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
四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六单元 八音盒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材分析: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首经典作品,这首作品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受到了世界各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特点,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匈牙利舞曲的特殊风格和技巧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对欣赏总是不自信,不敢表现,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肯定学生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听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通过声势帮助学生记忆乐曲,引导学生初步分辨三部曲式的音乐结构。
创意实践:通过律动参与图形谱、哼唱、打击乐器等方式,发展学生听觉思维,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勃拉姆斯及其音乐作品风格。喜欢世界其他优秀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记忆乐曲的主题。
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声势律动表现音乐作品。
教具用具:
多媒体 钢琴 打击乐器 图形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1.教师随音乐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谱,并提出问题。 问题:小矮人有没有挖到钻石? 2.教师按照图形谱讲解故事,通过图形谱引入课题。 聆听音乐,学生观察老师在黑板画图形谱,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聆听童话故事 通过故事的方式自然导入对作品的初次完整聆听,感受乐曲的整体情绪,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和图形谱的集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形谱引入课题《匈牙利舞曲》
新 课 教 学 1.介绍作曲家及作品,揭示主题并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A+B+A1 2.欣赏A乐段 (1)播放音乐,了解A乐段的速度和力度分别有什么特点 (时快时慢 时强时弱) (2)A乐段包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加入声势动作。(提示:注意力度变化,随之增加难度,乐曲强弱对比拍明显) 3.欣赏B乐段 (1)聆听B部分感受这一部分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 (时强时弱 时快时慢) (2)总结B乐段的情绪变化,根据图形谱加入声势动作。 4.欣赏A1乐段 对比学习A乐段和A1,并做讲解。 5.律动感受:创编表演,带领学生根据图形谱创编相应的动作。 6.出示乐器谱,教师引导学生演奏乐器。 7.完整欣赏全曲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谱和聆听音乐,乐曲分为三段。 学生看老师出的图形谱聆听第A乐段音乐并回答。 聆听音乐,声势律动。 带着问题聆听B乐段并回答问题。 聆听音乐,声势表现音乐。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谱和聆听找出不同之处。 学生扮演小矮人角色,分工进行表演,用动作来感受歌曲及享受音乐。 学生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学生加入声势动作完整表演全曲。 介绍作曲家背景,增强理解,了解曲式结构。 巧妙的根据图形谱分主题,A段是第一主题是教学重点,先入为主的常规思维,加深学生对A乐段的主题的印象,分段欣赏,化繁为简,层层深入。 分段赏析,让学生了解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 对比教学 在游戏中熟悉旋律,再次感受旋律、力度和速度上的特点,提高兴趣帮助记忆乐曲旋律和音乐强弱对比。 整体感知音乐
拓展 7.拓展延伸:欣赏电影《大独裁者》片断。 观看卓别林喜剧片段。 再次感受作品的魅力,提升音乐素养。
小 结 音乐源于生活,需要我们会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感受音乐的魅力。 认真聆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与生活联系。 课堂小结,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A+B+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