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路及其应用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课件 学案)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电路及其应用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课件 学案)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07:25:12

文档简介

一、知识体系建构——理清物理观念
二、综合考法融会——强化科学思维
考法一 复杂电路的简化
[例1] 如图所示电路,R1=R2=4 Ω,R3=R4=2 Ω,UAB=6 V,求:
(1)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不计电流表的内阻);
(2)R1与R4两端的电压之比。
尝试解答:
[融会贯通]
电路的等效简化的方法
(1)化简原则
①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
②无电流支路可去掉。
③等电势点可合并。
④理想电压表可看成断路,理想电流表可看成短路,电流稳定后,电容器可看成断开。
(2)化简方法
①电流分支法:具体的程序是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按电流流向,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②等势点排列法:具体的程序是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判定各节点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依次排列,再将各节点之间的支路画出;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对点训练]
1.如图所示,R1=6 Ω,R2=6 Ω,R3=3 Ω,R4=3 Ω。求当开关S断开和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考法二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
[例2] (2024·安徽高考)某实验小组要将电流表G(铭牌标示:Ig=500 μA,Rg=800 Ω)改装成量程为1 V和3 V的电压表,并用标准电压表对其进行校准。选用合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和标准电压表等实验器材,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其中虚线框内为改装电路。
 
(1)开关S1闭合前,滑片P应移动到________(填“M”或“N”)端。
(2)根据要求和已知信息,电阻箱R1的阻值已调至1 200 Ω,则R2的阻值应调至________Ω。
(3)当单刀双掷开关S2与a连接时,电流表G和标准电压表V的示数分别为I、U,则电流表G的内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结果用U、I、R1、R2表示)
(4)校准电表时,发现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始终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大,经排查发现电流表G内阻的真实值与铭牌标示值有偏差,则只要________即可。(填正确答案标号)
A.增大电阻箱R1的阻值
B.减小电阻箱R2的阻值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M端滑动
(5)校准完成后,开关S2与b连接,电流表G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对应的改装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V。(保留2位有效数字)
听课记录:
[融会贯通]
改装成电压表是在表头上串联一电阻,改装成电流表是在表头上并联一电阻。
(1)把灵敏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应串联一个电阻,量程越大,需要串联的电阻越大,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来计算需串联的电阻大小。
(2)把灵敏电流计改装为电流表,应并联一个电阻,量程越大,需要并联的电阻越小,可以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来计算需并联的电阻大小。
[对点训练]
2.若某一毫安表的满偏电流是1 mA,内电阻为100 Ω,现有两个定值电阻R1=200 Ω,R2=600 Ω,用这两个电阻把毫安表改成量程1 V的电压表,图中正确的是(  )
考法三 闭合电路中的图像问题
[例3] 在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可视为理想电表,电路如图甲所示,连接好电路并进行如下操作: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并记录下每次电阻箱的阻值R及对应的电流表A的示数I。
(1)实验中,若某同学通过测量获得两组数据: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阻箱读数为R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阻箱读数为R2。利用所测得的I1、I2、R1、R2可求出:电源电动势E=________,内阻r=________。
(2)若另一同学测得10组I、R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乙中a所示的图像。则根据图像可求出:电源电动势E=______ V,内阻r=______ Ω。
(3)已知某电阻元件R′的 R图像如图乙中b所示,若用实验的电源给此元件供电,此元件的热功率为________ W。
听课记录:
[融会贯通]
1.处理图像问题的两个入手点
(1)特殊点的物理意义:
纵截距:当横轴表示的物理量为零时,纵坐标的数值。
横截距:当纵轴表示的物理量为零时,横坐标的数值。
(2)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便可方便地得到图像截距、斜率、中点等数值的物理意义。
2.闭合电路中的常见图像
类型 表达式 图像 物理意义
U I图像 U=E-Ir 纵截距为电动势E,横截距为短路电流,斜率的绝对值为内阻r
U R图像 U= U随R的增大而增大,并最终趋近于电动势E
P出 R图像 P出= 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Pmax=
图像 =+ 斜率表示,纵截距为,横截距表示-
R图像 =·R+ 斜率表示,纵截距为,横截距表示-r
[对点训练]
3.(多选)用标有“6 V 3 W”的灯泡L1、“6 V 6 W”的灯泡L2与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E=9 V。图乙是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曲线。当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  )
A.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B.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C.电路输出功率为4 W
D.电源内阻为1 Ω
三、价值好题精练——培树科学态度和责任
1.如图所示为一种环保“重力灯”,让重物缓慢下落,拉动绳子,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使小灯泡发光。某“重力灯”中的重物为18 kg,它在30 min内缓慢下落了2 m, 使规格为“1.5 V, 0.12 W”的小灯泡正常发光。不计绳子重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拉力对重物做正功
B.重物重力做功的功率为0.12 W
C.30 min内产生的电能为360 J
D.重物重力势能转化为灯泡电能的效率为60%
2.小明家安装一路专线为额定功率1.5 kW的空调供电,用去的铜导线长50 m,横截面积2.5 mm2,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7×10-8 Ω·m,如果空调能够正常工作,这段导线上损失的电压最接近(  )
A.1.2 V        B.2.3 V
C.12 V D.23 V
3.为减少汽车排放带来的污染,很多城市开始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现有一辆质量为2 t的某品牌电动汽车电池每次充满电后能提供的总电能为60 kW·h,充电时,直流充电桩充电电压为400 V,充电时间为4.5 h,充电效率为95%,以108 km/h的速度在平直高速公路匀速行驶时汽车将总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90%,汽车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03倍,由此可知(  )
A.充电的平均电流为33 A
B.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为15 kW
C.汽车能匀速行驶的时间为3 h
D.汽车能匀速行驶的距离为350 km
4.(多选)黑箱外有编号为1、2、3、4的四个接线柱,接线柱1和2、2和3、3和4之间各接有一个电阻,在接线柱间还接有另外一个电阻R和一个直流电源。测得接线柱之间的电压U12=3.0 V,U23=2.5 V,U34=-1.5 V。符合上述测量结果的可能接法是(  )
A.电源接在1、4之间,R接在1、3之间
B.电源接在1、4之间,R接在2、4之间
C.电源接在1、3之间,R接在1、4之间
D.电源接在1、3之间,R接在2、4之间
5.(2024·北京高考)如图所示为一个加速度计的原理图。滑块可沿光滑杆移动,滑块两侧与两根相同的轻弹簧连接;固定在滑块上的滑动片M下端与滑动变阻器R接触良好,且不计摩擦;两个电源的电动势E相同,内阻不计。两弹簧处于原长时,M位于R的中点,理想电压表的指针位于表盘中央。当P端电势高于Q端时,指针位于表盘右侧。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水平运动的被测物体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位于R的中点右侧,P端电势低于Q端
B.电压表的示数随物体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成正比
C.若电压表指针位于表盘左侧,则物体速度方向向右
D.若电压表指针位于表盘左侧,则物体加速度方向向右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
[综合考法融会] 
考法一
[例1] 解析:(1)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R1、R2、R3三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设为R并,
则有=++,得R并=1 Ω。
电路的总电流I== A=2 A。
并联部分的电压U并=IR并=2×1 V=2 V。
通过R1、R2、R3三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I1== A=0.5 A,I2== A=0.5 A,
I3== A=1.0 A。
由图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是通过R2与R3的电流之和,
则有IA1=I2+I3=0.5 A+1.0 A=1.5 A。
电流表A2的示数是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和则有
IA2=I1+I2=0.5 A+0.5 A=1.0 A。
(2)因为UAB=U并+U4,
所以R4两端电压为U4=UAB-U并=6 V-2 V=4 V,
U1=U并=2 V,则==。
答案:(1)1.5 A 1.0 A (2)1∶2
[对点训练]
1.解析:先用电流分支法将电路图进行简化,第一支线:由A经电阻R1到B;第二支线:由A经电阻R2到C再到B;第三支
线:由A经电阻R3到D再经R4到B。以上三条支路并联,且在C、D间接有开关S,简化图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中R3与R4串联再与R1、R2并联,由串并联电路规律可知I=++=3 A,当开关S闭合时R4被短路,R2、R3、R1并联,I′=++=4 A。
答案:3 A 4 A
考法二
[例2] 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电路安全,在开关S1闭合前,滑片P应移动到M端。
(2)当开关S2接b时,根据欧姆定律得U1=Ig(Rg+R1)=1 V,此时电压表量程为1 V。当开关S2接a时,电压表量程为3 V,根据欧姆定律得U2=Ig(Rg+R1+R2),解得R2=4 000 Ω。
(3)当开关S2接a时,根据欧姆定律得U=I(Rg+R1+R2),故电流表G的内阻可表示为Rg=-R1-R2。
(4)校准电表时,发现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始终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大,可知电流表G内阻的真实值小于铭牌标示值,根据欧姆定律知,要使改装后的电压表两量程读数准确,只能增大电阻箱R1的阻值。故选A。
(5)根据欧姆定律得UV=IA(Rg+R1)=430×10-6×(800+1 200)V=0.86 V。
答案:(1)M (2)4 000 (3)-R1-R2 (4)A (5)0.86
[对点训练]
2.选D A图中电路的量程为U=Ig=0.9 V。B图中电路的量程为U=Ig×(Rg+R1)=0.3 V。C图中电路的量程为U=IgRg+R1≈0.33 V。D图中电路的量程为U=IgRg+R2=1 V。
考法三
[例3] 解析:本题考查了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识别图像是解题关键。
(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1(R1+r),E=I2(R2+r)。由以上两式得E=,r=。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R+Ir,则=R+r。由此可知=k,而图线a的斜率k=,故E=2.0 V,图线a的纵截距=1.0 A-1,故r=2.0 Ω。
(3)由 R图像可知,R′与该电源连接时,两图线交点处为R′=6 Ω,=4.0 A-1,因此R′消耗的功率P′=I′2R′=2×6 W=0.375 W。
答案:(1) 
(2)2.0 2.0 (3)0.375
[对点训练]
3.选AC 因为两个灯泡串联,所以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L1的额定电流为I1==0.5 A,L2的额定电流为I2==1 A,电路中电流为0.5 A,所以只有L1正常发光,故A项正确;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电流为0.5 A时,L1两端电压为6 V,L2两端电压为2 V,所以电压表示数为2 V,故B项错误;电路中输出功率为P=UI=(2 V+6 V)×0.5 A=4 W,故C项正确;电源内阻r==2 Ω,故D项错误。
[价值好题精练] 
1.选D 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重物竖直向下运动,故绳子拉力对重物做负功,故A错误;重物重力做功的功率为P=== W=0.2 W,故B错误;30 min内产生的电能为W电=P灯泡t=0.12×30×60 J=216 J,故C错误;重物重力势能转化为灯泡电能的效率为η===60%,故D正确。
2.选B 由P=UI得工作电流为:I== A≈6.82 A,根据电阻定律得到导线的电阻为:R=ρ= Ω=0.34 Ω,则正常工作时在这段导线上损失的电压为:ΔU=IR=6.82×0.34 V≈2.3 V,故B正确,A、C、D错误。
3.选C 由题可知,电能W电=60 kW·h=60×103 W·h,则由W充=UIT可知,充电电流为I= A≈35 A,故A错误;当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的大小,即F=kmg=0.03×2×103×10 N=600 N,则牵引力的功率为P=Fv=600× W=18×103 W=18 kW,故B错误;汽车能匀速行驶的时间t== h=3 h,则汽车匀速行驶的最大距离为x=vt=108×3 km=324 km,故C正确,D错误。
4.选CD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A选项如图甲所示,可见U34>0,A错误;B选项如图乙所示,可见U34>0,B错误;C选项如图丙所示,符合上述测量结果,C正确;D选项如图丁所示,符合上述测量结果,D正确。
 
 
5.选D 由题意可知,M位于R中点位置时与两电源间的电势相等,滑动片M由R中点位置向右移动时,M处电势增大,故P端电势高于Q端电势,A错误;由欧姆定律及电阻定律可知,P端与Q端电势差与滑动片偏离R中点的距离x成正比,B错误;已知电压表指针位于表盘左侧,滑块左侧弹簧压缩、右侧弹簧伸长,滑块所受合力向右,故物体加速度方向向右,不能确定速度的方向,C错误,D正确。
7 / 7(共55张PPT)
章末小结与质量评价
第 二 章
1
一、知识体系建构——理清物理观念
2
二、综合考法融会——强化科学思维
3
三、价值好题精练——培树科学态度和责任
CONTENTS
目录
一、知识体系建构——
理清物理观念
二、综合考法融会——
强化科学思维
考法一 复杂电路的简化
[例1] 如图所示电路,R1=R2=4 Ω,R3=R4=2 Ω,UAB=6 V,求:
(1)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不计电流表的内阻);
[答案] 1.5 A 1.0 A
[解析] 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R1、R2、R3三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设为R并,
则有=++,得R并=1 Ω。
电路的总电流I== A=2 A。
并联部分的电压U并=IR并=2×1 V=2 V。
通过R1、R2、R3三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I1== A=0.5 A,I2== A=0.5 A,
I3== A=1.0 A。
由图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是通过R2与R3的电流之和,则有IA1=I2+I3=0.5 A+1.0 A=1.5 A。
电流表A2的示数是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和则有IA2=I1+I2=0.5 A+0.5 A=1.0 A。
(2)R1与R4两端的电压之比。
[答案] 1∶2
[解析] 因为UAB=U并+U4,
所以R4两端电压为U4=UAB-U并=6 V-2 V=4 V,
U1=U并=2 V,则==。
[融会贯通]
电路的等效简化的方法
(1)化简原则
①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
②无电流支路可去掉。
③等电势点可合并。
④理想电压表可看成断路,理想电流表可看成短路,电流稳定后,电容器可看成断开。
(2)化简方法
①电流分支法:具体的程序是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按电流流向,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②等势点排列法:具体的程序是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判定各节点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依次排列,再将各节点之间的支路画出;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对点训练]
1.如图所示,R1=6 Ω,R2=6 Ω,R3=3 Ω,R4=3 Ω。求当开关S断开和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答案:3 A 4 A
解析:先用电流分支法将电路图进行简化,第一支线:由A经电阻R1到B;第二支线:由A经电阻R2到C再到B;第三支线:由A经电阻R3到D再经R4到B。以上三条支路并联,且在C、D间接有开关S,简化图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电路中R3与R4串联再与R1、R2并联,由串并联电路规律
可知I=++=3 A,当开关S闭合时R4被短路,R2、R3、R1并联,I'=++=4 A。
考法二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
[例2] (2024·安徽高考)某实验小组要将电流表G(铭牌标示:Ig=
500 μA,Rg=800 Ω)改装成量程为1 V和3 V的电压表,并用标准电压表对其进行校准。选用合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和标准电压表等实验器材,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其中虚线框内为改装电路。
(1)开关S1闭合前,滑片P应移动到    (填“M”或“N”)端。
[解析] 由题图甲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电路安全,在开关S1闭合前,滑片P应移动到M端。
M
(2)根据要求和已知信息,电阻箱R1的阻值已调至1 200 Ω,则R2的阻值应调至    Ω。
[解析] 当开关S2接b时,根据欧姆定律得U1=Ig(Rg+R1)=1 V,此时电压表量程为1 V。当开关S2接a时,电压表量程为3 V,根据欧姆定律得U2=Ig(Rg+R1+R2),解得R2=4 000 Ω。
4 000
 (3)当单刀双掷开关S2与a连接时,电流表G和标准电压表V的示数分别为I、U,则电流表G的内阻可表示为     。(结果用U、I、R1、R2表示)
[解析] 当开关S2接a时,根据欧姆定律得U=I(Rg+R1+R2),故电流表G的内阻可表示为Rg=-R1-R2。
-R1-R2
 (4)校准电表时,发现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始终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大,经排查发现电流表G内阻的真实值与铭牌标示值有偏差,则只要    即可。(填正确答案标号)
 A.增大电阻箱R1的阻值
B.减小电阻箱R2的阻值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M端滑动
A
[解析] 校准电表时,发现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始终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大,可知电流表G内阻的真实值小于铭牌标示值,根据欧姆定律知,要使改装后的电压表两量程读数准确,只能增大电阻箱R1的阻值。故选A。
(5)校准完成后,开关S2与b连接,电流表G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对应的改装电压表读数为    V。(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根据欧姆定律得UV=IA(Rg+R1)=430×10-6×(800+
1 200)V=0.86 V。
0.86
[融会贯通]
  改装成电压表是在表头上串联一电阻,改装成电流表是在表头上并联一电阻。
(1)把灵敏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应串联一个电阻,量程越大,需要串联的电阻越大,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来计算需串联的电阻大小。
(2)把灵敏电流计改装为电流表,应并联一个电阻,量程越大,需要并联的电阻越小,可以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来计算需并联的电阻大小。
[对点训练]
2.若某一毫安表的满偏电流是1 mA,内电阻为100 Ω,现有两个定值电阻R1=200 Ω,R2=600 Ω,用这两个电阻把毫安表改成量程1 V的电压表,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A图中电路的量程为U=Ig=0.9 V。B图中电路的量程为U=Ig×(Rg+R1)=0.3 V。C图中电路的量程为U=IgRg+R1≈0.33 V。D图中电路的量程为U=IgRg+R2=1 V。
考法三 闭合电路中的图像问题
[典例] 在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可视为理想电表,电路如图甲所示,连接好电路并进行如下操作: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并记录下每次电阻箱的阻值R及对应的电流表A的示数I。
(1)实验中,若某同学通过测量获得两组数据: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阻箱读数为R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阻箱读数为R2。利用所测得的I1、I2、R1、R2可求出:电源电动势E=     ,内阻r=    。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识别图像是解题关键。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得E=I1(R1+r),E=I2(R2+r)。
由以上两式得E=,r=。
(2)若另一同学测得10组I、R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乙中a所示的图像。则根据图像可求出: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
[解析]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R+Ir,则=R+r。由此可知=k,而图线a的斜率k=,故E=2.0 V,图线a的纵截距=1.0 A-1,故r=2.0 Ω。
2.0
2.0
(3)已知某电阻元件R'的 R图像如图乙中b所示,若用实验的电源给此元件供电,此元件的热功率为    W。
[解析] 由 R图像可知,R'与该电源连接时,两图线交点处为R'=6 Ω,=4.0 A-1,
因此R'消耗的功率
P'=I'2R'=×6 W=0.375 W。
0.375
[融会贯通]
1.处理图像问题的两个入手点
(1)特殊点的物理意义:
纵截距:当横轴表示的物理量为零时,纵坐标的数值。
横截距:当纵轴表示的物理量为零时,横坐标的数值。
(2)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便可方便地得到图像截距、斜率、中点等数值的物理意义。
2.闭合电路中的常见图像
类型 表达式 图像 物理意义
U I 图像 U=E-Ir 纵截距为电动势E,横截距为短路电流,斜率的绝对值为内阻r
U R 图像 U= U随R的增大而增大,并最终趋近于电动势E
P出 R 图像 P出= 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Pmax=
图像 =+ 斜率表示,纵截距为,横截距表示-
续表
R 图像 =·R+ 斜率表示,纵截距为,横截距表示-r
续表
[对点训练]
3.(多选)用标有“6 V 3 W”的灯泡L1、“6 V 6 W”的灯泡L2与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E=9 V。图乙是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曲线。当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  )
A.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B.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C.电路输出功率为4 W D.电源内阻为1 Ω


解析:因为两个灯泡串联,所以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L1的额定电流为I1==0.5 A,L2的额定电流为I2==1 A,电路中电流为0.5 A,所以只有L1正常发光,故A项正确;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电流为0.5 A时,L1两端电压为6 V,L2两端电压为2 V,所以电压表示数为2 V,故B项错误;电路中输出功率为P=UI=(2 V+6 V)×0.5 A=4 W,故C项正确;电源内阻r==2 Ω,故D项错误。
三、价值好题精练——
培树科学态度和责任
1.如图所示为一种环保“重力灯”,让重物缓慢下落,
拉动绳子,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使小灯泡发光。某“重力
灯”中的重物为18 kg,它在30 min内缓慢下落了2 m, 使规
格为“1.5 V, 0.12 W”的小灯泡正常发光。不计绳子重力,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拉力对重物做正功
B.重物重力做功的功率为0.12 W
C.30 min内产生的电能为360 J
D.重物重力势能转化为灯泡电能的效率为60%

解析: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重物竖直向下运动,故绳子拉力对重物做负功,故A错误;
重物重力做功的功率为P=== W=0.2 W,故B错误;
30 min内产生的电能为W电=P灯泡t=0.12×30×60 J=216 J ,故C错误;重物重力势能转化为灯泡电能的效率为η===60%,故D正确。
2.小明家安装一路专线为额定功率1.5 kW的空调供电,用去的铜导线长50 m,横截面积2.5 mm2,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7×10-8 Ω·m,如果空调能够正常工作,这段导线上损失的电压最接近 (  )
A.1.2 V   B.2.3 V  
C.12 V   D.23 V

解析:由P=UI得工作电流为:I== A≈6.82 A,根据电阻定律得到导线的电阻为:R=ρ= Ω=0.34 Ω,则正常工作时在这段导线上损失的电压为:ΔU=IR=6.82×0.34 V≈2.3 V,故B正确,A、C、D错误。
3.为减少汽车排放带来的污染,很多城市开始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现有一辆质量为2 t的某品牌电动汽车电池每次充满电后能提供的总电能为60 kW·h,充电时,直流充电桩充电电压为400 V,充电时间为4.5 h,充电效率为95%,以108 km/h的速度在平
直高速公路匀速行驶时汽车将总电能转
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90%,汽车受到的阻
力为重力的0.03倍,由此可知 (  )
A.充电的平均电流为33 A
B.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为15 kW
C.汽车能匀速行驶的时间为3 h
D.汽车能匀速行驶的距离为350 km

解析:由题可知,电能W电=60 kW·h=60×103 W·h,则由W充=UIT可知,充电电流为I= A≈35 A,故A错误;当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的大小,即F=kmg=0.03×2×103×10 N=600 N,则牵引力的功率为P=Fv=600× W=18×103 W=18 kW,故B错误;汽车能匀速行驶的时间t== h=3 h,则汽车匀速行驶的最大距离为x=vt=108×
3 km=324 km,故C正确,D错误。
4.(多选)黑箱外有编号为1、2、3、4的四个接线柱,接线柱1和2、2和3、3和4之间各接有一个电阻,在接线柱间还接有另外一个电阻R和一个直流电源。测得接线柱之间的电压U12=3.0 V,U23=2.5 V,U34=-1.5 V。符合上述测量结果的可能接法是 (  )
A.电源接在1、4之间,R接在1、3之间
B.电源接在1、4之间,R接在2、4之间
C.电源接在1、3之间,R接在1、4之间
D.电源接在1、3之间,R接在2、4之间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A选项如图甲所示,可见U34>0,A错误;B选项如图乙所示,可见U34>0,B错误;C选项如图丙所示,符合上述测量结果,C正确;D选项如图丁所示,符合上述测量结果,D正确。
5.(2024·北京高考)如图所示为一个加速度计的原理图。滑块可沿光滑杆移动,滑块两侧与两根相同的轻弹簧连接;固定在滑块上的滑动片M下端与滑动变阻器R接触良好,且不计摩擦;两个电源的电动势E相同,内阻不计。两弹簧处于原长时,M位于R的中点,理想电压表的指针位于表盘中央。当P端电势高于Q端时,指针位于表盘右侧。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水平运动的被测物体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M位于R的中点右侧,P端电势低于Q端
B.电压表的示数随物体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成正比
C.若电压表指针位于表盘左侧,则物体速度方向向右
D.若电压表指针位于表盘左侧,则物体加速度方向向右

解析:由题意可知,M位于R中点位置时与两电源间的电势相等,滑动片M由R中点位置向右移动时,M处电势增大,故P端电势高于Q端电势,A错误;由欧姆定律及电阻定律可知,P端与Q端电势差与滑动片偏离R中点的距离x成正比,B错误;已知电压表指针位于表盘左侧,滑块左侧弹簧压缩、右侧弹簧伸长,滑块所受合力向右,故物体加速度方向向右,不能确定速度的方向,C错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