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5节 实验描绘I-U特性曲线(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5节 实验描绘I-U特性曲线(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07:23:06

文档简介

第5节 实验:描绘I U特性曲线
?实验目的
1.描绘小灯泡的I U特性曲线。
2.学习设计测量电路与控制电路。
?实验原理与设计
1.原理:测量多组U、I值,绘制I U图像,由图像反映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电路图与实物图
?实验器材
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连线路:按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注意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合适,闭合开关前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正确。
2.测量与记录:接通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逐渐增大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压、电流,测量并记录多组U、I值。
3.作I U图像:描点准确,用平滑曲线连接。
?数据处理
1.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I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
3.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误差分析
1.由于电压表不是理想电表,内阻并非无穷大,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电流表外接,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使测得的电流值大于真实值。
2.测量时读数带来误差。
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带来误差。
?注意事项
1.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连接:本实验要作出I U图像,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流、电压值,故控制电路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3.保护元件安全:为保护元件不被烧毁,开关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置于使小灯泡分得的电压为零的位置。测量时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其额定电压。
命题视角三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 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小灯泡(6.3 V,0.15 A),直流电源(9 V),滑动变阻器,量程合适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开关和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1所示。
(1)根据图1,完成图2中的实物连线。
(2)按照图1连线后,闭合开关,小灯泡闪亮一下后熄灭,观察发现灯丝被烧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单项选择,填正确答案标号)。
A.电流表短路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触不良
C.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初始位置在b端
(3)更换小灯泡后,该同学正确完成了实验操作,将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得到I U图像,其中一部分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计算出P点对应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听课记录:
命题视角三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典例] 某学习小组欲描绘小灯泡(3 V,1.5 W)的U I图线,可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池组:电动势约为4.5 V,内阻可不计;
B.双量程的电压表:
V1: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
V2:量程15 V,内阻约为15 kΩ;
C.双量程的电流表:
A1:量程0.6 A,内阻约为1 Ω;
A2:量程3 A,内阻约为0.1 Ω;
D.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E.开关S,导线若干。
在尽量提高测量精度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器材,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1连接成完整电路。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
(3)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电压、电流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小灯泡的U I图线。
组数 1 2 3 4 5 6 7
U/V 0 0.28 0.58 0.92 1.50 2.00 3.00
I/A 0 0.10 0.20 0.30 0.40 0.45 0.49
(4)根据U I图线可得小灯泡在常温下的电阻约为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听课记录:
(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为了获得完整的特性曲线,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连接方式。
(2)在U I坐标系中描出各对应坐标点后,要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3)常温下小灯泡的电阻值应对应I=0位置U I图线的切线的斜率。
命题视角三 创新角度和创新思维
1.[实验器材的创新]某同学描绘一种电子元件的I U关系图像,采用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V 为电压表,○mA 为电流表,E为电源(电动势约6 V),R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R0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
电压U/V 0.000 0.250 0.500 0.650 0.700 0.725 0.750
电流I/mA 0.00 0.10 0.25 0.60 1.70 4.30 7.5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该元件的I U图线。
(3)根据作出的I U图线可知,该元件是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元件。
(4)在上述测量中,如果用导线代替电路中的定值电阻R0,会导致的两个后果是________。
A.电压和电流的测量误差增大
B.可能因电流过大烧坏待测元件
C.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变小
D.待测元件两端电压的可调节范围变小
2.[实验原理的创新]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550 Ω的待测电阻Rx在0~5 mA 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很大),电流表A(量程为1 mA,内阻为300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4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可选10 Ω或1.5 kΩ),定值电阻R0(阻值可选75 Ω或150 Ω),开关S,导线若干。
(1)要求通过Rx的电流可在0~5 mA范围内连续可调,将图(a)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的原理图;
(2)实验时,图(a)中的R应选最大阻值为________(填“10 Ω”或“1.5 kΩ”)的滑动变阻器,R0应选阻值为__________(填“75 Ω”或“150 Ω”)的定值电阻;
(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Rx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则此时Rx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流过Rx的电流为______mA,此组数据得到的Rx的阻值为________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绘一额定电压为6 V、额定功率为3 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所用电压表内阻约为6 kΩ,电流表内阻约为1.5 Ω。实验中有图(a)和(b)两个电路图供选择。
(1)实验中得到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曲线如图(c)所示,该同学选择的电路图是图(____)(填“a”或“b”)。
(2)若选择另一个电路图进行实验,在图(c)上用实线画出实验中应得到的I U关系曲线的示意图。
2.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
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额定电流0.3 A)
电压表(量程300 mV,内阻300 Ω)
电流表(量程300 mA,内阻0.27 Ω)
定值电阻R0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 Ω)
电阻箱R2(最大阻值9 999.9 Ω)
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
开关S、导线若干。
完成下列填空:
(1)有3个阻值分别为10 Ω、20 Ω、30 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0~300 mA 的U I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________Ω的定值电阻。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________(填“a”或“b”)端。
(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R2的阻值置零,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结果如图(b)所示。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Ω(保留1位有效数字)。
(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R2的阻值调整为________Ω,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1,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U/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
I/mA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5)由图(b)和上表可知,随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增加,其灯丝的电阻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开始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60 mA,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1=________W(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P2,则=______(保留至整数)。
3.(2024·浙江6月选考)在测绘发光二极管在导通状态下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
(1)用多用电表电阻挡判断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选用×100挡时,变换表笔与二极管两极的连接方式,发现电表指针均不偏转。选用________(选填“×10”或“×1 k”)挡重新测试,指针仍不偏转,更换二极管极性后,发现指针偏转,此时与多用电表红色表笔相连的是二极管________(选填“正极”或“负极”)。
(2)图(A)是已完成部分连线的实物图,为实现电压可从零开始调节,并完成实验,P应连接____________接线柱(选填“a”“b”“c”或“d”),Q应连接____________接线柱(选填“a”“b”“c”或“d”)。某次选用多用电表量程为50 mA 挡测量,指针如图(B)所示,则电流I=________mA。
(3)根据测得数据,绘出伏安特性曲线如图(C)所示,说明该二极管是________元件(选填“线性”或“非线性”),正常发光时电压在________V范围。
4.一组LED由三个相同的LED灯珠和一个定值电阻R0串联而成(图甲中虚线框内部分),供电电压为12 V,由理论分析可知,每个小灯珠的工作电压应在3 V~4 V之间。为研究
LED灯珠的伏安特性并测量R0的值,小亮同学设计了图甲的电路进行实验。图甲中电源电压恒为12 V,电压表的量程为2 V、内阻为4.0 kΩ;电流表量程为30 mA、内阻很小可忽略。完成下列操作中的要求或填空:
(1)为使电路能正常工作,a端应接电源的________(选填“正极”或“负极”)。
(2)为完成实验并准确测量,定值电阻Rx应该选择的是________。
A.1.0 kΩ B.4.0 kΩ
C.8.0 kΩ D.20.0 kΩ
(3)正确选择Rx后接通电源,将R的滑片从M端向N端滑动,记录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并在图乙中绘出了灯珠D的U I图线。其中,当R的滑片移动到N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80 V、电流表的示数为25.0 mA。不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对电路的影响,则R0的值为________Ω。
(4)灯珠D在通过某一电流时的实际功率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由图乙得到的测量值。
(5)若将这一组LED灯珠直接接到电动势为12 V、内电阻为152.0 Ω的叠层电池两端,一组LED中三个灯珠的总功率为______mW。(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第5节 实验:描绘I U特性曲线
把握常见的命题视角
命题视角(一) 
[典例] 解析:(1)电流表负极与滑动变阻器的上接线柱连接,如图所示。
(2)开关闭合,小灯泡闪亮一下后灯丝烧断,说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过大。电流表内阻非常小,短路几乎不影响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灯丝烧断无关,A错误;滑动变阻器滑片接触不良,无电流通过小灯泡,B错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开始时置于b端,小灯泡部分分压达到最大,通过电流最大,可能会烧断小灯泡灯丝,C正确。
(3)根据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在P点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2 V,I=74 mA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为
R== Ω≈27.0 Ω。
答案:(1)见解析图 (2)C (3)27.0
命题视角(二) 
[典例] 
解析:(1)本实验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以获得多组数据,同时由于小灯泡内阻较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以减小误差,故连线如图甲所示。
(2)由图甲可知测量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侧并联,为了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从零开始调节,开始时滑片应移到A端。
(3)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U I图线如图乙所示。
(4)在U I图线过原点时小灯泡最接近常温,在图乙中作出U I 图线过原点的切线,如图丙所示。小灯泡在常温下的电阻即U I图线过原点的切线的斜率,故R= Ω=2.0 Ω。
答案:(1)见解析图甲 (2)A (3)见解析图乙
(4)2.0(1.8~2.2均可)
命题视角(三) 
1.解析:(1)根据电路原理图,按着电流的方向进行实物电路图的连线,如图甲所示。
(2)由表格中的数据按着标度描出对应的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使尽可能多的点位于曲线上,如图乙所示。
(3)根据作出的I U图线可知,该元件为非线性元件。
(4)根据电路的原理图可知,若用导线代替电路中的定值电阻R0,待测元件两端电压的可调节范围变大,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时所允许的调节范围会变小,此时若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稍有不慎就会使通过待测元件的电流过大,烧坏待测元件或电流表,B、C正确,D错误;电压测量值与待测元件两端电压一致,即测量误差不变,A错误。
答案:(1)见解析图甲 (2)见解析图乙 (3)非线性
(4)BC
2.解析:(1)电流表内阻已知,电流表与R0并联扩大电流表量程,进而准确测量通过Rx的电流,电压表单独测量Rx的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表从0开始测量,满足题中通过Rx的电流从0~5 mA连续可调,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电路中R应选最大阻值为10 Ω的滑动变阻器,方便电路的调节,测量效率高、实验误差小;通过Rx的电流最大为5 mA,需要将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5倍,根据并联分流,即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可知=,解得R0=75 Ω。
(3)电压表读数为U=2.30 V;电流表读数为0.84 mA,电流表量程扩大5倍,所以通过Rx的电流为I=0.84 mA×5=4.20 m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x== Ω≈548 Ω。
答案:(1)见解析图 (2)10 Ω 75 Ω (3)2.30
4.20 548
科学有效的训练设计
1.解析:(1)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L== Ω=12 Ω,由题图(c)可知,当U=6 V时,I=0.5 A,此时电阻R==12 Ω=RL。因RV≈6 kΩ RL,RA≈1.5 Ω,由电阻关系可知,该同学选择的电路图是图(a)。
(2)若选用另一个电路图即图(b)实验,会有U=U灯+IRA,则分别代入电流I=200 mA、I=400 mA、I=500 mA,可得对应的电压应为1.3 V、3.8 V、6.75 V,描点连线得到的I U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答案:(1)a (2)见解析图
2.解析:(1)因为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电源的电动势为6 V,则移动滑动变阻器时,为了保证电路安全,需要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最大为U=6 V-2.5 V=3.5 V
则有R0= Ω≈11.7 Ω
则为了描绘小灯泡在0~300 mA的伏安特性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
(2)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a端;
(3)由题图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时,电压为7 mV,则小灯泡的电阻为R= Ω=0.7 Ω;
(4)由题知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时,有=
解得R2=2 700.0 Ω;
(5)由题图(b)和表格可知流过小灯泡电流增加,图像中变大,则灯丝的电阻增大;
(6)根据表格可知当电流为160 m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6 mV,根据(4)的分析可知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0.46 V,则此时小灯泡电功率
P1=0.46×0.16 W≈0.074 W;
同理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 V,此时小灯泡电功率
P2=2.5×0.3 W=0.75 W
故有=≈10。
答案:(1)10 (2)a (3)0.7 (4)2 700.0 (5)增大 
(6)0.074 10
3.解析:(1)指针未偏转,说明电阻过大,应换用×1 k挡继续实验;根据“红进黑出”原则及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可知,与红色表笔相连的是二极管负极。
(2)为实现电压可从零开始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P应连接a接线柱;电源使用的是两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3 V,电压表应选取0~3 V量程,故Q接d接线柱。
多用电表量程为50 mA,分度值为1 mA,需要估读到0.1 mA,故电表的读数为40 mA+5.0×1 mA=45.0 mA。
(3)根据题图(C)可知,I随U非线性变化,故说明该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根据题图(C)可知,正常发光时即有电流通过时电压在1.9~2.5 V范围。
答案:(1)×1 k 负极 (2)a d 45.0 (3)非线性 1.9~2.5
4.解析:(1)灯珠正常发光要加正向电压,由题图甲可知,使电路能正常工作,a端应接电源的负极。
(2)由题图甲可知,三个灯珠串联,电源电压为12 V,每个灯珠两端最大电压约为4 V,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应为4 V,因此串联电阻内阻应与电压表内阻相等,故选B。
(3)电压表示数为1.8 V,则小灯珠两端电压为1.8×2 V=3.6 V,由题图甲可知,定值电阻阻值R0== Ω=48 Ω。
(4)由题图甲可知,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流过灯珠的电流小于电流表示数,即电流测量值偏大,由P=UI可知,灯珠的实际功率小于测量值。
(5)建立三个灯珠串联和电源构成的电路,设电压表示数为U,则每个灯珠两端的电压为2U,设流过灯珠的电流为I,则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U×2×3+IR0+Ir,即U=-I=2-I,在灯珠U I坐标系内过(0 mA,2 V)和(30 mA,1 V)两个点作出U I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示图线可知,对于一个LED灯珠:U=1.52 V,
电流I=14.0 mA;
而LED灯组的总功率为P总=UI×2×3+I2R0;
代入数据得P总=1.52×6×14.0×10-3 W+(14.0×10-3)2×48 W≈137.09×10-3 W≈1.4×102 mW。
答案:(1)负极 (2)B (3)48 (4)小于 
(5)1.4×102(1.2×102~1.4×102均可)
8 / 8(共72张PPT)
实验:描绘I U特性曲线
第 5节
1
三步学通实验1感悟多彩的实验方案
2
三步学通实验2把握常见的命题视角
3
三步学通实验3科学有效的训练设计
CONTENTS
目录
三步学通实验1感悟多彩的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1.描绘小灯泡的I U特性曲线。
2.学习设计测量电路与控制电路。
实验原理与设计
1.原理:测量多组U、I值,绘制I U图像,由图像反映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电路图与实物图
实验器材
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连线路:按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注意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合适,闭合开关前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正确。
2.测量与记录:接通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逐渐增大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压、电流,测量并记录多组U、I值。
3.作I U图像:描点准确,用平滑曲线连接。
数据处理
1.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I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
3.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误差分析
1.由于电压表不是理想电表,内阻并非无穷大,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电流表外接,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使测得的电流值大于真实值。
2.测量时读数带来误差。
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带来误差。
注意事项
1.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连接:本实验要作出I U图像,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流、电压值,故控制电路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3.保护元件安全:为保护元件不被烧毁,开关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置于使小灯泡分得的电压为零的位置。测量时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其额定电压。
三步学通实验2把握常见的命题视角
[典例] 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小灯泡(6.3 V,0.15 A),直流电源(9 V),滑动变阻器,量程合适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开关和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1所示。
(1)根据图1,完成图2中的实物连线。
命题视角(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答案] 见解析图 
[解析] 电流表负极与滑动变阻器的上接线柱连接,如图所示。
(2)按照图1连线后,闭合开关,小灯泡闪亮一下后熄灭,观察发现灯丝被烧断,原因可能是    (单项选择,填正确答案标号)。
A.电流表短路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触不良
C.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初始位置在b端
C
[解析] 开关闭合,小灯泡闪亮一下后灯丝烧断,说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过大。电流表内阻非常小,短路几乎不影响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灯丝烧断无关,A错误;滑动变阻器滑片接触不良,无电流通过小灯泡,B错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开始时置于b端,小灯泡部分分压达到最大,通过电流最大,可能会烧断小灯泡灯丝,C正确。
(3)更换小灯泡后,该同学正确完成了实验操作,将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得到I U图像,其中一部分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计算出P点对应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为    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7.0
[解析] 根据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在P点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2 V,I=74 mA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为
R== Ω≈27.0 Ω。
 [典例] 某学习小组欲描绘小灯泡(3 V,1.5 W)的U I图线,可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池组:电动势约为4.5 V,内阻可不计;
B.双量程的电压表:
V1: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
V2:量程15 V,内阻约为15 kΩ;
C.双量程的电流表:
命题视角(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A1:量程0.6 A,内阻约为1 Ω;
A2:量程3 A,内阻约为0.1 Ω;
D.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E.开关S,导线若干。
在尽量提高测量精度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器材,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1连接成完整电路。
[答案] 见解析图甲
[解析] 本实验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
以获得多组数据,同时由于小灯泡内阻较小,应采用
电流表外接法以减小误差,故连线如图甲所示。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选填“A”或“B”)端。
[解析] 由图甲可知测量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侧并联,为了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从零开始调节,开始时滑片应移到A端。
A
(3)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电压、电流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小灯泡的U I图线。
组数 1 2 3 4 5 6 7
U/V 0 0.28 0.58 0.92 1.50 2.00 3.00
I/A 0 0.10 0.20 0.30 0.40 0.45 0.49
[答案] 见解析图乙
[解析] 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U I图线如图乙所示。
 (4)根据U I图线可得小灯泡在常温下的电阻约为     Ω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在U I图线过原点时小灯泡最接近常温,在图乙中作出U I图线过原点的切线,如图丙所示。小灯泡在常温下的电阻即U I图线过原点的切线的斜率,故R= Ω=2.0 Ω。
2.0(1.8~2.2均可)
[微点拨]
(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为了获得完整的特性曲线,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连接方式。
(2)在U I坐标系中描出各对应坐标点后,要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3)常温下小灯泡的电阻值应对应I=0位置U I图线的切线的斜率。
1.[实验器材的创新]某同学描绘一种电子元件的I U关系图像,采用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 为电压表, 为电流表,E为电源(电动势约6 V),R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R0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
命题视角(三) 创新角度和创新思维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答案:见解析图甲
解析:根据电路原理图,按着电流的方
向进行实物电路图的连线,如图甲所示。
(2)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
电压 U/V 0.000 0.250 0.500 0.650 0.700 0.725 0.750
电流 I/mA 0.00 0.10 0.25 0.60 1.70 4.30 7.5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该元件的I U图线。
答案:见解析图乙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按着标度描出
对应的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使尽
可能多的点位于曲线上,如图乙所示。
(3)根据作出的I U图线可知,该元件是     (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元件。
解析:根据作出的I U图线可知,该元件为非线性元件。
非线性
(4)在上述测量中,如果用导线代替电路中的定值电阻R0,会导致的两个后果是    。
A.电压和电流的测量误差增大
B.可能因电流过大烧坏待测元件
C.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变小
D.待测元件两端电压的可调节范围变小
BC
解析:根据电路的原理图可知,若用导线代替电路中的定值电阻R0,待测元件两端电压的可调节范围变大,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时所允许的调节范围会变小,此时若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稍有不慎就会使通过待测元件的电流过大,烧坏待测元件或电流表,B、C正确,D错误;电压测量值与待测元件两端电压一致,即测量误差不变,A错误。
2.[实验原理的创新]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550 Ω的待测电阻Rx在0~5 mA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很大),电流表A(量程为1 mA,内阻为300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4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可选10 Ω
或1.5 kΩ),定值电阻R0(阻值可选75 Ω
或150 Ω),开关S,导线若干。
(1)要求通过Rx的电流可在0~5 mA范围内连续可调,将图(a)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的原理图;
答案:见解析图 
解析:电流表内阻已知,电流表与R0并联扩大电流表量程,进而准确测量通过Rx的电流,电压表单独测量Rx的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表从0开始测量,满足题中通过Rx的
电流从0~5 mA连续可调,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实验时,图(a)中的R应选最大阻值为    (填“10 Ω”或“1.5 kΩ”)的滑动变阻器,R0应选阻值为    (填“75 Ω”或“150 Ω”)的定值电阻;
解析:电路中R应选最大阻值为10 Ω的滑动变阻器,方便电路的调节,测量效率高、实验误差小;通过Rx的电流最大为5 mA,需要将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5倍,根据并联分流,即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可知=,解得R0=75 Ω。
10 Ω
75 Ω
(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Rx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则此时Rx两端的电压为    V,流过Rx的电流为    mA,此组数据得到的Rx的阻值为_______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2.30
4.20
548
解析:电压表读数为U=2.30 V;电流表读数为0.84 mA,电流表量程扩大5倍,所以通过Rx的电流为I=0.84 mA×5=4.20 m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x== Ω≈548 Ω。
三步学通实验3科学有效的训练设计
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绘一额定电压为6 V、额定功率为3 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所用电压表内阻约为6 kΩ,电流表内阻约为1.5 Ω。实验中有图(a)和(b)两个电路图供选择。
(1)实验中得到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曲线如图(c)所示,该同学选择的电路图是图(    )(填“a”或“b”)。
解析: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L== Ω=12 Ω,由题图(c)可知,当U=6 V时,I=0.5 A,此时电阻R==12 Ω=RL。因RV≈6 kΩ RL,RA≈1.5 Ω,由电阻关系可知,该同学选择的电路图是图(a)。
a
(2)若选择另一个电路图进行实验,在图(c)上用实线画出实验中应得到的I U关系曲线的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图
解析:若选用另一个电路图即图(b)实验,会有U=U灯+IRA,则分别代入电流I=200 mA、I=400 mA、I=500 mA,可得对应的电压应为1.3 V、3.8 V、6.75 V,描点连线得到的I U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2.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
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额定电流0.3 A)
电压表(量程300 mV,内阻300 Ω)
电流表(量程300 mA,内阻0.27 Ω)
定值电阻R0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 Ω)
电阻箱R2(最大阻值9 999.9 Ω)
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
开关S、导线若干。
完成下列填空:
(1)有3个阻值分别为10 Ω、20 Ω、30 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0~300 mA的U I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    Ω的定值电阻。
10
解析:因为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电源的电动势为6 V,则移动滑动变阻器时,为了保证电路安全,需要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最大为
U=6 V-2.5 V=3.5 V
则有R0= Ω≈11.7 Ω
则为了描绘小灯泡在0~300 mA的伏安特性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    (填“a”或“b”)端。
解析: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a端;
a
(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R2的阻值置零,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结果如图(b)所示。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Ω(保留1位有效数字)。
0.7
解析:由题图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时,电压为7 mV,则小灯泡的电阻为R= Ω=0.7 Ω;
(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R2的阻值调整为    Ω,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1,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U/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
I/mA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2 700.0
解析:由题知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时,有=,解得R2=2 700.0 Ω;
(5)由图(b)和上表可知,随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增加,其灯丝的电阻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增大 
解析:由题图(b)和表格可知流过小灯泡电流增加,图像中变大,则灯丝的电阻增大;
(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开始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60 mA,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1=    W(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P2,则=    (保留至整数)。
0.074
10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当电流为160 m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6 mV,根据(4)的分析可知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0.46 V,则此时小灯泡电功率
P1=0.46×0.16 W≈0.074 W;
同理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 V,此时小灯泡电功率
P2=2.5×0.3 W=0.75 W
故有=≈10。
3.(2024·浙江6月选考)在测绘发光二极管在导通状态下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
(1)用多用电表电阻挡判断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选用×100挡时,变换表笔与二极管两极的连接方式,发现电表指针均不偏转。选用     (选填“×10”或“×1 k”)挡重新测试,指针仍不偏转,更换二极管极性后,发现指针偏转,此时与多用电表红色表笔相连的是二极管    (选填“正极”或“负极”)。
×1 k
负极
解析:指针未偏转,说明电阻过大,应换用×1 k挡继续实验;根据“红进黑出”原则及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可知,与红色表笔相连的是二极管负极。
(2)图(A)是已完成部分连线的实物图,为实现电压可从零开始调节,并完成实验,P应连接    接线柱(选填“a”“b”“c”或“d”),Q应连接
    接线柱(选填“a”“b”“c”或“d”)。某次选用多用电表量程为50 mA 挡测量,指针如图(B)所示,则电流I=    mA。
a
d 
45.0
解析:为实现电压可从零开始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P应连接a接线柱;电源使用的是两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3 V,电压表应选取0~3 V量程,故Q接d接线柱。
多用电表量程为50 mA,分度值为1 mA,需要估读到0.1 mA,故电表的读数为40 mA+5.0×1 mA=45.0 mA。
(3)根据测得数据,绘出伏安特性曲线如图(C)所示,说明该二极管是    元件_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正常发光时电压在_________    V范围。
解析:根据题图(C)可知,I随U非线性变化,故说明该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根据题图(C)可知,正常发光时即有电流通过时电压在1.9~2.5 V范围。
非线性
1.9~2.5
4.一组LED由三个相同的LED灯珠和一个定值电阻R0串联而成(图甲中虚线框内部分),供电电压为12 V,由理论分析可知,每个小灯珠的工作电压应在3 V~4 V之间。为研究LED灯珠的伏安特性并测量R0的值,小亮同学设计了图甲的电路进行实验。图甲中电源电压恒为12 V,电压表的量程为2 V、内阻为4.0 kΩ;电流表量程为30 mA、内阻很小可忽略。完成下列操作中的要求或填空:
(1)为使电路能正常工作,a端应接电源的    (选填“正极”或“负极”)。
解析:灯珠正常发光要加正向电压,由题图甲可知,使电路能正常工作,a端应接电源的负极。
负极 
(2)为完成实验并准确测量,定值电阻Rx应该选择的是    。
A.1.0 kΩ B.4.0 kΩ
C.8.0 kΩ D.20.0 kΩ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三个灯珠串联,电源电压为12 V,每个灯珠两端最大电压约为4 V,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应为4 V,因此串联电阻内阻应与电压表内阻相等,故选B。
B
(3)正确选择Rx后接通电源,将R的滑片从M端向N端滑动,记录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并在图乙中绘出了灯珠D的U I图线。其中,当R的滑片移动到N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1.80 V、电流表的示数为25.0 mA。不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对电路的影响,则R0的值为    Ω。
解析:电压表示数为1.8 V,则小灯珠两端电压为1.8×2 V=3.6 V,由题图甲可知,定值电阻阻值R0== Ω=48 Ω。
48
(4)灯珠D在通过某一电流时的实际功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由图乙得到的测量值。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流过灯珠的电流小于电流表示数,即电流测量值偏大,由P=UI可知,灯珠的实际功率小于测量值。
小于
(5)若将这一组LED灯珠直接接到电动势为12 V、内电阻为152.0 Ω的叠层电池两端,一组LED中三个灯珠的总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mW。(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102
(1.2×102~1.4×102均可)
解析:建立三个灯珠串联和电源构成的电路,设电压表示数为U,则每个灯珠两端的电压为2U,设流过灯珠的电流为I,则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U×2×3+IR0+Ir,即U=-I=2-I,在灯珠U I坐标系内过(0 mA,2 V)和(30 mA,1 V)两个点
作出U I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示图线可知,对于一个LED灯珠:U=1.52 V,电流I=14.0 mA;
而LED灯组的总功率为P总=UI×2×3+I2R0;
代入数据得P总=1.52×6×14.0×10-3 W+(14.0×10-3)2×48 W
≈137.09×10-3 W≈1.4×102 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