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3.1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1.3.1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28 08: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型 授课教师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一、物理观念的培养: 1. 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明确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他们需要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 = Δx / Δt。学生需要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来熟练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理解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速度是位移的导数,即速度是位移关于时间的变化率。他们需要明确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一致,但速度的大小与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二、科学思维的培养: 1. 分析速度的影响因素:学生需要能够分析速度受到的影响因素,如力的大小和方向、物体的质量等。他们需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等物理定律来解释速度的变化。 2. 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能够将速度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他们需要能够根据已知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速度,或者根据已知速度和时间计算出位移。他们还需要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运动中的相对速度问题。 三、科学探究的培养: 1. 进行速度实验:学生需要参与速度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进而计算出物体的速度。他们需要学会使用测量仪器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速度的计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1. 培养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需要保持对速度和运动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入和扩展。 2. 培养科学的严谨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学生需要在进行实验和模拟时,严格遵守科学方法和实验安全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他们还应该对自己的研究和成果负责,尊重他人的成果,遵守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
教学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
教学工具 教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3—5分钟)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互动:学生观察数据分组思考问题,并讨论,计算。 意图:启发学生思考计算谁运动的快,了解什么叫做运动快慢。 意图:启发学生思考引出速度的定义式
(二)讲授新课(15—20分钟) 师:阅读教材第21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速度? 2.怎么表示? 3.单位?等 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师: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生:每秒平均跑10m。 师: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生: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例1】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答案:D 【例2】一辆汽车向东行驶,在经过路标甲时速度计指示为50km/h,行驶一段路程后,汽车转向北行驶,经过路标乙时速度计指示仍为50km/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度相同 B、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率不同 C、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率相同,但速度不同 D、汽车向东行驶和向北行驶两过程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C 互动:师生一起讨论 意图:总结速度定义 互动:老师提出问题 意图:提出平均速度概念 互动:学生记笔记 意图:巩固知识点 互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指导解惑。 意图:巩固知识点
(三)课堂小结 1.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意义 2.平均速度定义,特点 3.瞬时速度概念,特点 课堂小结(2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10—12分钟) 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3.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行驶,如图是该汽车的速度计,在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5 s后指针指示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8 m/s2 B.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2.8 m/s2 C.汽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0 m/s2 D.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0 m/s2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1分钟) 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二,平均速度 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三,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备课组长审批 意见及签名 年月日
教学反思 (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字体要求:1、标题方正仿宋简体五号加粗,行距固定值20榜
正文方正仿宋简体五号不加粗,行距固定值20榜
附加课堂检测