了如何用文字搭建连通古今的桥梁。
当我们今天用“绝绝子”点赞、用“yyds”膜拜时,不妨回望这篇千年范文——那些让文字永葆青春的修辞密码,早在会稽山水间悄然写就。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