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散文诗二首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7 20: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作者简介
词语解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并蒂(bìng dì):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词语解释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攲斜(qī):倾斜、歪斜。歪斜不正。
慈怜(cí lián):慈爱怜惜。
荫蔽(yīn bì) :树木遮蔽。“荫”,树荫。读“yīn”或“yìn”,此处读一声,在“荫庇”中读四声。
自主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烦 闷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开满 亭亭
不适意,徘徊
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左右攲斜
无依无靠
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品“荷”悟情
1、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感动
自主探究
2、作者因何烦闷?
“半夜”,说明作者有心事,彻夜未眠;“繁杂”,作者心情不好,所以连雨声也听起来是繁杂的;“浓阴的天”,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所以,作者觉得烦闷。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自主探究
3、作者还因什么事烦闷?他看到了什么?
白莲凋谢了,“散飘”“只”突显了一种残败、萧瑟的情境,触动作者内心,更添烦恼。
白莲: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自主探究
4、此时的红莲出场了,它又是怎么样的呢?
红莲盛开,显示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情境
开满了,亭亭地立在绿叶间。
自主探究
5、红莲的命运有没有出现转机?
作者的担忧解除了,所以他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红莲却不摇动了。
自主探究
6、此时的作者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为什么高兴会成为感动?
母亲保护孩子。
作者看到这一幕,想到了母亲就是那荷叶,而我就是那个躲在母亲身下的红莲。
合作探究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内涵?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比成荷叶,将自己比成红莲,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
结构梳理
两缸莲花——回忆往事
红莲盛开——引人注目
雨打红莲——心绪不宁
荷叶荫蔽——深受感动
荷叶·母亲
讴歌母爱
《金色花》
作者:泰戈尔
(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又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1913年以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
作者介绍
背景知识
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嘻 匿 嗅 戈
祷 衍 膝 棚
字词学习
dǎo yǎn xī péng
xī nì xiù gē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整体感知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妈妈。
活泼、可爱、顽皮、天真、
慈爱
但又体贴,关心母亲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整体感知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回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01
合作探究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02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03
黄昏时拿灯去牛棚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跳到妈妈面前, 恢复原形
妈 妈

沐浴后做祷告
中饭后读书时
合作探究
结合④ ~ ⑦段的时间顺序描写,说说“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04
这是一次对母爱无私的回报。孩子想为正在祷告的母亲做点什么,于是悄悄开放花瓣,并散发香气让母亲闻到。这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第④段
写第一次嬉戏
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为了不让正午的阳光损伤母亲的眼睛而将自己的影子投在书页上,从而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第⑤段
写第二次嬉戏
这是以孩子独特的纯真、调皮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对母亲的热爱、依恋。
第⑦段
写第三次嬉戏
合作探究
默读第八、九自然段: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的话语体现了孩子淘气、顽皮的性格,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母子的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深情。
语言描写
合作探究
第⑧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体现了母亲不见了孩子,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母亲对孩子“失踪”的嗔怪。
合作探究
聪明伶俐
温柔沉静
善良
慈爱
孩子
妈妈
天真烂漫
调皮可爱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爱妈妈
虔诚
深入探究
泰戈尔为什么要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来比喻孩子呢?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而且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同时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
结构梳理
让妈妈嗅到花香
投影到妈妈读的书页上
跳到妈妈的面前恢复原形
三次嬉戏
母子对话:坏孩子、不告诉你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不出声
金色花
回报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