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课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课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5 15: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课例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语文教学应在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认识历史著作的同时,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曹刿论战》等来说,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记言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我个人认为,教学时也不必把文字的难度想像得太大,毕竟初中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要相信他们是有相当学习能力的,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有些涉及到专门性知识如历史知识的地方,教师则必须讲解、点拨到位。其次,在古文的教学中仍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安排不同要求的读书,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的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方法
4、理解并学习唐雎的不畏强暴,自主自强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为新课标指导下的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文章对话的意思,借助读出潜台词的过程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在矛盾冲突中对比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唐雎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多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
因为是文言文,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能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为本文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文章描写人物非常传神,则要求学生精读、品读,指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之妙。
(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综合运用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利用阅读反思与批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相互启发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引题:《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记载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魏策》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说的是战国末年,在野心勃勃的秦王羸政已经消灭了韩魏之后,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
第二步: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请四位同学来朗读课文的四个小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读后,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为下一步顺畅地朗读全文做准备。接着,齐读课文全文,注意不要有读破之处。
正音的工作结束后,请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下来,准备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交流。
读完后,请两至三位同学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注意不要求字字落实。
[明确]这篇文章写的是秦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嬴政向安陵郡挑衅,以换地为名想挑起战争。安陵郡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终于使秦王嬴政屈服。
第三步,质疑及交流。
讲解1:前面我们说过,这是一篇描写强弱斗争的文章,刚才在自读时,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中有表现秦国强大而安陵弱小的语句呢
[明确]①秦国“以五百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②“秦王不悦”,于是“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解释为“因此,于是”;秦王不高兴,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之弱。③秦王嬴政当时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前两点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第三点教师可做些点拨)
这个思考题的回答要求引用原文,教师可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点拨。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两节的内容,包括字词的意思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中,教师应重点点出“安陵君其许寡人”“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这两句话,组织同学们讨论,掌握意义。
讲解2:秦国强大而安陵弱小,秦王嬴政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显然,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如果打仗,弱小的安陵绝不是强秦的对手,所以出使秦国的唐雎的表现就成了关键。这时,唐雎有哪两个表现呢 请依据原文回答。
[明确]唐雎先是说了一段话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而后“挺剑而起”,做出动作。
第三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作者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进行了精细的描写,同时,这一节也是情节发生逆转的关键段落,在学生对这一节有了比较清楚的整体感受以后,请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后让学生对这一部分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这里应重点解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抢地耳”,和“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这两句的意义,以及“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苍鹰击于殿上”的意思。同时,由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了解不多,教师可补充有关古代著名刺客的知识。
第四步,发展训练,体会文意。
齐读“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苍鹰击于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欣赏排比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并作练习,尝试在其后加上“唐雎之刺秦王, ”(引原文或参考原文)再连起来齐读,体会这样说的气势,以及在秦王面前这样说的效果。
[明确]“唐雎之刺秦王,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练习完成后,请学生跳读课文,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秦王表现:“秦王不悦”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英雄。
学生分析完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次齐读全文,连贯、完整地感受整篇文章。
第五步,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面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良风气,面对歹徒,应当怎样有勇有谋地斗争 当国家有难,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有人挑起战争;比如说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时,你应当怎样做 答题时教师注意点到为止,不要上纲上线或偏离课文。
第六步,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节。
2.在课外查阅有关刺客的知识或故事,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三人:专诸、聂政、要离的事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教学设计的实施,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建议将以上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附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秦王不悦”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唐雎之刺秦王”,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文章主题:赞颂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上好每一节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面对内涵丰富、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情节性、故事性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的课文。在教学这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把疏通字词疑难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和基础,所以基于学生的情况和课文篇幅及难度的考虑我没有采用串讲、小组翻译的形式,而是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进行大胆自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有困难的地方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解决。这个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个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适合在教授篇幅较短和知识点不太密集的文言文时使用。本节课在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故事复述、质疑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生在感悟唐雎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的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即唐雎在文中所提到的“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以及与秦王同归于尽的想法是否值得提倡,,唐雎的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本节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学会学习。唯一遗憾的是,时间分配欠合理化,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小练笔: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更要加强课堂程序、时间分配等方面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机。我坚信:只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就会在这片神奇的沙滩上拾取更多美丽的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